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档案文化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

2018-01-15 23:13熊文景徐拥军
北京档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功能文化

熊文景 徐拥军

摘要: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多种思潮交锋时期,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档案文化的客观真实性、历史连续性、载体多样性、内容再生性、政治导向性等特点决定了档案文化具有思想凝聚、记忆建构、形象塑造、政权维护等方面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档案文化能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档案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加强收集,拓宽档案文化的广度;深化开发,延展档案文化的深度;创新宣传,保持档案文化的热度;优化服务,彰显档案文化的温度,努力开辟提升档案文化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新途径。

关键词:档案文化意识形态整合

Abstrac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social de? velopment is rapid and turbulent. All kinds of social thoughts emerge in endlessly. Chinas ideological field is in a period of confrontation among various trends of thoughts.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function of main? stream ideology in China. The objective authentici? ty, historical continuity, carrier diversity, content re? producibility and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archival cul? ture determine the ideological integration function of archival culture in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co? hesion, memory construction, image shaping and regime maintenance. Archival culture can enhance the whole nations cultural identity and mainstream ideological identity. Therefore, archives work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following a spects: it should strengthen collection, widening the breadth of ar? chival culture; increase development, extending the depth of archival culture; continue promotion, maintaining the popularity of archival culture; im? prove service, highlighting the temperature of archi? val culture; and strive to open up new way to en? hance archival cultural ideology integration function.

Keywords: Archival culture; Ideology; Integra? tion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维护中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提。档案是文化的重要“母资源”,[2]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立、文化自强、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档案部门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崇高职责,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切实加大优秀档案文化产品制作力度,利用档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3]这对提升档案文化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档案学界一直比较关注档案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但是长期忽视档案文化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2018年1月28日,笔者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2007~2017年的数据以“档案文化”为检索词进行篇名精确检索,检得论文共1091篇。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档案与文化概念关系、档案文化内涵、档案文化价值、档案文化建设、档案文化传播与档案文化产业等。作者以“档案文化+功能”作为检索词进行篇名检索,检得63篇文献,其研究焦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档案文化功能的内涵解析。如廖芬认为:“档案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主要指档案具有文化存贮、传承、传播功能、推动科学研究创新文化及文化教育功能。”[4]二是關于档案文化社会功能的论述。如贺兴义认为:“档案文化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对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创新,青少年历史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的培养,及和谐社会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三是关于高校档案文化的功能阐释。如向宁认为:“高校档案蕴藏着高校悠久的发展历史、灿烂的传统文化以及优良的教学学风,在大学文化育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6]四是关于档案文化功能实现路径探析。如梁习琴认为:“要通过推进档案文化开发,提高档案文化含量,适应新媒体,转变档案文化传播的观念和策略,加强档案文化交流来实现档案文化功能。”[7]而作者以“档案文化+意识形态”为检索词进行“篇名/题名”检索,则未检索到任何相关文献。可见,将档案文化与意识形态进行交叉研究,解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未受到理论界关注。

在实践中,近年来各级综合档案馆十分重视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积极推进档案创意文化产品的开发。但其主要目的在于发挥档案文化的经济价值,满足大众日常文化消费需求,而没有关注档案文化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而档案界之外其他社会各界,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者,更少关注到档案文化。档案文化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被长期忽视。

档案作为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外交、军事等多方面重要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对人们进行国情教育、历史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独具说服力的珍贵教科书。档案文化在我国民间有着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且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将党的政治理念传达到民间的绝佳载体。因此,在未来的档案工作中,理论界和实践界应当更多重视档案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功能,从牢守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高度来研究和认识档案文化。

二、新时代增强档案文化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8]档案文化铭刻着一连串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的文化记忆。通过了解、吸收、读懂档案文化,能积极建构起广大民众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认同,从而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

(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迫切需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

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任何阶级社会都有自己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界定为“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树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9]可见,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功能。而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是指“主流意识形态对一个国家价值趋向、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形式与载体的聚合、治理与统摄作用”。[10]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精辟地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1]这也决定了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和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构成一个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和支柱,是建构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壤和根基。

在现代社会思想观念、文化理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力、吸引力、民众认可度都面临更大、更严峻的挑战。中国意识形态结构嬗变迫切需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异常激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和百姓福祉,须臾不可忽视。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2]因此,为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多样和多元价值之间保持合理张力,在良性互动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发挥其整合功能显得日益重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社会正能量,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聚集力量的重要保证。

(二)档案文化对于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文化是指任何一切与档案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经由一切档案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极具档案特质的文化。相对其他文化而言,档案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对于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一是客观真实性。档案文化依托于档案。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其从记录人物到记录事件都相对全面、真实、准确,很难被捏造、夸大或歪曲。档案文化因其真实、客观而更具说服力、影响力与传播力。

