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语言学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语言习得的科学。本文以生态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指导作用,以促进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在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大学英语;EGP(普通用途英语);ESP(专门用途英语)
1.研究背景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又称语言生态学(Language Ecology),其被引用最广的、获得普遍认可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E.Huagen于1972年所提出的,即语言生态学是“研究特定的语言与其所处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一门学科。”(Haugen,1972:325)这一理念体现了将语言系统复归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观。“语言生态”是指特定语言与所在族群、社会及文化地理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存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专业特色明显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对以培养语言基本功和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为目的的EGP教学(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普通用途英语)进行反思,并尝试向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型。然而,由于ESP教学在亚洲也是近年才展开,而我国ESP教学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其与传统的EGP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语言生态失衡的局面。
2.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生态失衡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在大部分医学院校中,通常还是前两年普通英语教学(EGP)加上一年医学专业英语教学(ESP)的范式,而所谓的一年医学英语,通常受大三专业课的挤压变成了流于形式的水课,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医学院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导致教学并未能科学合理地培养复合型涉外医务人才。
因此,本研究以生态语言学为指导,在反思传统英语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融整体相关性与动态平衡性、多元共存性与和谐共生性为一体的英语教学与研究新的课程设置——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EGP+ESP课程设置。
3.生态语言学视阈下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EGP+ESP课程设置
3.1“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EGP+ESP课程的指导
生态语言学强调教学过程中,一切适应与选择行为都要由学习者做出决定和实施操作。这一观点将学习者放在整个教学生态环境的中心地位,认为学习者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研究已经很多,基本都认识到了其“教师为中心”背离乐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质量不高。然而在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虽然上课环节注意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整体课程的设置上,普通英语教学(EGP)教学明显偏重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ESP)教学,这无疑还是变相的把学生置于了从属和服从的地位。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的指导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EGP+ESP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具体如下:在一年级基础阶段的普通英语教学(EGP)教学的教学内容选择上,选取与医学通识教育相关的内容,这样既兼顾了学生高中英语到大学的自然过渡,又培养了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又为公共英语向医学专业英语过渡做好铺垫。二年级的重点放在突破医学词汇与医学翻译,强调医学院校英语的专业特性,执行普通英语教学(EGP)教学向医学专业英语教学(ESP)教学的过渡。二年级进行分级教学,以满足不同英语水平水生的不同需求。三年级及四年级大学英语选修课开设不同方向,公共英语方面开设报刊选读、实用翻译等,医学英语专业方向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论文写作与翻译等课程。这样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又为医学人文素养做出贡献。
3.2“教学生态平衡原则”對医学院校大学英语EGP+ESP教学的指导
生态语言学强调:“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考虑教学生态环境的平衡。”这一观点将学生的需求放在整个教学生态环境的中心地位。在“教学生态平衡原则”的指导下,课程设置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与教学之间的生态和谐平衡性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鼓励师生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符合专业特点的英语学习素材,以医学实践为导向,要求学生通过个体研读、集体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相互合作与讨论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和评价,课下的辅助手段增加诸如慕课的交互英语学习模式。教学队伍素养也通过对没有医学背景的英语教师进行医学培训、部分学时邀请具有留学背景的医学博士讲授进行提高。这一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医学英语素养为目的,真正体现了生态语言学的“教学生态平衡原则”理念,改善了原本英语EGP+ESP课程设置中教学生态出现的失衡和失谐的现象,重新构建了融整体相关性与动态平衡性、多元共存性与和谐共生性为一体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EGP+ESP课程设置。
3.3“生态理性”对完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EGP+ESP课程评价体系的指导
“生态理性”强调动态平衡、多样统一,关注整体联系,这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EGP+ESP课程教学测试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具体表现为在教学考核评估方面要协调好这三方关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监督和指导教学的整个过程,考核方式形式多样,比如可以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网络测评等,对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系统全面地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反思其学习动机、方法、努力程度等方面,充分体现生态系统的多样统一、整体关联的观点,实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和谐与平衡。
4.结语
本研究一方面既重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医德,成为爱因斯坦所说的“和谐的人”,关注人文素养在医学院校英语教育中的作用,达到生态语言学视阈下的个人素养的生态和谐,又能使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在各级医疗机构胜任对外交往需要,提升所在单位的英语水平,即力图达到生态语言学视角的个人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和谐。
参考文献:
[1]蔡基刚.2012,《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范国睿等.2011,《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黄知常、舒解生.2004.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68-72
作者简介:
巴晶晶(1982-),女,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策略,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本文属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项目编号WYYBO14157 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项目EIJYB201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