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投资、企业家冒险倾向与企业创新绩效

2018-01-16 11:19王素莲赵弈超
经济与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产权性质投资

王素莲 赵弈超

摘 要:基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和高阶理论,以沪深两市中小企业板193家上市公司共计515个研究样本,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模型检验R&D;投资、企业家冒险倾向、公司创新绩效三者的内在关联,并从产权属性视角对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分组研究。全样本研究结果表明,R&D;投资强度、企业家冒险倾向对公司创新绩效呈正向影响,企业家冒险倾向是R&D;投资与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的半调节变量,正向调节R&D;投资与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家冒险倾向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R&D;投资;企业家冒险倾向;企业创新绩效;产权性质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8)06-0045-06

一、引言

在知识经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身的优势以及雄厚的整体实力。创新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R&D;投入是企业创新成败的决定因素,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可以提高企业设备和工艺的技术水平,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R&D;活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R&D;投资相关问题的研究兴趣,学者们运用实证方法得出较为一致的“R&D;投资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的结论[1-2]。但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有学者发现R&D;投资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的结论缺乏稳健性,即R&D;投资相同的两个同类企业却未产生相同的创新绩效[3]。于是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影响R&D;投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其他因素,将企业规模、技术获取模式、技术关联等客观因素逐步纳入研究的视野,研究结论显示了较好的稳健性。

除此之外,也有少数学者关注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人本因素,如研究企业家个人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企业家特征与创新绩效的研究,大多聚焦于企业家的显性特征,如专业背景、政治身份、受教育程度[4-6],而从企业家的隐性特征研究其对R&D;投资以及创新绩效影响的成果相对较少,尤其是从产权特征进一步分析企业家的隐性特征与企业研发创新内在联系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比如企业家冒险倾向是否影响R&D;投资以及创新绩效,在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中这一特征是否会有差异。本质而言,企业家是企业R&D;投资决策的制定者,决定着企业的R&D;投资方向,掌控着企业的R&D;投资活动,他们的不同冒险倾向会对R&D;投资作出不同的决策,进而产生不同的R&D;投资效果[7]。因此,本文基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和高阶理论,创新性地将企业家冒险倾向的心理特征纳入R&D;投资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中,着重探讨R&D;投资、企业家冒险倾向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理,试图回答:(1)R&D;投资、企业家冒险倾向对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影响效应是什么?(2)在不同的产权特征方面企业家冒险倾向是否会调节R&D;投资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一)R&D;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独特的、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的异质性资源[8],而企业R&D;投资正是为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异质性资源优势,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R&D;活动是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结合产生新技术、新产品等异质性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将人力、资金、信息等资源投入到R&D;部门,R&D;部门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企业利用R&D;活动的创新成果,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不合理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质优价低的竞争策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给公司带来丰厚的绩效回报。

关于R&D;投资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性,国内外学者曾用实证方法作过研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R&D;投资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相关性。如美国的Pakes[9]、Hall[10]、Levin et al.[11]以及英国的Bloom et al.[12]都发现,作为创新活动的R&D;投资对企业有价值贡献。Romer[13]运用Coob-Douglas 生产函数,以美国1 000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样本,研究了R&D;支出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得出“R&D;支出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力及绩效”的结论。国内学者李璐 等[14]、孙维峰 等[15]的研究也证实了“R&D;投资对企业业绩呈正相关”。还有学者从产权视角进行研究,认为家族企业两权合一的治理模式显著降低了家族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对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和研发产出影响力形成支持效应[16]。综合已有的研究,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说。

H1: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家族企业,R&D;投资强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

(二)企业家冒险倾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

冒险倾向是指个体对所处风险情景中的因素进行判断,进而做出冒险决定的程度。已有研究发现,相比厌恶风险的企业家,偏好冒险的企业家有更为强烈的动机关注企业研发投资和创新绩效。这是因为:一方面,彰显企业家的超凡才能。创新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相比其他投资项目,创新投资风险更大、更有挑战性,其产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及时性的特征,而偏好冒险的企业家往往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更有难度的项目,对于创新项目会有更为强烈的偏好,期望通过创新项目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17]。另一方面,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愿景。创新项目产生收益的周期往往较长,以失败告终的可能性也较大。但是偏好风险的企业家往往会凭借自身的能力甄别出那些具有价值的风险项目,采取一系列企业决策以推进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创新绩效的提升。据此,本文预设研究假说2。

