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促进幼儿成长

2018-01-16 12:15周海燕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纸盒积木笔者

周海燕

【摘要】本文论述以教育观察促进幼儿成长的策略,提出明确观察目的与内容、运用适宜的观察方式,走进幼儿内心去观察、以理论支撑观察反思等具体做法。

【关键字】教育 观察 教育行为 幼儿行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A-0157-02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园的课程遵循幼儿的兴趣爱好而设置,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发展水平。教育的变革不只停留在教师理念的转变上,更在于教育行为的改变。好的教育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贴近幼儿,追随幼儿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以观察为基础,了解幼儿的需求,走近幼儿、了解幼儿、支持幼儿。笔者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尝试进行观察。

一、明确观察目的、内容,观察有的放矢

(一)观察的目的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为什么要观察。观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独特的行为和特点,作为解读、评价儿童的依据,从而改进教育的措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每次观察前,教师需做好相应的准备,对观察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二)观察的内容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可以观察的内容有很多。从观察视角区分,有对材料和幼儿的观察。从材料出发的观察,主要是观察所提供的材料对支持儿童操作和发展的适宜性,关注幼儿在操作材料时的专注度和能力的提升空间,找到材料和幼儿之间的契合点,使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促进幼儿的活动发展。在观察基础上,后续为支持幼儿的活动而调整材料。如在观察建筑区域中,笔者观察到在为幼儿提供自绘的漂亮纸盒时,一开始孩子们经常用纸盒来当房子的墙、门,但玩了几次,孩子们渐渐不愿意使用这些纸盒了。在讲评讨论时,笔者发现孩子们觉得这些纸盒虽然很漂亮,但是全都是封闭的,而且很厚,用它来搭建的房子光线太暗了。发觉了幼儿的这一想法之后,笔者立即与幼儿一起改造这些纸盒,有的挖空,有的开窗,有的做各种镂空的花纹,渐渐地,幼儿又重新爱上了这些“百变纸盒”。

从幼儿出发的观察,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独特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制订目标,运用敏锐的察觉能力,细致地观察儿童在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他们遇到什么问题并如何尝试解决问题的。如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笔者观察到泽泽在各个游戏角里穿来穿去,起初以为他和往常一样“游离”在各个游戏角。可当笔者仔细观察时发现,他和小朋友好像在交流着什么,他到“烧烤店”买了各式“烤串”一一送到各个游戏角,嘴里还喊着:“外卖来啦!外卖来啦!”原来泽泽在扮演外卖小哥呢。可见,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反映,还需要教师用贴近幼儿的视角去分析、判断,发现幼儿背后隐含的活动价值。

二、运用适宜的方式观察,观察行之有效

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在前,教师隐后,教师要放手让幼儿操作探索,幼儿也能主动发起和参与活动,其活动更自主、更愉悦。然而,教师的观察不能只是简单看幼儿活动,而是需要教师用心、用技巧观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科学的观察视角,在情境中观察幼儿的独特行为。

(一)正确选择观察的视角与站位

由于观察时会受到时间、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具备敏锐的视角很重要。观察中,如果幼儿发现成人在场,他们就会分散注意力,或者按照他们认为能取悦成人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在观察中要注意自己观察的站位和观察的方式,应站在离幼儿稍远的不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隐蔽地方。同时,教师应具备灵动的现场反应能力和分析能力,及时捕捉到有价值的行为,为后续的分析和支持提供有效依据。教师观察时的神情应表现得很随意、不露声色,尽量避免影响幼儿的正常活动。教师还可以进行参与式观察,很自然地成为幼儿活动群体中的一员,这样幼儿能接受教师,能很自然、真实地表现自己。

(二)巧妙、慎重介入幼儿的活动

教师应创设宽松的氛围,放开手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发现,不宜过多、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当看到幼儿活动中出现失败、无为行为,同伴间的矛盾等现象时,教师往往立马挺身而出,果断帮助幼儿解决,但这样很有可能剥夺了幼儿探索、成长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观察时需要做的是睁大眼,放开手,等待幼儿,追随幼儿进行游戏。如教师观察晨晨走斜梯:很多孩子都能两脚分开,小心翼翼地缓缓地走在木梯两边的竖档上。晨晨一开始也准备在两边竖档上走,但梯子摇摇晃晃的,他改成用手摸着梯子两边,靠膝盖着地慢慢往前挪动。到达终点时,他开心地跳了起来。接着,晨晨又一次双膝跪着用手支撑爬过了梯子,这一次他的速度比前一次快了一点。就这样,晨晨又连续在梯子上爬了几回,且一次比一次稳一点、快一点,表情也一次比一次轻松愉快。不难看出,晨晨自己在探索如何稳稳地过梯子,在几次看似简单重复的爬行中,他也有自己的调整和进步。我们教师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观察,看懂他是怎么玩的,等待他在自己原有的经验中慢慢突破,后续给予他支持,而不是将教师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强行授予儿童。

三、用心解读幼儿的行为,走进幼儿内心

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到的情形是最真实的,教师的观察需要走近幼儿,及时发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心去解读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观察到最真實的幼儿。如笔者经常能听到小朋友们各种关于丰丰的报告:老师,丰丰做游戏的时候拉我!老师,丰丰打我的手……笔者看看丰丰,刚想凑近他,他对笔者一瞪,嘴巴里“哼”了一声,把头瞥向一边。笔者心中一怔,心想先细心观察他的行为。慢慢地,笔者发现丰丰其实是个善良的孩子,有时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他很想和同伴一起玩,但不会用适宜的方式,他有时想拉着同伴讲话,有时拍拍同伴想和同伴分享自己看到的,但由于他表达不太清楚,导致同伴们都不怎么愿意听他讲,他的要求一直得不到回应,就做出一些“大动作”的举动试图引起大家注意。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笔者慢慢看懂了丰丰的行为,能在交往上给予他一些适宜的引导,帮助他融入同伴中。

四、理论支撑,观察促进幼儿成长

观察是需要理论支撑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笔者经常阅读关于幼教的书籍,在理念上逐渐转变,在行动上不断深入。如在观察小班幼儿的建构区活动,涛涛用泡沫积木一块一块地垒高,垒到一定高度,他立刻用手一推,把这些积木全部推倒。过后,他又一次垒高起来,又一次把积木都推倒。涛涛重复了几次这样的活动,过了一会儿,他看见边上的欣欣也在垒高积木,于是他伸手把欣欣的积木给推倒了。这时,欣欣伤心地来向老师报告。观察到这样的情形,教师不能妄下结论,而应先用理论去分析涛涛的行为,发现涛涛的这些行为正是该年龄段幼儿重复操作的特点,他推倒欣欣的积木是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所致。基于理论的支撑,教师能观察到幼儿活动背后的真正含义,能真正地了解幼儿的行为,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支持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观察不是终点,而是支持幼儿发展的起点。看懂幼儿的行为过后理解幼儿,最终还要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教师通过实践反思找到适宜的方式,找到与幼儿发展相契合的点,助推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运用多种策略,通过调整材料与幼儿进行良好沟通,鼓励幼儿点滴进步,为幼儿提供多种机会,有效支持幼儿,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美]沃伦·R·本特森著.于开莲,王银玲译.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纸盒积木笔者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纸盒变身机器人,低碳环保又好玩
小纸盒有大作用
纸盒的奇思妙想
卖纸盒
有趣的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