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芬
口腔黏膜白斑,简称“口腔白斑”,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角化性白色斑状损害,也是一种癌前期病变。
据统计:口腔白斑部位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比正常黏膜高50~100倍。白斑癌变率约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病癌变多见于50~70岁的老人,这说明口腔白斑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应予重视。
医学研究证明,人到老年,口腔组织会发生老年性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变,因而老年人口腔黏膜上皮的角化和厚度也会随年龄而增加。尽管口腔白斑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老年人口腔黏膜组织的这种生理性衰变,很可能是其癌变率较高的重要因素。
口腔白斑的发生,一般认为与下面因素有关:多种局部的慢性刺激,如长期吸烟、饮酒、嗜食辛辣过热的食物,以及牙齿锐缘、病牙残根、安装不恰当的假牙等对口腔黏膜的不良损害;内分泌紊乱,如女性激素缺乏;霉菌感染以及激光辐射等。
口腔白斑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但以颊黏膜口角区、舌背及舌边缘最多见。病变表面呈现不能被擦掉的乳白色斑块,稍高于周围黏膜,界限清楚,表面粗糙,这是本病最主要的外观特征。
由于本病发病缓慢,初起时色浅,表面光滑,以后逐渐扩大,变粗糙,无痛感,因而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只有粗涩不适感。若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可出现烧灼样疼痛。
老年人可以通过照镜子,张口自我检查,如发现口腔黏膜发生上述病变,应及时到医院请口腔科医生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口腔白斑虽然可能延续数年或数十年无变化,但毕竟有较大的癌变可能,所以应进行积极的预防。
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戒烟后,可使白斑大部分自行消失,因此不吸煙,特别对已患白斑的老年人尤为重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度饮酒、嗜食辛辣),对本病有预防作用。同时要消除刺激口腔黏膜的其他不良因素,如拔去残牙,装戴舒适的假牙等。此外,适当的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凡经病理检查确诊,有可疑癌变的患者,要听从医生的劝告,及早手术治疗。
(摘自《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