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8-01-16 22:07康春燕
学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农村小学问题

康春燕

摘 要:在当下,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中,很多学校还是遵循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偏重对学生进行考试知识点的灌输,学生被动地学习和记忆,而对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良好的道德意识、民族精神、人文涵养等缺少系统的讲述和宣传,造成农村学生在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缺失。

关键词:农村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3-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3.029

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建设先进文明的社会,是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国家各级部门也一再强调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是很必要的。但是现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紧缺、内容有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等,使得农村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块“洼地”。那么,怎样加强农村小学文化传统教育?

一、农村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一)学校作用的缺失

学校没有课程去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农村,很多学校是没有专门的课程去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多时候都是在一些传统节日,在特定的时间点上做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而在其他的时间中,则不去涉及这些内容。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一些书法课,诵读课等,并将这些课程作为传统文化的场所。但是在其他的时间或者课程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却没有了踪影。而且这些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一般来说存在课时少,教师不专业等状况,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难以取得成效。有项在全国近500所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中,设立传统文化教学课程的学校不足15%,而有专职的传统文化教师的仅1%多。可见我们传统文化教师的缺口有多大。而很多非专业的教师由于本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也使得传统文化课程在实际的操作中流于形式,甚至本末倒置,误入歧途。

(二)外来文化冲击使传统文化处于劣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各种形态的文化融合交叉在一起。西方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巨大,无论是在饮食、服饰还是在思想形态上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冲突。在很多小学生对外国的节日例如圣诞节、万圣节等都是非常热衷的,然而对中国传统节日例如端午、中秋等这样有着悠久传统文化色彩的节日却是兴趣缺乏,虽然国家已经将这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的节假日,但是在小学生眼中,只不过是多了几天休息日而已。不会在这样的时节中去用心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三)社会上的各种媒体对传统文化宣传不足

在当下,各种媒体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观念的树立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这个各种媒体手段充斥的社会中,无论是电视节目、网络宣传,还是报纸期刊等,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都缺乏一定的宣传力度,往往是将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版面放在了能够取得更多、更大利益的一些内容上。造成小学生无法在课堂外接触到传统文化,受到熏陶和影响。

二、农村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一)利用节假日滲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如璀璨长河,其中传统的节日更是凝结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含着民风习俗、传说轶事、历史文化等,是一种文化的积淀,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去继承和发扬。而且,在农村,传统节日的氛围更为浓厚一些,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传统的文化教育,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我先给学生讲述吃粽子,喝雄黄酒、敲扇鼓的故事,然后给学生讲述了屈原的故事;中秋节的时候,我给学生们讲述了这一节日的来历,告诉他们我国历来重视重视亲情和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要爱家人,爱家乡,爱国家。这样的形式丰富多彩,故事性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之一,是无声的传统文化教科书。很多学校在校园的各个宣传橱窗中,在教室的墙壁上,在走廊两侧都张贴或者悬挂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宣传语。比如《三字经》《论语》《弟子规》《千字文》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宣传的良好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理解也不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课间活动的时候,进出教学楼,必然可以欣赏到文化长廊,图文并茂的经典诗文,走一走,背一背,积累古典文化,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也可以利用三分钟口语训练引导学生加深记忆,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达到了积累目的。

(三)创新传统文化教授形式

传统的授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单一枯燥,学生的兴趣难以被激发,教学效率不高。尤其是传统文化教学,有些内容距离学生时间遥远,深奥枯燥,学生更不愿意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创新教学形式,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现代相结合。例如“百家讲坛”推出的系列传统文化讲座就是新时期传统文化创新讲授的典范。以普通人的视角去讲授深奥的传统文化。同时在中小学中也可以开展像辩论赛一类的竞技性比赛,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使学生在各类的比赛活动中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尤其是农村的小学教育,只要引导得法,有的放矢,学生一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

参考文献:

[1] 孙艳萍.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速读,2016(7).

[2] 朱旭,闫正艳.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6(14).

[3] 徐琳.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34).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农村小学问题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