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志华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双主体”办学的背景和改革思路入手,提出通过建设校企混编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创立“一课双师”的专业课程授课模式、实现专业实训室的校企“双主体”建设与职业管理等措施,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校内教师行业技能与企业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互补、实训室设备更新与行业环境建设与管理等问题。
关键词:“双主体”办学 混编团队 一课双师
课 题:本文系2015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校企双向嵌入的创新人才培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090);校级教改项目“校企双向嵌入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Y09);校级教改项目“校企双主体办学的通信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JY16)研究成果。
“双主体”办学是引企入教、深化产教融合,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因素全方位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办学模式。笔者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通信类专业,实现“双主体”办学,在混编教学团队建设、“一课双师”課程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校企“双主体”办学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2014年5月,笔者所在学校和企业签署共建教育部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协议,校企双方共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学校针对校企深度融合,探讨合作的体制机制,把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专业办学与区域行业发展的紧密对接,从而真正实现专业在发展双轨制、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素质教育、实习生实训等各方面的服务转型。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在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围绕教改项目“校企双向嵌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进行研究与实践,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二、校企“双主体”办学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探讨校企“双主体”共建专业,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建设等问题,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达到校企共同培养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育人的目的。
三、校企“双主体”办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及成效
1.构建基于行动导向、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的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度调研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行业岗位要求,增加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了基于行动导向、宽基础、多方向、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的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了具有企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对接、与产业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对接;并针对行业发展变化,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建设与更新的课程资源,每学期组织一次专业研讨会,邀请行业技术专家、企业HR、教育专家共同参加,持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有效地解决了人才培养与行业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技术开发实战能力,也为培养具备ICT行业核心竞争力和高职业素养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提供了知识保障。
2.建设校企混编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本着“两方共建、三方共赢”的原则,校企双方联合组建“双师型”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学院讲师发挥理论教学特长,负责讲授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企业派工程师驻校教学,企业讲师利用丰富的行业背景和项目经验,以行业需求为主线设计最新的课程体系,将企业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和管理理念引入学生教育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建设校企混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克服了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校企双方需求不匹配、地位不对等、资源难共享的问题。
3.创立“一课双师”的专业课程授课模式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实施“一课双师”的嵌入式融合创新。学校教师为课程教学负责人,企业讲师为教学助理,以学校教师为主承担课堂教学,企业讲师为主承担实验室教学。企业讲师相当于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傅,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在这种组织形式下,教师以各自所长进行工作协同,聚合校企优势资源,加速专业发展。“一课双师”持续提升了教师的行业能力及企业讲师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决了工程实践课程难以与行业实际结合、学生培养质量提升难度大的困扰。
4.实现专业实训室的校企“双主体”建设与职业管理
校企“双主体”共建实训室,企业方投入专业实训设备,并负责合作期间的设备升级改造、日常维护与维修。学校负责辅助设备投入、配套设施建设。实训室由企业方按照行业标准搭建文化环境,并具体实施管理。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推行学生职业化。
为了实现从学生管理到职业管理的过渡,通过职业管理重塑学生的职业自信心,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未来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自豪感,进而提升其专业知识学习热情,企业依托SMART睿智规划体系,将企业化日常管理制度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打造了学生职业管理新模式。
(1)采用企业工作例会模式,组织学生班委周例会。为加强对学生综合活动的管理,促进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学期初始制定了学生干部周例会制度。采用企业工作例会模式,利用工作周报和现场汇报的形式,各班级先进行内部自我汇报,对每周的班级工作进行总结,然后由一名学生干部代表进行集中汇报。企业教师对每个班级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对下周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形成周例会的长效机制。
(2)企业化KPI考核制度,加强学生职业化管理。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到职业管理的过渡,在合作专业学生范围内推行企业化KPI考核制度。立足学校年度综合测评标准,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将ICT行业内通行的员工考核管理方式带入学校,以企业的视角与要求规范学生的职业培养与转化工作,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体验到行业管理方式,将自身精力集中于ICT行业知识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适应企业化管理模式,融入行业企业岗位意识,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3)引进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使学生活动项目化运作。在提高班级骨干组织能力的同时,企业教师在学生活动组织上采用工程项目组负责制。所有活动首先通过学生干部周例会进行宣传和部署,明确采用项目小组负责制的方式,由各班上报活动方案策划书,经由周例会讨论后选取最佳方案。指定最佳方案提出人任项目组长,由其推荐小组其他成员,学生干部进行项目辅助,学校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项目组成立后,小组成员继续优化活动方案,成立组织、宣传和保障小组等各类小组,细化活动的意义、方式及过程,最后提交活动总结,完成整個活动组织的项目化运作。由于采用项目组负责制,每次项目都可以由不同的学生制定方案、成立小组,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组织成立通信家园协会,学生第二课堂常态化。以行业协会的形式为依托,立足后期实训室平台,以协会团体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ICT日常工作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通信家园社团组建,配合学院教师管理工作,发挥学生的创意,组织团体活动,配合职业素养课教学。组织和引导协会,根据整体课程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企业参观、主题演讲、职业素质讲座和面试模拟等一系列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初步形成职业人意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识、职业素质。
5.制定、完善教学质量管控系列制度
制定企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督促企业教师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执教能力,以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修订校编教师工作绩效工资与兼职企业课程的薪酬二次分配办法,调动校编教师参与混编教学团队和“一课双师”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绩效薪酬管理问题。自主研发内部教学管理系统,加快内部教学文件传递速率,也让教师从繁杂的通知接收、信息传递、资料归档等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海英,陈子珍.“双主体”育人模式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5).
[2]赵秋兰.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4).
[3]刘惠坚,李桂霞.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4]邱建新.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3(9).
[5]王振洪.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育人机制探索[J].教育研究,2011(10).
[6]李忠华.“双主体”模式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运行及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
[7]严霄蕙,马骏,王荣.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2(11).
(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