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我们

2018-01-16 23:29文/张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情家属病情

文/张 茜

作者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

医生在成为医生之前,几乎都当过病人。

婴儿时的疫苗接种,幼年时的感冒发烧,少年时的跌倒擦碰,最后还要经过一场体检,这才踏入医学的门槛。所以我一度天真地认为,医生肯定能明白患者的心情,因此还对学校为何要开展医学人文教育产生了疑惑。

但这种疑惑很快就消失了,随着学习的进展,其他专业的朋友越来越听不明白我们在说什么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如果不重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那连做医生的基础——和患者沟通,都没办法完成。

那时刚刚上完临床课程,放假的时候高中同学聚会,有人向我咨询问题,我滔滔不绝讲了一通之后,同学面露迷茫地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才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其实有很多内容没有听懂,比如什么叫“临床”,什么叫做“预后”之类他们根本没接触过,也很难望文生义的词语,也不好意思当场询问,回去想查资料,发现只知道读音,不知道怎么书写,甚至连那是什么词都没记住……我才发现,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看似简单,做好却很难,也明白了老师上课为何再三强调不要用专业术语向患者解释病情。上课时我们认为,只要脑海中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再加上耐心,肯定能和患者很好地沟通,再者对方听不懂自然会向我们询问。没想到在多年的学习中,术语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口语,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很难意识到自己使用了多么生僻的字眼,而听众在有限的时间里,也往往不好意思打断你的叙述进行询问,只好半懂不懂地听着,于是有些患者就把“禁食”听成了“进食”,把“晕厥”理解成了“眩晕”等等,造成了双方的误会。

其实回想起来,刚开始学习医学知识的时候,同学们也都很迷茫,因为接触的都是新的知识,充斥着大量专业字眼,当时要么需要查阅字典,要么需要咨询老师,甚至还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如此这般,才习惯了应用这些词语,医学生之间自然都是使用专业术语来聊天,互相交流起来方便又无障碍,多年来不会有人打断你的对话询问你那是什么意思,渐渐就忘记了刚刚接触它们时的陌生感,我认为这是非常需要重视的情况,不能因此而懈怠,应当记住自己第一次看见这些词语时的心情,因为那就是患者的心情,否则进入临床之后,很难纠正过来,而你的听众已经突然从专业人士变成了普通的患者。之后上课时,我特别留意老师提到的人文教育,发现前辈们其实考虑得很详细,例如问诊时一般不说“你有什么症状,有没有腹泻”,而是问“你有什么不舒服,有没有拉肚子”等等。在研究生时期参加的一次人文讲座中,来自香港的人文医学教授更是提到,在解释病情之后,一定要问“我讲清楚了吗”而不是“你听懂了吗”,前者明确了解释病情是医生的工作,使患者容易开口询问不懂的地方,而后者有责问的意思,有些患者会不好意思再追问,导致误会的产生。

独立面对患者之后,越来越意识到除了提高专业水平,医学人文学习绝不能忽视。提高专业水平是为了拥有匹配这份职业的能力,而提高医学人文水平才能恰当地运用这份能力。

研究生时期我选择的是肿瘤学专业,面对癌症患者,我们仿佛总有更大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无论是门诊接诊、检验检查还是住院治疗,都会详细解释,告知患者即将出现的情况,并提前考虑,规划好数月的安排,打印成长长的医嘱,嘱咐患者按要求完成。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无论一开始是恐惧、焦虑、伤心还是愤怒的患者,都会慢慢平静下来,有计划地完成疗程。但是,患者不仅仅是疾病的载体,而且是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的人,表面的平静下,许多复杂的心情并没有向我们直白地表露,需要医生细心地关照才能发现。

有一回科里收治了一名年轻女性患者,刚来的时候病情危重,出现呼吸困难和循环休克,经过一番紧张的抢救,病情好转,也进入了按计划治疗阶段,一切都很平常。有次她有些害羞地告诉我说:“我多想让你夸奖夸奖我,我为了按时打升白针,从很远的地方搬到了医院附近住,都吃不了最喜欢的米粉了!”。当时我突然很受感动,一般情况下,医生认为患者按时回来是正常的,很少能意识到患者为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包括提早了多少天挂号、买车票、赶车等,这些努力使治疗可以顺利进行。这时,如果得到医生的鼓励,一句“你做得很好”或者“你把你家人照顾得很好”,能让患者焦虑的心情安稳平复许多,甚至开心好几天。从此以后我便常常夸奖患者和家属,当他们的脸上露出笑容,医生的心情也会明朗起来。

其实不仅是癌症患者,大部分人生病之后往往会不断思考“为什么我会得病,是不是我平时做错了什么事情,吃错了东西,生活习惯不好……”家属也往往会觉得“要是我把他照顾得更好一些,要是我不让他吃某某东西,他就不会生病了……”等等,除了对病因的思考,治疗过程漫长、并发症的出现和疗效的波动也会让患者和家属不安,甚至会陷入自责,产生沮丧的心理。大部分人罹患疾病,并不是因为他自己或家人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年龄、基因、感染等一系列不可控的原因,久病难好,也是因为医学发展的客观限制,患者及家属不应当承受过多的心理负担。因此,除了解释病情之外,鼓励和安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想这就是特鲁多医生提到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意义。《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心理学》中也提到,患者对医生往往有信赖、依赖的感情,能得到医生适当的肯定,不仅仅是对患者配合医疗的肯定,更是对患者自身的肯定,能为之带来无穷的力量和希望,鼓励其继续正确地看待疾病和配合治疗。

其实,我们一开始也是以普通人的身份仰望医学的殿堂,只是步入其中之后,被陈列架上纷繁复杂的知识所吸引,埋头苦读起来,更多地关注了疾病,而忽视了病人。经过临床的实践,我告诫自己:别只顾着阅读纸页上的文字,而忘了抬头看看对面患者的表情,别忘了当初心中那份不安和敬畏,别忘了原来的我们都是一样的。

猜你喜欢
心情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天天有个好心情
心情
稚趣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