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8-01-16 03:26马晓妹
种业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周麦病虫草害粒重

马晓妹

(驻马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麦89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0),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倒等特点。

1 特征特性

中麦895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叶宽直挺,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每公顷成穗数较多。株型紧凑,旗叶较宽,上冲。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好,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

2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 817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单产7 593 kg/hm2,比周麦18增产4.4%。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 663.5 kg/hm2,比周麦18增产4.3%。

3 栽培技术措施

3.1 精细整地,科学施肥

秋作物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长度≤10 cm,均匀撒于地表。利用大型机械深耕或深松,将秸秆翻入土中,耕后耙磨,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合理分配氮肥的基、追比例,将有机肥和用于底肥的磷肥、钾肥、微肥及氮肥的60%在犁地前撒施地面,随耕地翻入土中,40%的氮肥在耙地前撒垡头,随耙地混入土壤,做到分层施肥。施纯氮120~135 kg/hm2、五 氧 化 二 磷105~120 kg/hm2、氧 化钾105~120 kg/hm2、硫酸锌15~22.5 kg/hm2,拔节期追施纯氮60~75 kg/hm2。

3.2 适期播种

中麦895在驻马店10月10-20日均可播种,采用精播技术,播种量为135~165 kg/hm2,中低肥力地块适当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 d增加7.5 kg/hm2播量为宜,保证一播全苗。为了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播前应精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足墒播种,墒情不足应造墒播种,时间紧迫时可先播种,后浇蒙头水,出苗前及时划锄松土,破除板结,以利全苗。

3.3 冬前至返青期管理

小麦播种后,结合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根据土壤肥力、苗情、天气变化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等,及时采取应变技术措施,进行科学管理。

冬前调控主茎叶龄6叶1心左右,总蘖数1 050万~1 200万/hm2。为防止中、后期脱肥或引起倒伏,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冬前一定控制群体总蘖数不超过1 500万/hm2。越冬期间小麦地上部生长量很小,正是根系向纵深发展时期,对麦田仍要加强看管监护,防止人畜损伤麦苗,确保麦苗安全越冬。2月上旬日均温上升到3℃以上时,小麦心叶加快生长,整个麦田由暗绿色转为青绿色,开始进入返青期,此时应控制春生分蘖过多滋生,防止群体过大,引起倒伏,又要防止因营养不足,麦苗脱肥发黄群体小,生长弱,达不到预期的穗数,穗粒数也将受到一定影响。所以返青到起身期是控旺、促弱、保壮苗的关键时期。

3.4 起身至抽穗管理

起身期间对群体超过1 500万/hm2长势旺的田块,控制肥水,进行深锄或深耙断根,促使小分蘖加速死亡。群体总蘖数1 200万/hm2左右麦田也不再追肥灌水。对起身期叶色变淡,小分蘖迅速死亡的麦田,结合灌水般可追施90~105 kg/hm2尿素。拔节期间的管理,凡是播种后一直没有进行追肥的麦田,按照“前氮后移”技术要求,进行麦田追肥,追施尿素75~120 kg/hm2。孕穗阶段的管理,浇好孕穗水,保证小麦孕穗到开花期间对水分的要求,为抽穗、开花创造良好条件。注意倒春寒的预防与补救,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冻害发生后要及时进行以浇水、病虫害防治和叶面追肥为主的田间管理,若遇冻害可进行灌水并结合施速效肥(施尿素75 kg/hm2左右)促进小分蘖成穗。

3.5 后期管理

当土壤水分不足时,应浇好灌浆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最好在开花后10 d左右即灌浆高峰出现之前浇灌浆水,能保证植株生育后期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对提高粒重有明显效果。在抽穗到灌浆期间用2%~3%的尿素或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750 kg/hm2,进行叶面喷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根系活动,促进物质的合成与运转,防止早衰,提高粒重。

3.6 病虫草害防治

杂草发生量大的麦田,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针对杂草类别选用除草剂进行化除。防除猪秧秧、繁缕等阔叶性杂草可选用苄嘧磺隆、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等除草剂;防除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精恶唑禾草灵(严禁用于大麦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用精恶唑禾草灵+苯磺隆进行防除。化除一定要针对除草对象选用除草剂,用水量600~750 kg/hm2,按照除草剂使用说明配制适宜浓度,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

2月中下旬防治纹枯病,用20%三唑酮750 g/hm2+水600~750 kg/hm2喷施。3月上旬至4月上旬防治锈病、白粉病等,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0~375 g/hm2或50%多菌灵悬浮剂3 000 g/hm2+水675~900 kg/hm2喷洒。4月中旬5月上旬用20%三唑酮1 050 g/hm2+10%的吡虫啉粉剂300 g/hm2+磷酸二氢钾2250 g/hm2+水750 kg/hm2,混合防治多种病虫害及干热风,可增加粒重、提高品质。赤霉病是一种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是赤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可在小麦抽穗70%时用多菌灵+烯唑醇溶液喷洒穗部进行预防,如遇阴雨天气,要在雨后再补喷1~2次进行防治。

3.7 适期收获

收获早晚对产量、品质都有很大影响,收获不当会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小麦适宜在蜡熟后期收获。收获过早,籽粒皱缩,商品性差,粒重降低而减产;收获过晚,造成掉穗、落粒,导致减收。

参考文献:

[1] 何中虎,阎俊,张勇. 高产矮秆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895 [J].中国种业,2014(6):76-77.

[2] 任青,陈诚,翟斌. 豫南小麦返青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J].河南农业,2014(4):35.

[3] 王家润,王更新,吴中义,等. 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周麦病虫草害粒重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外源激素与蔗糖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调控效应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荷兰科伯特与加拿大Ecoation合作改进病虫草害智能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