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陈刚
(安徽省当涂县八六医院内二科 安徽 马鞍山 243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溶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使得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甚至中断,致使心肌由于急性缺血而出现坏死。患者病发急性心肌梗死后,需要立即开通与梗死相关的动脉(IRA),经静脉药物溶栓可以迅速恢复IRA前向血流,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率和远期愈后。随机选择2017年10月至2008年8月本院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本次随机选择的28例患者均满足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中有19例为男性,有8例位女性,年龄范围在60~75岁,平均年龄71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和间隔21例、下壁6例、后壁1例。
AMI溶栓治疗适应症为:①持续性胸痛≥0.5h,患者在含服硝酸甘油后,临床症状并没有减轻;②心电图ST段肢体导联抬高程度>0.1mv或胸导联>0.2mv;③发病≤6小时;④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前的发病时间超过了6h~12h,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十分明显,或者患者有严重的胸痛症状;⑤年龄不超过75岁。禁忌症为:患者在2周内出现了活动性出血情况,已做心肺复苏有外伤史,血压>160/110mmHg以上,出血性疾患或出血倾向,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1]。
患者需要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在给予完全的镇静止痛治疗,需要加强心电的监护、给予供氧吸氧、含镁极化液、扩冠等常规治疗,在次基础上患者需要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如果患者没有低血压,则需要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初次滴注频率为没分钟5ug/min开始,5ug/min增加用药量至30~50ug/min并维持;给予尿激酶静滴,尿激酶15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ml)静滴,15min/次连用4次。尿激酶4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0ml)静滴,控制滴注速度,于0.5h~1.0h内静滴完毕,共使用尿激酶100万u,于2h内静滴完毕。患者血栓出现溶解迹象后,给予肝素(5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滴,bid,持续3d。再给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初始剂量100mg/d,持续7d后减少至50mg/d,患者需长期口服。
①观察胸痛变化;②监测心电图、持续心电监护、给予溶栓药物后监测12导联心电图,15min/次,共观察2h、后壁、右室梗塞加作V7~V9和V3R、V5R导联心电图,持续记录心电图,1h/次,至用药12h后;③观察CK-MB变化情况,2h/次,溶栓后开始观察至起病24h。
①患者2小时内的胸痛症状显著减轻;②心电显示,在2小时内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超过了一半;③患者溶栓2小时左右,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④结果显示CK-MB酶峰明显提前,出现在患者发病的14小时以内。患者如果满足以上2项则需要重新评估按照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再通;①③不能搭配间接指标。
低血压、出血倾向。
全部患者中有22例再通,再通率为79%。22例患者在距起病6~14小时左右达到酶峰值。在2~4小时内抬高的ST段回落到正常指标,或者基本接近等电位线水平。溶栓后1~3小时内胸痛均缓解。溶栓2~4小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再通性心律失常。5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6例发生频发室性早搏,4例发生频发房性早搏,1例发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28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中,6例并发出血,其中4例轻度瘀斑,2例老年男性出现大便潜血阳性,持续3天,其中1例出现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畅,经用洛赛克治疗症状缓解。
28例患者,死亡1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死于室颤及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硬化,随着血小板的聚集、以及冠状动脉出现痉挛等情况,致使冠脉内出现血栓阻塞冠脉官腔,从而引发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血栓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病发病急、病情严重,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如果患者病发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发病6小时以内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黄金时间,通过给予患者血栓溶解剂治疗,能够重新开放患者的冠脉循环,其开放成功率达到了60~90%,可明显降低病死率[2]。
急性心肌梗死后,对早期梗死的相关动脉进行充分的开通,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心肌的再灌注功能,从而有效减少心肌的坏死几率,避免出现左心室需要重构的情况,对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3-4]。而且静脉溶栓治疗的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在患者病发后短时间内时进行治疗,能够在早期有效开通梗死的相关动脉,使患者能够快速获得冠状动脉的再灌注,从而减少了心肌梗死的范围,有效的保护了左室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通过研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总结出急性心梗血管再通指征是:①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1h~3h内,其胸痛症状能够迅速得到缓解;②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心电显示抬高的ST段回落至正常指标,或者接近等电位线;③治疗后心电CK-MB峰值明显前移;④溶栓过程中患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症状。此与文献报道一致[5]。以上内容将作为综合判断的指标。本文研究对象有6例患者满足4项指标者。符合3项指标者15例,有1例患者满足2项指标,均在发病分别2~6小时内溶栓治疗,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尽早接受溶栓治疗,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的预后效果越好。与常规治疗相比较,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过程中应用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更优越、治疗安全性更高,但与PCI治疗的效果相比较,仍存在不足,因此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