H2:企业家冒险倾向对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企业家冒险倾向对R&D;投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效应

按照Hambrick et al.的研究,企业高管的个人特征决定着他们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认知水平,从而影响企业经营决策[18],由此可以推断企业的R&D;投资强度以及R&D;活动产生的效果也会受到企业家个性偏好的影响。风险偏好型的管理者由于对自身的能力和认知很有信心,就会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会依托自身的冒险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决策能力,推动公司的内部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创新绩效。Hirshleifer et al.[19]利用美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偏好风险的CEO更多地投资于创新项目,其创新成功率较高,并且进一步地研究表明高科技行业中偏好风险的管理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创新成果。与之相对,风险厌恶型企业家对企业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心存恐惧,从而会抑制企业R&D;投资的力度,错失创新活动带来的投资红利。综合上述讨论,提出本文的第三个研究假说。

H3:企业家冒险倾向会增强R&D;投资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中小板上市公司披露的研发支出和创新产出信息最完整[20],能满足本研究对相关信息数据的要求,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中小板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并对初始样本进行针对性处理,最终由193家在董事会报告中至少连续3年披露研发信息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组成混合截面数据,共计515个样本,其中国有企业样本144个,家族企业样本371个。所有的样本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公司专利申请数量主要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数据手工整理而成。同时,本文对所有的连续变量在1%以下和99%以上分位数进行了缩尾处理,以消除异常值对样本稳健性的影响。本文进行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均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

(二)变量的选取及定义

被解释变量为企业创新绩效。现有的研究常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衡量创新绩效,而专利指标具有通用性、一致性、可得性等优点,因此,本文采用专利申请数衡量企业创新绩效,记为Pat。考虑到从研发到专利申请需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对专利申请数据做了滞后一年处理。

解释变量:本研究将“R&D;投资强度(RDS)”定义为解释变量。现有文献多用R&D;支出/总资产和R&D;支出/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描述R&D;投资强度,但主营业务收入容易被“盈余操纵”[21],因此,本文选用R&D;支出/总资产表征R&D;投资强度。考虑到R&D;投资产生的创新绩效具有一定滞后性,RDS采用上一期的数据。

调节变量:本文的调节变量是“企业家冒险倾向(RTP)”,该变量多用财务指标衡量。不同财务决策的风险不同,而不同的决策指标恰能反映企业家面对风险的不同态度。本文按照龚光明 等[22]的做法,用企业的风险资产总额与总资产的比重来衡量企业家风险倾向,其中风险资产包括短期风险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长期风险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

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对被解释变量已经证实的并产生影响的变量,如公司规模、持股比例等会影响公司创新绩效,控制這些关键特征非常重要,因此,本研究选取以下控制变量:一是高管持股比例,以总经理持股比例作为替代变量;二是机构持股,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替代;三是公司规模,用公司资产总值的自然对数替代。

文中各变量的定义和计算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计

本文涉及调节变量的使用和调节效应的检验,因此我们按照检验调节效应的程序,依次纳入相关变量,构建模型(1)、(2)、(3)、(4),采用分层多元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H1、H2、H3。

Pat=β0+β1PM+β2PI+β3Size+e (1)

Pat=β0+β1PM+β2PI+β3Size+β4RDS+e (2)

Pat=β0+β1PM+β2PI+β3Size+β4RDS+β5RTP+e(3)

Pat=β0+β1PM+β2PI+β3Size+β4RDS+β5RTP+β6RDS×RTP+e(4)

以上各模型中,β0为常数项,β1~β6为回归系数,e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因变量申请专利数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884,标准差为72.54,说明企业间的创新绩效差距十分大。样本公司R&D;投资的均值为0.002,远远低于国际上认为达到5%才具有竞争力的标准;企业家冒险倾向的最小值为0.047,最大值为0.125,这意味着企业家承担风险的意愿存在较大差异;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相对比较低,仅有3.75%,高管持股比例平均值为10.328%,表明样本公司对高管层的股权激励力度比较高。