二是历史连续性。档案文化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变迁,推动了当代文化的发展。它不仅凝结着“过去”,还记录了“现在”,促生了“未来”。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典籍与档案库藏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阶梯。借助维系人类时空统一体的档案文化,中华文明才能在历经苦难辉煌与时空跨越后依旧绵延至今。

三是内容再生性。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数以亿计的档案馆藏,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档案文化横贯古今、纵联中外。通过翻阅档案,吸收与借鉴前人创造的文化与知识财富,是人们有效从事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与此同时,通过对档案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也能促进文化知识的持续更新,使档案文化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意义。

四是政治导向性。“文者,贯道之器也。”国家机器的运转,社会共识的凝聚,都离不开对档案文化的依赖与阐释。档案记录什么、不记录什么、怎么记录都包含一定的着立场、观点与态度。档案文化的生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政治导向性,重视档案文化宣传是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需要,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

总之,档案文化既不是对档案的简单“克隆”,也不是档案与文化的纯粹叠加。档案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形态,是一个国家政治上层建筑的精神成果与精神活动的反映。档案文化的兴起展示了国家历史文化生活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態相互交融的生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众化尝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迫切需要和档案文化相融,借鉴其文化载体、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主流意识形态已有的文化形象和叙事方式,避免“公式化、概念化、粗糙化、说教式”等弊病,让主流意识形态获得更大的吸引力、传播力、凝聚力与整合力。

三、档案文化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13]档案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思想凝聚功能

档案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曲折进程和奋斗足迹,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辉煌,它见证了历史,昭示了真谛,对全民族的思想认识起着巨大的凝聚作用。档案文化是民族奋斗最突出的力量表现,它将民族品格与民族精神记录并流传下来,使全民族凝聚成固若金汤的坚强堡垒。档案文化是维系全民族共同理想信念、共同价值追求的精神纽带,是感召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竭尽所能的力量源泉。档案承载的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品性的理性提炼。档案文化有利于凝聚起民族全体成员的共同情感,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例如,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生成的革命历史档案,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气节、民族凝聚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

(二)记忆建构功能

档案文化是民族的集体记忆,是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是把拥有共同文化记忆的成员团结起来的力量源泉。依托于档案文化建构起来的记忆的场所不仅留存了国家历史变迁中的集体记忆,而且还持续不断地叙事和传播,加强和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整合和国家认同感的建构。弘扬主流文化与整合意识形态往往需要控制档案文化记忆资源。如孙德忠所言:“历史唯物主义要是缺少对社会记忆的相关研究,那么,它对历史的延续与断裂、社会形态的共同基础与民族特色、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多元选择等重大问题的理解将会缺少有说服力的鲜活内容。”[14]徐拥军进一步强调:“国家的存在是以群体记忆、共同历史的存在为基础的。今天,如果我们国人患上“集体健忘症”,淡忘或歪曲了共同的记忆,那么中华民族就会丧失民族之魂与国家身份,面临分裂与解体的危险。”[15]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实践过程,文化记忆传承对维系人类历史的整体性和延续性至关重要。而档案文化恰似记忆传递的链条,组成了建构记忆的文化基因。比如:“从孔子删定六经、太史令修撰史记、司马光编纂通鉴到当下的清史修纂工程,从汉字书法、太极八卦、武术中医到京剧脸谱等,全面构筑了一个宏伟、独特、悠久的中华民族记忆宫殿,使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文化血缘延续数千年而从未中断,使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历史时空联结成为一个整体。”[16]

(三)形象塑造功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类的精神家园。国家的文化形象是其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要素。然而,不能不说,随着中国的崛起,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正被西方日益妖魔化,“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不绝如缕。西方早已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泱泱之大国,需有宏大之气魄、强大之实力、伟大之文化。“就中国文化的形象而言,中国面临着一种自身的‘阐释焦虑和‘自卑镜像。”[17]根据档案文化进行自我解释,提升本国文化形象,以保有民族文化的根与脉在当代日益重要。中华民族所积淀的深厚传统、中国革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所创造的壮阔历史,本不应让我们在当代世界失去声音。比如,關于唐代三彩、宋瓷元瓶、明式家具、清代织锦等的历史档案记录,关于中国书法、中国昆曲、中国古琴、中国绘画等的留存下来的相关历史资料,都充分证明了中国档案文化具有无限多样的可塑性、无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无与伦比的精神魅力,理当成为世界的文化奇观和奇迹。这些档案文化瑰宝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塑造好中国大国形象的重要文化根基。

