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洪文
连云港老街保护更新鸟瞰
改革开放40年了,人们开始注重文化层面的需求,更多的文化产业业态开始涌现,文旅产业作为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绿色朝阳产业,成为近年来业界热捧的话题。
传统商业街作为历史信息的承载体,见证了历史的沧桑,留下了世事变迁的烙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如丽江的四方街,黄山的屯溪老街,成都宽窄巷子,乌镇的东、西栅等。
我国传统商业街都是百年老街,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重组,商业街区的传统城市空间形态已经面临消失的危险,要么直接推倒,转换为现代化的大楼和街区;要么割裂街区的文脉,成为旅游产品的批发市场;要么在无人管理维修的情况下陷于衰退甚至消失。
随着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学科的发展和国内传统商业街旅游热的兴起,传统商业街的社会人文价值得到重视。政府、开发商到普通民众开始关注如何能够保留一些真正的老祖宗的东西,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这些历史建筑实物了解中国的历史、宗教和民俗风情。传统商业街的保护更新在文旅业界成为热点,屯溪老街、周庄、乌镇等古镇古街保护成为样板,丽江、平遥古城更是随着申遗成功而身价倍增。尽管文旅发展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已经使古街的传统生活特征几乎消失殆尽,对于已经评为“4A”“5A”旅游景区的传统商业街,人们还是蜂拥而至、兴趣盎然。到底是文旅发展保护了古街,还是古街被利益集团绑架,为文旅产业做嫁衣,一直是各界争议的重要话题,尤其在治学严谨的学术界,争议更大。
但必须看到的事实是:很多陷于衰退甚至可能消失的传统建筑和传统街区因发展旅游业而幸运地得到更新保护,随着人们对传统建筑艺术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这些因发展文旅产业而得以幸存下来的传统商业街一直在接受审视、质疑,结局如何还有待时间去检验。
南浔古镇传统水街,国家AAAAA景区
震泽古镇传统水街,国家AAAA景区
我国传统商业街都有悠久的历史,普遍都是自发发育型,一般都是结合地形自发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采用木构体系和崇尚现世性,明清以前的传统商业街完整遗存已基本消失,现存的传统商业街主要是明清时期所建。
传统商业街历经千百年,遗存丰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地域的发展脉络和风貌。商业街往往还保留着当地原住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街道尺度宜人,建筑多有商住特征,即底层店面营业、楼层住家,或者门面商业、后院住家放货,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大多数传统商业街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的自然景观、悠久的传统建筑和独特的整体格局,自然景观和人工环境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古街的景观特征。
成都宽窄巷子,游人如织
传统商业街街道上除了面对面的商品交易外,还有很多市井的生活场景,如生火炉、洗漱、晾衣被、儿童嬉戏、当街聊天甚至骂街等等,自然随意。白天晚上生活味都很浓,商业街辐射范围有限,多为熟人交易,营业时间也不定,就是到深夜有急事也可营业或交易。商业街自发发育,渐变型发展,时间长,一旦成熟就比较稳定,文化积淀深,人们认同感强、有依赖性。传统街区由于其诞生的社会背景、物质条件与现代不同,反映出与现代生活的种种不适,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导致对家庭空间的私密性要求高,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传统建筑不能满足,现代交通问题也无法有效解决,年轻人口无法适应,大量外流。
传统商业街沿街设店,店面小,工程学不发达,且商业街多是自发发育型,建筑多属私房性质,故街道不规整,街面进出无序,层高也经常不一致,商业街节点多因偶然形成,街面空间及质感丰富,地面铺装及高程变化同样如此,体现一种人化的自然特征。
传统商业街由于是在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其发展与世俗活动结合得非常紧密,如集会、公共活动等,这些世俗活动空间往往占据着商业街的最好位置,功能可以多样兼容。街道也因功能的混合使用,所体现出的空间构成是有机的、灵活的、混合甚至无序的。
作为文旅产业的传统商业街保护更新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现在国内对传统商业街的保护和更新有以下几种动向,值得深思。
虚假保护,违反历史原真性原则。原真性,主要是原创的、第一手的、非仿造等意思。历史信息的原真性原则要求保护的历史街区必须为历史上本来的、真实的原物,体现历史真实的信息。对商业历史地段要原生态保护,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更不能一拆了之,再复制一个假古董。
当代传统建筑的保护更强调整体性保护原则。传统商业街的保护与更新应考虑它所依托的文化和社会历史环境,把保护和改造工作当作这种环境的“优化”,尊重建筑和街道结构、形式和性格的完整性,将不同的时代和风格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遗憾的是,当今有很多地方的做法是:把一些主要的纪念性建筑的保护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对周边的环境则疏于管理,纪念物成为一种标本式的历史物体,周边环境历史特征消失。
消极保护观点反对“疾风骤雨”式的改造,走另外一个极端,违反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把用于文物建筑上的“古董式保护”扩大化,认为传统建筑应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由于经济发展跟不上,资金来源有限,建筑内部功能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致使大量的原住民搬离,传统建筑自然损毁现象严重,对旅游产业发展也十分不利。
当代中国还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传统商业街区往往处于旧城区,体现出一种低层、低容积率、高密度的物质形态,地方政府为了短时间内出政绩,大多采用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方式,结果是自己的特色没了,千城一面。建设性破坏对传统街区破坏力最大,且基本没有挽回的余地。
以上四种现象体现了我国文旅背景下传统商业街保护与更新的现状,总的来讲,在保护和更新过程中,更强调的是保护意识的提高,保护更新与旅游开发都重要,这个度的把握很不容易。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飞速发展,人们消费开始由物质阶段转到精神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文旅产业迅速发展升温。近年出现的世界遗产申报热客观上反映了这样一种现实,即人们发现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有非同一般的价值,并且没有可替代性。各地开始重视传统商业街的保护更新和旅游推介工作。
《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建议》和《华盛顿宪章》,这些国际宪章的原则和内容成为当今各国传统建筑保护的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北京宪章》和《西安宣言》等法规准则,对旅游开发中的传统建筑保护更新理论和实践有重大影响。
