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峰 , 魏学文,孙伟琪,王琰,董文全
(1.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山东 济南 250013;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70070)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棉花生产、消费和纺织品服装出口大省。但近年来,受植棉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全省棉花生产呈现连年大幅下滑态势。据统计年报,2017年山东全省棉花种植面积为29.07万公顷,总产34.5万吨,较上年分别下降37.5%和37.1%。近日,作者又通过对山东省的济宁、滨州、德州、东营、菏泽、聊城6个棉花主产市的57个乡镇、466个村、15353户棉农进行植棉专题调查,被调查农户2017年实际植棉面积共0.85万公顷,2018年意向植棉面积共0.75万公顷,降幅达11.9%,以此推测,2018年山东全省植棉面积将继续萎缩,这将是2007年以来连续第11年下降。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山东作为我国重要的优势主产棉区,棉花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棉花产业经济总量及国际市场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对产棉地区区农民增收、就业及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从根本上扭转棉花生产持续下滑的态势,巩固和发展山东的传统植棉和棉纺产业优势,确保国家战略物资安全。因此,作者进行调研,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促进山东省棉花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010年山东省棉花籽棉平均价格12.4元/kg,之后逐年走低,2015年跌入谷底,籽棉平均价格仅为4.6元/kg,2013~2015年连续三年植棉纯收益为负值,直接导致全省棉花生产“断崖式”下跌。2016~2017年,棉花价格虽略有回升,籽棉平均价格为6.4元/kg左右,但同时植棉成本也大幅上涨,棉农收益依然很低。从被调查农户的植棉效益来看,2017年植棉平均收入23721.45元/hm2,扣除生产成本17765.55元/hm2,即使不考虑租地成本,纯收益也仅为5955.90元/hm2,较小麦、玉米两季粮食作物的收入少7454.10元/hm2。因而植棉效益低成为棉花生产下滑的主导因素。
目前,山东全省的棉花生产除耕地、播种、覆膜和部分植保环节实现机械化外,采收、整枝等多为传统的人工作业。生产一季棉花的用工平均为234个/hm2,比种植小麦、玉米两季的用工还多75个/hm2[1]。植棉用工成本平均为11764.5元/hm2,占总植棉总成本的66.2%,植棉用工多成为棉花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推手。加之目前农村劳动力紧缺,大部分农户选择了种植省工、省时的粮食作物,棉花则成为弃种的主要对象。
由于小农户分散种植,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棉花纤维一致性差、“三丝”含量高,直接影响原棉的纺织适用性。从对棉花加工和纺织企业调研来看,近年来,山东的地产棉80%以上流向江浙地区作纺织配棉。而作为纺织大省的山东,本地企业的中高端纺织却主要依赖外棉,对外依存度高达90%以上。
近年来,山东棉花种植逐步缩居至土壤瘠薄的黄河三角洲和沿黄河两岸的高亢地、旱薄地、盐碱地,大多棉田靠天吃饭,旱不能浇、涝不能排,一旦遇到旱灾涝灾,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滨州市无棣县,2010~2017年有5年出现严重涝灾,2年轻度涝灾,其中2012年8月份强降雨造成棉田严重内涝,当年全县籽棉平均产量只有2178.0 kg/hm2,较2011年减产30.46%,棉农出现严重亏损。
当前,国家对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较多,而对棉花近几年只有目标价格补贴一项。从2014年开始,国家实行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政策,对新疆棉区每年是根据实际差价来补贴,对内地主产棉区则实行目标价格定额补贴政策,每吨皮棉只有2000元。2014年山东省的定额补贴为3525元/hm2,2015年和2016年则为2250元/hm2,2017年棉农至今仍未拿到补贴[2]。另外,每年的补贴政策往往出台较晚,调动当年棉农植棉应有的效果受到局限。
国家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政策需要完善,要让内地棉花主产区享受新疆棉花主产区一样的支持力度,尽可能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补贴政策与新疆棉区同步,保证棉花主产区棉农基本收入水平不下降,棉农生活水平稳定。同时结合国家“两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并支持棉花保护区建设,完善棉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棉田的生产条件。
重点支持适宜机采的优质棉品种的培育,加大对棉花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小型机械化设备研制、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标准及技术规程制定以及绿色高效生产、耕作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规划建设比较优势棉区棉花产业组装集成技术试验站,加快棉花种业研发与棉花产业资本融合,建立完善棉花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体制机制。
针对棉花生产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的产业特点,借鉴美国等国家经验,尝试开展棉农收入保险[2]。
发挥棉花产业集聚优势、棉花生产自然优势以及棉花经济地理优势,开展棉花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由地方政府牵头,依托棉花育种机构、植棉新型经营主体、加工企业、纺织企业等棉花产业链不同功能单位,深入推进棉花产业链融合示范工程,加快发展山东棉业“新六产”。
在科学规划、加强盐碱地棉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探索棉作型地力培肥途径,充分利用棉花改良盐碱地的特性,增加农业耕地资源存量,实现“藏棉于地”,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另外,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植棉区的棉花生产及产业化优势,建立现代棉花科技创新和经济开发园区,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实现棉花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
[1]魏学文.山东植棉面积急剧下滑引发多名人大代表关注[J].山东人大工作,2017(09):38-39.
[2]王桂峰,魏学文,孙玮琪,等.完善内地主产棉区棉花补贴机制的思考与建议—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棉花,2017,44(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