(二)相关性分析

我们对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R&D;投资、企业家冒险倾向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研究假设得到初步证实。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也非常合理与直观,如公司规模、机构持股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高管持股与企业创新绩效负相关,而且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小,因此模型回归有效性不会受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三)分层回归分析

1. 全样本回归结果。运用分层多元回归,结合以上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见表4。

第一,引入控制变量的Model(1)是成立的(R2 =0.261,F=44.957,P<0.01),控制变量解释了企业创新绩效的26.1%,其中,管理层持股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可能的原因是: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越会增强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使管理者冒险投资的行为受董事会约束的程度减弱,由此导致公司得不到良好的创新绩效。机构持股比例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的加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使R&D;项目的执行按照增加股东价值的目标进行。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表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逐利动机和创新意识更加强烈,且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会使企业积累更多的资金资源和科技资源,规模效应带来的收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

第二,加入解释变量的Model(2)也成立(R2=0.286,F=33.416,p<0.05),测定系数R2呈现增加的趋势(?驻R2=0.025),增加2.5%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解释力。由解释变量统计显著情况可知,R&D;投资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则R&D;投资强度越高,创新绩效水平越高,假说1得到验证。

第三,纳入调节变量的Model(3)也成立(R2=0.290,F=30.486,p<0.05),测定系数R2呈现增加的趋势(?驻R2=0.004),增加0.4%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解释力。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家风险倾向与企业创新绩效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说2。

第四,纳入调节变量的交互项(RDS×RTP)的Model(4)还是成立的(R2=0.299,F=29.697,p<0.05),而且测定系数也明显提高(?驻R2=0.009),增加0.9%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解释力。由回归结果可知,企业家冒险倾向和研发投资强度的交互项(RDS×RTP)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同时企业家冒险倾向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显著,说明企业家冒险倾向是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半调节变量,正向调节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绩效关系,支持了假说3。

2. 分组回归结果。根据企业所有权的异质性,将样本企业分为家族企业组和国有企业组,进一步分析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相关性、企业家风险倾向与研发强度的交互项在不同样本中的系数差异。回归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发现:(1)国有企业组中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呈正向作用且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而家族企业组中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呈正向作用但不显著。这说明在复杂、动态、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下,家族企业对创新资源集聚和运用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当下难破“创新是找死,不创新是等死”的魔咒。事实上,相比非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对研发投入会更加重视。许多家族企业家坚信研发投入会带来的高额回报,即使眼前的研发投入还收获不到创新成果,他们仍然会积极投入,熬过“创新是找死”的阶段,迎来“找死”到“重生”的曙光,实现凤凰涅槃。(2)两组结果中企业家风险倾向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系数存在差异,在家族企业中交互项显著为正,但在国有企业中交互项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在家族企业中企业家风险倾向正向调节了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而在国有企业中企业家风险倾向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国有企业管理者大部分是由政府直接委派的,其管理目标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由于行政任命的不确定性,企业家不是重点考虑企业本身的经济利益而完全专心于提高经营绩效。相比之下,家族企业管理者的目标则相对单纯,提高企业业绩无疑是其主要的经营目标。因此与家族企业的管理者相比,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可能更缺乏承担创新风险的勇气[23],对研发创新的动力不足,难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沪深两市中小企业板193家上市公司共计515个研究样本,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模型检验了R&D;投资、企业家冒险倾向、公司创新绩效三者的内在關联,并从产权属性视角对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表明,R&D;投资强度决定企业创新绩效水平,R&D;投资力度越大,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获利水平提高的幅度越大。研究结果还表明,企业家冒险倾向对R&D;投资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而且调节效应在不同产权特征的企业中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大技术创新的“硬资源”投入,政府辅以资金和信息服务的支持。上述结论表明,代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R&D;投资强度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应重视R&D;活动对企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和对盈利能力的提升效果,增加研发投入在企业总投入中的比例,在创新输入源头上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企业还要注重优化创新投入的结构,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源源不断地涌现创新成果。当然,加大科技投入仅靠中小企业自身努力还显单薄,尤其是发展中的中小家族企业,容易遭受外部融资约束,企业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比较低,难以满足R&D;投资需求,而且它们的信息通道相对狭窄,搜寻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的成本比较高,因此需要地方政府采取各种举措助推中小企业R&D;活动。一方面给与必要的资金支持,如针对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项目,给与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的显性财政补贴和研发费用扣除、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等隐性政府补贴,以缓解企业R&D;投资的资金瓶颈。另一方面,政府还应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支持,即通过制度设计强化中介组织的专业性,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为中小企业R&D;项目选择、成果转化、人员培训等提供优质服务,以降低其技术创新成本,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第二,打造企业家冒险精神,政府建立R&D;风险保障机制。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的企业家,更倾向于将其风险承担的气魄融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之中,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占领市场,从而实现企业的创新目标。当然,企业家冒险精神并不是对风险毫无理由的单纯偏好,而是表现出理性的创新和冒险行为,对风险的认知、预估更充分,在风险控制、资源利用和战略规划方面独具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体现了企业家深层次的个性特质,而适度的冒险精神又要求企业家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掌握相当程度的信息和依据,合理控制风险。因此,企业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选人、育人机制。在选择企业家时,除了考虑企业家的能力、成长经历、学识等统计性人口特征,还要考察企业家是否具备冒险倾向的心理特质;对在任的企业家,企业要有计划地进行正规的学历教育和心理素质培训,通过知识的积累和良好的心态形成企业家勇于创新和善于冒险的意识,使得企业家进行决策时能理性地权衡风险与收益,科学、理智地对待创新投入。同时,地方政府还需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为企业的R&D;项目免费提供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保障服务,以消除企业家对R&D;项目失败的后顾之忧,使有胆识、有远见的企业家能更大胆地进行企业的R&D;活动。

