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民
(吉林省大安市新艾里乡畜牧站,吉林 大安 131300)
蛋鸡雏鸡的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农户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要想提高蛋雏鸡的成活率,必须牢牢把握好育雏这一关键环节。
雏鸡入舍后,应先用温开水配成3%~5%糖水,并按每千克水加入1 mL维生素C,饮2~3 h后再投料开食。糖水饮用时间一般不超过6 h,防止细菌在水中大量繁殖。以后逐渐换成白开水,连饮1周后换成普通水。
雏鸡的消化机能弱,在开食的前几天,应在饲料中添加助消化或有营养价值的添加剂,如乳酶生、酵母片等以促进雏鸡的食欲。开食时将报纸铺在育雏笼内,将雏鸡料均匀地撒在报纸上,让雏鸡自由采食,少给勤添。
饲养员应在育雏室内值班,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饮水、采食等情况,观察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情况。育雏饲养员每班要逐日做好记录并签名,以便日后检查。
育雏温度一般要求恒温在35~36℃,随着日龄的增长,每周可降2~3℃,直至常温为止。温度是否合适,主要还要看雏鸡群的精神状态和分布情况。如果雏鸡精神活泼、舒适,分布均匀,说明温度适宜;如果张口喘息、双翅开张,说明温度偏高,应适当下调育雏舍的室温;如果雏鸡扎堆,出现唧唧的叫声,说明温度偏低,应适当上调育雏舍的室温。温度过高,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雏鸡会出现食欲减退、发育缓慢;温度过低,雏鸡因凉而扎堆,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下痢,严重时因互相挤压而致死。
实践证明,育雏期的温度十分重要,随着季节、育雏方式、品种的不同,育雏的温度也略有差异。
湿度对雏鸡的发育影响很大,尤其是10日龄之内的雏鸡表现更为明显。如果湿度过低,雏鸡体内水分消耗偏大,饮水量增多,容易发生下痢,造成羽毛干燥、无光泽;如果湿度过高,雏鸡体内温度散发障碍,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特别是雨季育雏,更容易出现湿度偏高的现象,应当尽量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雏鸡入舍后适宜的相对湿度春季为65%~70%,夏秋季为60%~65%。
合理的密度和光照是雏鸡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密度过大,容易造成雏鸡生长发育受阻,均匀度差。阳光是雏鸡健康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在阳光照射困难的育雏舍,要注意在雏鸡饲料中补加维生素D,帮助钙、磷的正常代谢,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
通风的目的是排出育雏舍内污浊的空气,换进新鲜空气,又可调节育雏舍的湿度。由此可见,雏鸡生长发育的好坏,与育雏舍内空气是否新鲜有着密切的关系,空气污浊,大量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增多,雏鸡容易发生啄癖和呼吸道疾病。保持育雏舍内新鲜空气,是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进雏前2周,应将育雏舍认真冲洗、严格消毒并将育雏室内的育雏笼、食槽、饮水器等一切用具彻底清洗消毒。雏鸡进舍后,育雏饲养员应在育雏舍内吃住15 d,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避免疾病的传播。
育雏期间,应做好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等疫苗的接种。并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的特点,安排其他疫苗的接种,特别是对鸡场威胁大、流行广的疫病,应在育雏阶段及早做好首免和加强免疫。
合理用药,有助于提高育雏的成活率。雏鸡入舍后3~6 d,一般都会出现拉稀,这是因为入舍时雏鸡都有不同程度的失水,进舍后代偿性饮水所造成的。为了解决雏鸡刚入舍阶段的拉稀问题,可在饲料中添加庆大霉素粉进行药物预防,庆大霉素粉按每天400 U∕只,饮水中也可加氟哌酸。以上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超过5 d。雏鸡第2周疫苗接种频繁,加之断喙等,处于一种高度应激状态,应在饲料中适当加入维生素C及各种微量元素。雏鸡2周后应注意控制球虫病的发生。
高质量的雏鸡是培育健康鸡群的关键。育雏期要求温度适宜、湿度合适、阳光合理、通风换气良好,尽量做到三看:一看雏鸡动态,雏鸡正常,活泼好动,不扎堆拥挤,不呆立瞌睡;二看采食量多少,采食量正常,用料量逐渐增加,雏鸡增重较快而发育匀称;三看雏鸡粪便,正常粪便成条状,一般呈黑褐色,并有白色尿酸盐附着。若有异常情况,就应查明原因,并立即加以改进或进行有效治疗。按照当地鸡病流行的特点,对雏鸡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时做好首免和加强免疫工作,对提高雏鸡的免疫力,防止雏鸡发生疫病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