(四)政权维护功能

在全球化的当下,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例如,受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思潮等错误价值观念的蛊惑和影响,部分民众中出现了一些“西化”“分化”的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在现实中否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否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产生质疑。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党内和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就是谁发表正面的言论,谁发表支持党和政府的言论,谁驳斥那些攻击、污蔑党和政府的言论,谁就会受到围攻,而我们自己阵营常常是鸦雀无声或者声音不大,对正面声音支持保护不够。”[18]可见,要想正本清源,档案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让最具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档案事实说话。只有从档案文化的角度出发,才能确保人们不因事件的外在表现而被迷惑,不去捕风捉影,也不受情绪渲染,而是追问真相,把尊重客观事实作为正确看待问题的前提。例如,随着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等网络谣言也层出不穷。《为英雄正名》一书,通过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回忆录等,聆听亲历者口述,重新回忆和记录了这些人物的人生历程、英雄事迹和卓著功勋,有效地还原了历史真相、捍卫了社会正义、壮大了主流声音。

四、增强档案文化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现实选择

为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对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独特价值,从当前我国档案工作的具体实际出发,宜采取如下策略:

(一)加强收集,拓宽档案文化的广度

丰富的馆藏是发挥档案文化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前提。档案部门要扩大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就必须要有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作支撑。要增强档案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与创造力,发挥档案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就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档案收集活动。

一是要积极收集与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档案。如与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相关的档案文献等。

二是要主动收集与弘扬先进文化相关的地方性、民族类特色档案。要重点收集反映各地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各方面情况相关的档案,尤其是要加大对各种濒危档案文献遗产的抢救力度。例如,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抗日战争口述史的收集等,档案部门要尽量通过资料性成果使历史记忆得以长期保存。

(二)深化开发,延展档案文化的深度

深入研究和挖掘档案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档案文化鲜活起来,融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一环。加大对档案文化的开发不仅要站在阐释历史的角度,更需要立足当下,服务现实。

一是要从服务国家大局出发,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档案部门要善于借助档案来挖掘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精心组织人员编撰能反映国家历史文化风貌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以此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积极开展各类档案文化主题教育。要通过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文献资料的文化内涵来发挥档案文化传播客观知识、推动学术研究、开展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夯实档案文化参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

(三)创新宣传,保持档案文化的热度

展现档案文化的魅力,不仅要坚持挖掘和研究档案文化的底蕴,还要积极阐释和宣传档案文化的精髓。这需要档案部门有意识地主动传播档案文化,建立起档案文化的传播机制。

一是档案文化宣传在方向和原则问题上,要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立场,认准方向,明辨是非。要更多围绕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来设计宣传主题,创新宣传形式,制定工程规划、加强重点扶持,努力推出一批能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并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文化宣传精品。

二是要找准档案文化与现代传媒的契合点,丰富档案文化的传播渠道。例如,可以制作弘扬档案文化的小说、歌曲、诗歌、影视剧等,综合运用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等传播方式,拓展档案文化的传播空间,扩大档案文化的传播覆盖面。

三是构建档案文化的产业体系,最大化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新需求。例如,大力发展红色档案文化旅游业,不断促进档案文化的产业化、文学化、网络化等,这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我国档案文化的国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四)优化服务,彰显档案文化的温度

档案文化的“温度”体现在人文服务。档案部门只有不断改善和提高档案服务,才会令档案文化更具温度,拥有更加迷人的魅力与光彩。

一是提高服务意识。档案部门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借助参观、学习、培训等途径,不断改进档案部门管理理念,提高档案人员服务意识,营建档案馆的文化氛围,塑造良好的文化形象。

二是拓宽服务内容。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主动开发档案文化资源,为建设文化强国和提高人民精神生活水平服务。例如,通过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书籍、画册、影集、票证复制品等,不仅能有效承载档案文化的内容、推广档案文化的宣传,同时,还能传递出档案文化特定的思想观念和民族精神,使档案文化更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三是提升服务品质。档案部门做好档案利用服务,需要树立“用户至上”的观念,知其所求,备其所需,要尽可能简化利用手续,优化服务流程,真正做到“党有所需、‘档有所为”,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需求。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未来档案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档案文化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自觉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担当,进一步肩负起“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理论、方法与应用”(项目编号:16ZDA158)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8]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40-41,15.

[2]楊冬权.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2-03-02(1).

[3]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EB/OL].(2017-12-27)[2018-10-20]http://www.saac. gov.cn/news/2018-01/22/content_219103.htm.

[4]廖芬.试论档案文化内涵及其功能[J].兰台世界,2010(2):41-42.

[5]贺兴义.档案文化的社会功能[J].领导科学论坛. 2014(15):41-42.

[6]向宁.如何实现高校档案文化的教育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S3):299-301.

[7]梁习琴.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功能的实现路径[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6(1):88-90.

[9]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29.

[10]梁玉春.关于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7-89.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14]孙德忠.重视开展社会记忆问题研究[J].哲学动态2003(3):17-21.

[15] [16]徐拥军.档案记忆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5,3.

[17]洪晓楠,王爱玲.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创新向度[J].哲学研究,2011(12):109-114.

[18]秋石.意识形态工作要紧紧抓在手上[J].求是,2014(7):3-5.

猜你喜欢
功能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