□ 黄德志 福建省泉州市食品药品执法支队
泉州市连续19年蝉联福建省设区市经济总量第一,近年来,各种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频频在泉州举办,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务艰巨,监管部门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2015年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由卫生部门正式移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至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 024人次,圆满地完成厦门金砖会议泉州研讨会、三届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文化节、2018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第二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以及级别保障等100多场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任务,保障人员达到98 066人(餐)次。
2011年2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意见》及2018年6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公告》,规范各级政府确定的具有特定规模和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以及其他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
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属地负责、分级监督的原则。
一是工作制度化。依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泉州市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确定监管工作重点内容。同时,成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相关工作。二是培训定期化。每年定期开展全市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技能竞赛及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演练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通过酒店厨房检查、菜谱审查、快速检测三个环节的竞赛演练,查缺补漏、找准差距,切实提高参赛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积累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的经验。三是宣传常态化。通过局官方网站平台、微信公众号、当地主流媒体、社区宣传栏、实地走访等宣传渠道,提醒广大消费者饮食注意事项、食物中毒症状、自救方式方法以及投诉举报电话12331,确保信息渠道畅通,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及消费者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意识。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一是提前介入到位。工作中做到提前筹划、提前介入,积极与接待单位沟通联系,通过多次实地考查,主动及时掌握活动的基本情况,了解具体安排。重大活动开展之前,执法人员提前对接待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采取事前重点监督保障的形式,重点检查食品经营者是否办理许可证;是否执行食品原料采购验收、索证索票和采购记录制度等,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做到餐饮服务风险点的提前防范。二是责任落实到位。明确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积极开展针对性现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指导接待单位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向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接待单位发放《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告知书》,并与之签订《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要求餐饮接待单位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三是全程监管到位。活动期间,对供餐单位食品加工制作流程、餐饮具消毒等全过程强化监督。派出执法人员驻点全程监管,实行定人定岗定点模式,责任到人,做好执行接待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现场监督任务。
一是落实应急处理机制。根据重大活动特点制订《泉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做好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相应的准备工作,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做到人员、技术、物质三保障,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食品安全事故,能够快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确保与会人员的饮食安全。二是落实留样备查机制。要求做好样品留样工作。菜肴必须留样48小时,每个品种留样不得少于150克,标注“品名、日期、菜品”,设专用留样冰箱并由专人管理,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三是落实沟通协调机制。接待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人员积极与卫生等相关部门配合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几年来,泉州市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零差错”的骄人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做法。一是高度重视,部署到位。及时制订方案,成立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巡查组,负责保障期间统筹协调、巡查督导工作。二是环环相扣,有序衔接。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全程监督,保障措施到位。采取定人、定岗、定点的方式,做好全程监督工作。四是善于分析,及时总结。分析存在的不足,及时补缺补漏。五是严格核查处置程序。对不合格食品,及时处置,有效消除食品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