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波
有这样一首歌,唱响过神州大地,感动过无数国人,歌名叫做《在希望的田野上》;
有这样一个人,倾心田野30余年,用心浇灌稻种之实,被评为“浙江骄傲”。
他,就是“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主要育成者马荣荣。
30多年来,马荣荣潜心科研,勇于创新,带领团队共育成杂交水稻组合51个,累计推广面积达4280万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6年,马荣荣荣膺“浙江骄傲人物”。颁奖词这样说道:“你抬起头,手捧稻种,饱饷天下是心志所向;你俯下身,凝视秧苗,稻米流脂飘向家家户户。农业是一种信仰,因为热爱所以眷恋,因为坚守所以伟大。”
这是马荣荣从事农业科研以来的真实写照。
解决世界级难题,源于一个朴实的心愿
马荣荣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自幼对土地和粮食怀有深厚的感情。1981年,马荣荣从宁波地区农校毕业,成绩优秀的他原本有机会被分配到行政机关工作,他却主动要求到当时的宁波地区农科所工作(宁波市农科院前身)。
说起当年的选择,马荣荣多年后依然清晰记得自己的心路历程:“我在十四五岁之前,年年会挨饿,那种挨饿的滋味不好受呀!我想多产粮食,让大家吃饱饭。”
让大家吃饱饭——这个朴实的心愿,让马荣荣与粮食结下终生的情缘。
农业科研特别是水稻育种,田间就是工作一线,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特别辛苦,而研究之路又很曲折。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育成杂交籼稻以后,国内各水稻育种机构很快开展了杂交粳稻的育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育成能够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粳稻品种。上世纪90年代,国内许多地方先后停止了杂交粳稻研究项目,宁波市基于该项育种的科研工作多年来进展缓慢,有关管理部门也打算终止。马荣荣不愿多年的努力就此白费,主动请缨,提出由他来主持此项科研,继续研究,并立下“军令状”:保证在5年内育出能增产10%的杂交晚稻。
马荣荣决定从杂交粳稻新品种的选育寻找突破口。他花大力气选配杂交粳稻的优良亲本、抓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4年后,杂交粳稻“甬优1号”诞生,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在区试中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粳稻品种,审定当年便在全省推广了20万亩。此后,马荣荣团队又相继选育出“甬优2号”“甬优3号”,一举突破了杂交粳稻的选育难题,打响了甬优系列品牌。本世纪初,这三个组合的推广面积在浙江省杂交粳稻推广面积中的占比达到90%以上。
在杂交粳稻育种初见成效以后,马荣荣认识到杂交粳稻增产潜力较小,又向世界级难题发起了挑战——培育成功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并实现应用推广。
籼稻和粳稻分属水稻的两个亚种,杂交籼稻或杂交粳稻是同一个亚种内部的选优杂交。与此相比,培育籼粳两个亚种间的杂交稻是国际上公认的更具增产潜力、前景更为广阔的方向。籼粳杂交稻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具有更大的杂种优势,可将籼米的蓬松清香和粳米的柔滑甘润有机结合。然而,“籼粳杂交的最大难点是其不孕性,正像马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无法繁殖后代那样,籼粳杂交后子一代本身存在难孕性。”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国内外顶尖水稻专家付出了超常的心血和努力,但始终未能取得理想进展,因而多年来籼粳杂交水稻被公认为世界级难题。
马荣荣通过双亲导入法,终于成功突破籼粳杂交不育性的禁区,2005年育成第一代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甬优6号”具有株型挺拔、生长平衡、穗大粒多、清秀黄熟、结实率高等超高产优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单产。2006年,“甬优6号”通过农业部超级稻确认,是国内第一个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杂交稻的籼粳杂交稻,也是我国地市级农科院所第一个被确认为超级杂交稻的品种。
经过艰苦努力,理想之花终于绽放。2010年,以“甬优6号”等为核心内容的“甬粳2号A及所配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选育及产业化”成果,经颜龙安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被一致认为其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2018年9月,马荣荣带领团队共育成杂交组合51个。“甬优6号”“甬优12”“甬优15”“甬优538”“甬优2640”和“甬优1540”被农业部认定为籼粳杂交超级稻。目前,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累计推广面积达4280万亩,其中仅2018年推广面积就超过550万亩,累计增产稻谷31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82亿元。
守望每一粒种子,展开一段逐梦历程
马荣荣出生和成长在四明大地,他选育的种子都以“甬优”命名。浓浓的家乡情结与大地情结相交织,他立志要给农民最好的稻种。这几年,甬优家族杂交稻走出浙江,在福建、广西、江西、湖北、江苏等省区落地生根,从北纬23度到北纬34度,都有甬优家族的身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对此有赞语:“这很了不起啊!”
