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芹,张 密(重庆市江津精神康复院,江津402260)
目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增多,多数老年人可出现精神障碍,这与神经功能变化、躯体功能减退等相关,而长期精神障碍又可进一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引发机体代谢失衡等,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因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需加强风险评估并实施有效防范措施,以保障患者安全[1]。本研究将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处理组,探讨了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处理组,每组4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 63~77岁,平均(70.61±2.23)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12例,高中13例,高中以上10例;伴高血压20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9例。风险处理组患者中男 21例,女 24例;年龄 62~77岁,平均(70.13±2.31)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12例,高中12例,高中以上11例;伴高血压20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2.1.1 常规护理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常规加强对患者的看护,并进行用药指导和说明,向患者家属说明用药方法和不良反应,做好患者日常基础护理工作,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
1.2.1.2 风险处理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1)入院评估。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后,对其机体状况进行充分评估,包括病史、病情、合并疾病等,并采用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等风险发生情况[2]。(2)制定护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一系列风险规避和护理措施,在实施过程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3)全面健康教育。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介绍医院规章制度、住院安全常识、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等知识,提高其正确认知,使其更好地遵循规章制度,防止意外的发生。(4)强化病房安全管理。对病房环境进行改善,如温、湿度合适,光线柔和;通风、照明、警报系统良好;地面设置防滑垫、洗手间设置扶手等[3-4]。
1.2.2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处理工作情况,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率等。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处理工作情况每一项的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风险防范和处理质量越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1)满意为对临床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对护士认可,并积极配合临床工作;(2)较满意为对临床护理工作基本满意;(3)不满意为对护理工作不满,出现护理投诉。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可评价病例数×100%。
1.2.3 康复效果判定标准[5](1)显效:患者精神障碍症状消失,无自残、自杀和攻击行为,二便、进食和精神状态均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精神障碍症状减轻,自残、自杀和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二便、进食和精神状态均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精神障碍症状、自残、自杀、攻击行为、二便、进食和精神状态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可评价病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处理工作情况比较 风险处理组患者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处理工作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处理工作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处理工作情况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 n风险处理组 45常规护理组 45 t-P-风险评估工作96.14±2.15 84.24±1.91 8.498 0.000风险防范工作96.02±3.53 82.98±2.72 8.802 0.000风险处理工作94.13±6.92 81.26±3.57 8.514 0.000
2.2 两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风险处理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11)。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 风险处理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2.22%(1/45)]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9,P=0.014)。
2.4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风险处理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3,P=0.007)。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目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常规护理主要为遵医嘱按时服药、常规进行口头教育和心理疏导等,但无法有效防范住院期间跌倒等风险的发生[6-8]。
基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在住院期间增加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可有效评估患者跌倒等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有效降低患者精神障碍情况下危险行为发生率,有效保护患者和他人的人身安全,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意外和纠纷的发生,对维护医患、护患关系,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减少社会危害性均具有较好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9-11]。
本研究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风险处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风险处理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处理工作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处理工作质量,加速患者康复,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余兵.124例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分析[J].饮食保健,2015,2(12):79.
[2]Suzuki T,Miyaki K,Song Y,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ickness presenteeism(WHO-HPQ)with depression and sickness absence due to mental disease in a cohort of Japanese workers[J].J Affect Disord,2015,180:14-20.
[3]包黎红.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噎食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6,26(11):393-394.
[4]Martin MH,Moefelt L,Nielsen MB,et al.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for implementation of a return-to-work intervention for sickness absence beneficiaries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Results from three Danish municipalities[J].Scand J Public Health,2015,43(4):423-431.
[5]张海霞,刘群,周菁.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因素调查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24):50-54.
[6]陆惠洁.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5):597-601.
[7]杜智,何明亮.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综合征的关系[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497-2498.
[8]张桂茹,梁学丽,宋长惠.预见性护理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3):2962-2963.
[9]何建锋,洪武,邵阳,等.MOAS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暴力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17,33(1):28-31.
[10]陈华.风险预警机制在防止精神障碍患者饮食意外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15(6):29-31.
[11]冯怡,季显琼,王秀华,等.新入院精神障碍患者危急风险筛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3):35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