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慧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段正处于青年阶段的初始阶段,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品质培养重要阶段。而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本论文在十九大精神下,结合建构主义等理论,简单阐述了“三有”品质的主要内容,就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理想意识不强、责任担当感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这些问题深入探索,采用文献法、个案调查、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数据分析学生存在整体理想意识不强、责任担当感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在德育课中培养学生“三有”品质的相应对策。
一、中职学生三有品质培养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细读习近平主席十九大报告,深知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将在一代代青年的奋斗中变成现实。青年一代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而处于青年初始阶段的中职学生可以说是时代新人。中职学生的理想、本领、担当的培养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本文这样界定中职学生的“三有”品质。
1.培养出有理想的中职学生,是每一个中职学生成才之梦,使每个中职生在自身岗位上踏实苦干、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成才之梦。
2.培养出有本领的中职学生,使他们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在以后的职场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3.培养出敢于担当的中职生、引导他们走正道,守规矩,心有所惧,行有所戒,使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上敢于承担责任、做一个担当实干的人。
二、学生“三有”品质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反映中职学生“三有”品质的真实情况,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调查方式,对填写问卷人员一一指导、对访谈实时记录,确保问卷和访谈的有效性。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是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以及顺德区第三职教集团的其他两所职校在校部分学生。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六个专业年级各抽取50名学生、在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抽取汽修专业学生、在龙江职业技术学校抽取家居设计专业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调查人数为400人,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6份。本次的抽查对象是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的不同职业学校的学生,保证了来源的准确性。
问卷调查主要是从学生理想信念、人生目标、创新意识、自我能力肯定、责任担当等几方面设计了20个问题,大致就是学生目标意识、创新和自我能力、责任担当意识三个方面。同时,也和部分德育课教师沟通访谈,增强数据的有效性。
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中职学生理想信念关于人生目标的规划这一项的调查中,70%的目标比较模糊他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对自己没有一个合理的认知、10%的同学有短期和清晰的目标,这部分同学很清楚自己近期内需要做什么。18%的同学没有目标,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将来做什么,也没有想过自己确自己想要什么,现在正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人生目标调查
当问及在课堂上你想通过什么渠道提升自身能力时,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课堂活动。如图所示:
学生能力提升途径调查
当问及你是否会通过课堂参与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时,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愿意,还有很多同学认为没用。
在责任担当方面,当涉及你会体谅父母挣钱辛苦吗?相当大部分女生会,男生选择会的比例少于女生。当问及你会主动帮助班里面有困难的同学吗?60%的同学会,30%的同学说关系好才会,10%的同学认为此事和我无关,10%的同学偶尔会。当问及在公共场所,你会主动让座吗?70%的同学表示可以让座,少部分同学表示不会。在问及,在班中有同学正在做不道德的事情,你会主动阻止吗?大概一半的同学会阻止、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此事事不关己。
责任担当意识调查
总结以上三大方面的调查现状,我们可以得知目前中职学生关于理想信念意识、创新服务、自我能力以及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不会把自己的努力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对自己努力成为“三有” 青年没有行动。
三、 中职学生“三有”品质缺失的原因分析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理想意识不强、责任担当感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的现状是由很多方面造成的,家庭、学校、社会、企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本文着重将学校教育。
在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三有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但是目前学校德育课堂存在以下问题,导致学生三有品质培养不到位。
1.德育课程形式比较单一,课改力度跟不上学生需求
就目前而言,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方式不够多样化。据调查所知,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将三有品质教育有效渗透给学生,学生只是单方接受教师的知识讲授,是否有效地吸收没有反馈。
2.德育课教师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关乎德育课堂的质量。在而在职业学校,所有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基本上都是优先于专业课教师,德育课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相对来说较少、单凭德育课老师自己学习、力量不够,走出去见识拓宽视野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德育课老师相对来说教科研能力较弱。
3.学生、其他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据了解,学生基本上不重视德育课,认为自己来职业学校就是来学习专业技能的,根本不在乎德育课程的學习,其他专业课教师对德育课思想上也仍不够重视。经常在上德育课的时候会有些学生被班主任或者其他老师叫过去做事,德育课的覆盖面不够全面,这样其中会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课堂学习。再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起着引领示范作用,但是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要求可能在教学中存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观念。这对学生三有品质培养极其不利。
4.德育课教学评价不完善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的评价基本上是采用闭卷考试+平时课堂表现的形式,考试占了70%,这种评价方式是只要是考试成绩及格基本上就能合格,这种形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标准评价。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人,他们的行为考量可能会更能体现学生的品质,因此目前的评价方式不能有效的考核学生三有品质,亟待完善。
四、德育课中培养学生三有品质的有效策略
1.加强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运用“活动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德育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参与课堂体验,使学生从内心感悟到德育教学中渗透的三有品质教育,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并通过展示和行为使其呈现出来。采用视频、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多方位让学生课堂如身临其境,比如,针对人生目标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活动——“口香糖粘哪里”,让学生通过活动真正体验到有些目标很容易完成,有些目标是不切合实际、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寻找目标确定目标。整个活动过程使学生感受感悟三有品质,通过这种活动和形式,提高了德育课堂的实效性,发挥了德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三有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2.以比赛为载体提高德育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乎德育课堂的有效性。可以抓住比赛的契机,督促德育课教师参加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广东省信息化大赛、顺德区教学能力大赛等活动等,通过比赛增强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德育课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德育课教师设计课堂、组织课堂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参与进来,使学生有很大收获。
3.以課题为抓手提高德育课教师的科研能力
有效的课堂反思可以更好地作用于课堂教学。因此通过课题、论文研究来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教学能力,做到在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创新,每年都有教学论文评比、每星期都有教学教研活动分享会,通过这种活动和模式可以锻炼培养大批优秀的德育课教师,使德育课教师运用德育课堂更好地发挥学生三有品质培养的主阵地优势。
4.完善德育课的考核标准
可以采用学生行为量化表等评价方式、结合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等方面,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多元化评价。比如,专业课老师可以通过专业实训课程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家庭和社会可以考核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等等。把德育课平时行为量化成绩比例加大,缩小考试成绩比例,把平时行为量化的标准放在家庭、社会等方面完善德育课的考核标准,达到多方育人的结果。
中职学生三有品质的培养是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企业多方共同参与。而中职学生的三有品质关系到他们成功迈向社会,社会和谐、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可见中职学生三有品质培养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