成功背后,汗水无数:攻关路上,荆棘密布。几十年间,马荣荣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他主动请缨勇挑重担的时候,团队有9人,可没过几年,只剩下马荣荣和助手了。要知道,水稻研究可是要下几十年功夫的事啊!“他們都是精英啊,如果能留下来的话,可能会更早出成果。”马荣荣不免有些惋惜。经费少、人手缺、队伍不稳,这一系列问题牵动了马荣荣的深层次思考。
“科研就是用一生来赌,赌你的方向对不对。研究目标确定后,凭着兴趣与执着,加上团队合作,才有可能迎来成果。”马荣荣深情地说。
没有双休日、节假日,也没有所谓的“农闲”。为破难题,他踏碎晨曦、迎送晚霞,在密不透风的试验田里,赤脚、弯腰、顶高温,仔细观察每一个杂交稻组合的父母本开花情况;每年11月份,到制种基地收种子时,为保证纯度,他站在种子输送带前,一家种子抽一撮,一天下来,白口罩变得黑乎乎的,连吐出来的痰都是黑色的;为向用惯了常规稻种的农民推销种子,宁波、绍兴、杭州,300多个乡镇他跑了好几遍,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没有压垮他,吃不尽的苦头也没有让他低头退缩。
马荣荣总是随身带着一本薄薄的记录本,记录下光、温度、风、雨、肥料等所有关系到水稻生长的要素和信息。翻开这一本本记录本,每一本都沾着泥土和汗水的印渍。
一年365天,起码有150多天泡在田头搞试验,一年可以从田里收集8万多份材料,1个月内要把几万份材料进行实物分类,并登记造册加进试验材料记录本,工作强度令人难以想象。
为把握消费大趋势,每年5月份,马荣荣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看育种材料,优化组合,好像一位艺术大师在捕捉着创作“灵感”。
品种育成后,并不标志着工作的完成,马荣荣还积极探索育种成果转化的途径。由于各种原因,过去许多优秀农业成果往往得不到推广,马荣荣认识到育繁销脱离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为此,他多方努力,积极促成了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的杂交水稻合作育种,两家单位充分发挥各自在品种培育和种子经销、示范、推广方面的优势,拧成合力,共谋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联合,已被国内许多同行公认为成功的育繁销结合的典范。不仅如此,他还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新品种的种子生产、示范、攻关和经销体系的构建上,在品种选育之余,他与宁波市种子公司的同志一起制定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和指导高产示范方,构建杂交水稻种子营销网络。几年来,为推广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他走遍了浙江省水稻主产区的山山水水,足迹还远及江西、江苏、湖北、福建、海南等省份。
杂交水稻研究是单调的、枯燥的,也是最需要耐心的。“一粒优质稻种,从筛选到最后交到农民手中,至少需要17年的时间。”马荣荣说,种子能量的释放,需要管理者、推广者、经营者、生产者共同携手努力。
也许,“守望”两字最能诠释马荣荣对种子的感情。
他没有时间也不愿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蹲办公室写论文上,但经过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取得丰硕成果,交出了一篇非常漂亮的大地应用论文。
顺应稻农需求和时代发展,向更远的目标前进
这样一支近乎草根的团队坚守30余年,历经千辛万苦破解了水稻籼粳杂交的世界难题,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马荣荣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为了把甬优的高产潜力充分发挥,马荣荣与各地农技种子推广部门合作,开展各类品种示范和高产攻关,以充分发挥甬优的优良种性和高产潜力。经过多年努力,甬优系列超高产攻关成效显著,表现抢眼。2008年至2012年,籼粳杂交晚稻“甬优12”攻关田连续5年创浙江省晚稻高产吉尼斯纪录,2012年百亩方平均亩产963.65公斤,创当时全国百亩方平均产量之最。能持续稳定在我国东南沿海多风区域亩产超800公斤,这在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是一大创举。2017年底,经专家测定,衢州江山石门镇泉塘畈“甬优12”单季晚稻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1010.99公斤、攻关田亩产1071.51公斤,首次在浙江省实现了“双千”突破!此外,在江苏兴化、江西鄱阳、安徽白湖农场,湖南龙山、辰溪,马荣荣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超高产栽培捷报频传。
稻农和消费者的需求就是马荣荣及其团队不断创新的目标。第一代超级稻“甬优6号”等育成后,一部分稻农反映株高太高、叶片太厚、熟期太迟、适应性不广等问题,有些消费者反映米饭适口性有瑕疵。马荣荣就把育种方向瞄准早熟、优质和降低株高等方面。后续新育成的品种在早熟性、品种适应性、株高、米质等方面不断改进,缩短了水稻生长期,扩大了适种区域。而降低水稻株高,一方面便于农民田间操作,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水稻产业绿色发展。
坚持不懈的追求,也使得甬优家族在不断壮大的同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质品种。在目前51个组合品种中,有16个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以上,其中,“甬优9号”“甬优7753”分别由福建和广西审定,达到部颁一级。
2018年上半年,在浙江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总结会上,专家们根据米饭外观、气味、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等五个指标,评选出10个2017年浙江“好味稻”品种,甬优品种占到一半。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高产优质的甬优种子。
随着品牌优势凸显,“甬优”稳步走向全国,从2012年的浙江、福建、江苏、广西、上海5个省市拓展到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等12个省市。
自2013年马荣荣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他都抓住机会积极建言献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种业发展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先后提交了《关于建立农作物种子生产专用区的建议》《关于加强对农作物新品种权保护的建议》《关于提高粮食生产新型主体的粮食储销能力》等。
从种子到土地,从国计到民生,全国人大代表沉甸甸的责任,让马荣荣丝毫不敢懈怠。用心为服务“三农”鼓与呼,用心为群众发声,马荣荣在代表任上的履职就像他的专业工作一样,勤勉执着,扎實有力。
随着甬优系列的声名鹊起,各种奖项纷至沓来:市政府农业科技创新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奖项越来越高,可马荣荣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他只是把这些荣誉当作鼓励,当作对以前工作的肯定。他把目光看向前方,向着更远的目标,并为此而奋力前行……
由于长期扎根农田,他晒得一身黑,被大家称为“最像农民的科研人员”。他说,每当走在稻田里,没风的时候,能听到谷粒颖壳张开时发出的“砰砰”声,那是世界上最悦耳的声音!
这样一个人,站在你面前时,打心眼里,除了尊重,就是敬佩!
手捧一碗饭,叩问一颗心。一个人一辈子做一项工作并不难,难的是终其一生把所做的工作视为毕生的事业,始终满怀激情、执着追梦、不断超越。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马荣荣,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