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宏观经济波动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影响信用卡资产质量:第一,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变动影响着持卡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其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第二,货币政策的变动约束着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影响持卡人还款能力;第三,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和多元化会对信用卡资产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第四,不同行业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也是评价信用卡资产质量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信用卡;系统性风险;监控机制;初探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了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代,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逐渐传导到信用卡行业,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以下简称“不良率”)持续“双升”。只有透过经济现象掌握宏观经济与信用卡资产质量之间的规律,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抓住机遇,促进信用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研究各项宏观经济要素变动与信用卡资产质量的关系出发,提出建立系统性风险监控体系的初步方案,以实现及时预测风险、适时调整信用卡风控政策的目标。
1货币供应量与信用卡资产
质量的相关性货币政策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一般通过两个指标体现:一是广义货币M2,即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与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之和,反映了现实与潜在的购买力;二是新增信贷,反映了金融机构向企业和居民发放的贷款增加额。货币供应量与信用卡资产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三大特征:一是与经济增长因素相比,货币供应量与信用卡资产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特别是在2010年后更为明显,而且代表存量货币的M2对信用卡资产质量的影响要强于新增信贷。二是与经济增长因素相比,货币供应量对信用卡资产质量影响的滞后性更为明显。例如,2008~2009年,货币投放量大幅增长半年后,不良率才明显下降。三是对应某个货币投放量,不良率能长期保持稳定。如图2所示,2012~2013年,M2增速在13%~15%区间时,不良率稳定在1.1%~1.2%;2012年前,M2增速超过15%,不良率保持下降的趋势;2013年后,M2增速跌破13%,不良率攀升至2%以上。
2区域经济环境与信用卡资
产质量的相关性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差异,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对信用卡资产质量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随着各区域金融环境和经济结构的变迁,这种差异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全国信用卡不良资产风险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各区域的特征如下。
2.1长三角地区
该区域民营经济和外贸产业比例较高,2012年以来受到外部需求萎缩的影响,不良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在2013年钢贸企业信贷危机和2014年温州民间融资资金链断裂事件的冲击下,不良率上升较快。此后,长三角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多管齐下消化存量包袱,逐渐控制住了不良率快速增长的势头。
2.2珠三角地区
该区域与长三角地区相似,外向型经济结构特征比较明显。2012年以来受外部经济影响,不良率快速上升,但该区域在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后,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趋于谨慎,危机应对能力较强,因此经济复苏较快,从2014年起不良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3环渤海地区
该区域主要受钢贸企业高度集中的影响,2013年以后钢贸类贷款违约事件不断暴露,导致该区域资产质量长期较差,直到2017年才有明显好转。
2.4中部地区
该区域煤炭、钢铁、水泥、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集聚,在宏观经济“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结构性调整背景下,民营企业大量关、停、并、转,经济增长乏力,而且局部区域民间高息集资和信用卡诈骗案件频发,因此,不良率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5西部地区
该区域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明显低于沿海地区,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较小,经济结构较为稳定。为此,政府长期予以产业政策支持和金融政策倾斜,为西部地区经济稳定发展持续注入动力。此外,该地区的信用卡产业规模不大,便于风控管理。以上因素促成了西部地区信用卡资产质量一直保持良好。
3建立系统性风险监控体系的方案
为了适应当前外部经济形势变化,提升信用卡风险管理能力,银行应建立一个涵盖多重宏观经济要素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估,监控信用卡资产的当前风险和潜在风险,并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方法。
3.1系统性风险监控体系的指标构成
(1)宏观数据指标宏观数据指标选取全国GDP增速、全国M2增速、当地GDP增速、当地M2增速等4项数据,而新增信贷增速与信用卡资产质量的相关性较弱,可以不予采用。选取全国性宏观数据指标是为了考察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整体环境。鉴于不同区域的内在经济环境对信用卡资产质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考察区域和行业风险时应当将当地的GDP和M2数据一并纳入指标体系。在评分方式上,GDP增速可以根据其变动幅度评分。而M2增速需要考虑所处区间进行评分,根据前文分析,全国M2增速维持在13%~15%时,对信用卡资产质量影响很小,该指标评分可以保持不变;一旦超出该区间,应根据其波动幅度调整评分。
(2)区域经济指标
区域经济指标主要考虑当地经济状况和金融稳定性对信用卡资产质量的影响,主要为以下两项指标。流动性指标,包括当地信贷总量与GDP之比、当地存款与贷款的比例。前者反映了当地授信规模、潜在偿债压力和经济增长质量,后者反映了区域资金沉淀与流出情况,考察资金压力情况。金融安全性指标,包括民间融资占企业融资的比例、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比、小额贷款公司不良率,能够衡量区域民间资本活跃度。民间资本具有监管体制外循环、连环借贷普遍的特点,一旦货币供应量收紧,易引起资金链斷裂,造成连锁反应。
(3)行业结构指标
考虑到不同行业对信用卡资产质量的影响,银行还需在宏观经济指标体系中加入行业结构因素。一是行业层级。该指标考虑特定行业在产业链中所处地位,如果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都低,则该行业往往在产业链中缺乏定价和议价主导权,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二是行业分布。如果一个地区同质化产业集聚,则行业风险集中,一旦市场需求萎缩,易引发系统性风险。三是行业的周期性特征。顺周期行业对宏观经济波动非常敏感,面对经济波动的自我调整能力也较弱,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冲击;逆周期行业则对经济波动的适应能力较强,能部分修复经济波动的影响。
3.2系统性风险监控体系的应用
监控指标体系确立后,银行就可以监控信用卡资产的系统性风险,并提前采取对策,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指导当地银行分支机构在市场拓展和客户准入加强防范;二是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并对特定行业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三是实施额度管控,根据区域和行业的预期风险安排信贷投放;四是系统性风险监控系统对接交易监控系统,对于高风险区域或行业的客户提高交易预警等级,密切关注客户交易和资信变动状况,及时采取降额、停卡、提前催收等风险管控措施,并与房贷、个贷等部门联动采取资产保全措施,确保银行风险收益最大化。
4结语
在系统性风险监控指标体系的应用初期,由于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还不高,银行可以采用人工评分的方法,即对每项指标根据其数值变动幅度确定一个基础分,并赋予其风险权重,基础分和风险权重相乘得到该项指标的加权评分,汇总各项指标的加权评分得到风险监控的总评分。不同的总评分对应不同风险等级,银行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在成熟阶段,银行可以通过建模方式获得更为精确的风险权重和基础评分值,从而提高评分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汤啸.信用卡系统性风险监控机制初探.2018.
作者简介:李岩,性别女,党员,1982年出生,毕业于哈尔滨金融学院 现任业务主管,中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