参考文献:

[1]GARY H J,BAI H M,GUAN X J,et al. R&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 new technology,2006,15(4-5):345-366.

[2]赵喜仓,吴军香.中小板上市公司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比较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12):104-108.

[3]任海云.公司治理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调节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2011(10):37-47.

[4]李四海,陈旋. 企业家专业背景与研发投入及其绩效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10):1498-1508.

[5]刘圻,杨德伟.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影响研发投资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中小板的证据[J].财政研究,2012(5):61-65.

[6]康华,王鲁平,康健.基于高阶理论的企业家特征与研发支出关系研究[J].经济经纬,2012(6):82-86.

[7]唐清泉,甄丽明. 管理层风险偏爱、薪酬激励与企业R&D;投入[J].经济管理,2009(5):56-64.

[8]BAM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9]PAKES A. Patents,R&D;,and the stock market rate of retur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5,93(2):390-409.

[10]HALL B. The stock markets valuation of R&D; investment during the 1980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2):259-264.

[11]LEVIN R C,KLEVORICK A K,NELSON R R,et al. Appropriating the returns from industrial R&D; [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7,18(3):783-832.

[12]BLOOM N,REENEN J V. Patents,real op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J]. The economic journal,2002(3):97-116.

[13]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run growth[J].R&D; management,2006,36(5):449-515.

[14]李璐,張婉婷. 研发投入对我国制造类企业绩效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4):80-85.

[15]孙维峰,黄祖辉. 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2013(2):44-51.

[16]顾露露,蔡良,雷悦. 家族治理、所有权变更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7(3):39-51.

[17]易靖韬,张修平,王化成. 企业异质性、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理,2015(6):101-112.

[18]HAMBRICK D C,MASON P A. 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193-206.

[19]HIRSHLEIFER D,LOW A,TEOH S H. Are overconfident CEOs better innovator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2,7(4):1457-1498.

[20]陆国庆.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1(2):138-148.

[21]徐欣,唐清泉. 技术研发、技术引进与企业主营业务的行业变更[J].金融研究,2012(10):193-206.

[22]龚光明,曾照存. 公司特有风险、管理者风险特质与企业投资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1):67-75.

[23]金豪,夏清泉. 上市公司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公司非效率投资——基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比较分析[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7(2):61-71.

责任编辑:王冬年

猜你喜欢
产权性质投资
谁会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董事—经理兼任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了吗?
企业产权性质、治理结构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煤矿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探讨
包含对赌协议的投资合同初始成本会计处理刍议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信贷政策、产权性质与资本结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