文旅产业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热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在城市中感到压抑、疲惫,向往不同特色文化的体验,希望追求一种怀旧、古朴、有人文色彩的慢节奏的生活状态。旅游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教育价值,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当今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古街旅游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传统商业街具有很高的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够反映一个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建筑物质形式之后的传统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观念等深层次的文化形态,为研究中国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实体和史料依据。文旅产业的发展和推介客观上也达到了宣传地方民俗文化的目的。
连云港老街建筑,底层加设壁柱,外墙粉刷,窗户替换,还原民国风情
连云港老街建筑,石墙主体保留,加设窗套、铁艺栏杆,丰富细部
发展文旅产业,为的是吸引客流,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传统商业街因其特殊性在文旅开发时应体现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的原则,整体保护就是要把传统商业街整个地段,包括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环境、文化氛围及周边其它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积极保护则是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传统建筑,不管它有多大的代表性,总能体现某一时代的特点,总会遗留时间的积淀。所以,不能把保护看成静态的保护,而是看成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保护更新,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更新,保护是前提。保护更新的基本步骤有以下六点:
对传统商业街保护与更新项目,首先应熟悉此项目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从该地段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到建筑材料、建造工艺、建筑思想都应有所了解。传统建筑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反映的是历史上某一时段某一地段发生的某一件事,旅游开发要让游客在物质上一定要“有物可看”,要“有据可考”,在精神上一定要“有话可说”。现场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可以分成三种:一是问卷、访谈调查。二是实地勘测。三是查阅资料,包括网上调查。
经过现场调查和文献阅读所搜集的资料,必须细心研究、去粗存精。除了物质层面,如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的判断外,还要注意深层次的如形成原因、过程、如何转变、有何历史渊源等的判断。经过这些过程能够知道哪些地段、哪些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能够反映出当地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地方风格,从而为保护分级和确定保护更新方法提供依据。所以说,保护好现有的保存物是设计的根本,经过分析从而找到保护问题的解决方法正是商业街保护更新设计的重要任务。
在综合分析传统商业街区位、现状风貌、街道功能、交通定位、保护更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可以将商业街保护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种地段,将传统建筑保护更新分成“保存”“保护”“整拆”“暂留”“更新”等不同保护更新手法,有重点、分步骤地确保保护更新得到实施。
建筑是形象的艺术,而城市是记忆的艺术。对商业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应进行绝对保护,对街区的特色风貌应进行整体保护。对街区的控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街道空间尺度与比例、沿街建筑天际轮廓线、建筑风格、色彩与材料、建筑的细部特征、节点地段、标志性建筑等。唯有如此,游客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街区的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
进行传统商业街保护更新需要大笔资金,目前情况下全部由国家来负担是难以解决的。需要在操作过程中尝试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方式,用以弥补财政上对保护事业投资的不足,构建资金保障机制。
不管是政府还是文旅开发商,进行传统商业街的改造更新都要谋求原住民的参与、协助、支持,尊重原住民的意向和选择权利。
设计和施工相对传统商业街的旅游开发来讲是一个前期的工作,在这一阶段结束之后,后期运营管理工作更为重要。文旅产业面对的市场有很多不确定性,应建立一套主动的动态管理模式,对土地使用模式、建筑物的改扩建,包括发展方式、经营业态都要进行动态调整。设计得到反馈后可以不断完善,使传统商业街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慢慢生长。
更新改造后的连云港老街传统民俗商业街
内部改造,立面完整保存的的连云港老街人民影剧院
一方面,我国传统商业街遗存不多,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好。文旅产业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只有以保护为前提,尽量把传统商业街的实物形态和生活习俗不变味道的保存下来,游客才能为了体验到真实的传统街道氛围而纷至沓来,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建筑,了解我们的先辈是如何运用他们的辛劳智慧创造了这些独具特色的人居环境。
另一方面,传统商业街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保护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体系。只有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商业街的文化旅游开发中来,合理利用商业街的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业,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才能提高商业街的知名度,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商业街的魅力。这些资金、社会资源可以更好地保护传统商业街的实物形态和街区民俗,形成保护支撑文旅、文旅促进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