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辰
【摘 要】长鼓舞是瑶族为了纪念自己的先祖盘王而设计的祭祀舞蹈,自从诞生之日开始,与本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信仰及民俗都是息息相关的,其动律的独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群众和专业舞蹈演员,并被纳入各大高校,歌舞团及社区活动,极具训练价值。正是由于这种舞蹈形式的存在,对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瑶族长鼓舞;动律;形成因素;训练价值
一、瑶族长鼓舞的民间艺术及其传承
瑶族长鼓舞,是我国瑶族民间舞蹈,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而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并且经由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瑶族长鼓舞的重要性。在瑶族还有着著名的《盘王节》,盘王节又称盘王还愿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其中《盘王歌》是为了祭祀先祖盘瓠的礼仪活动所产生而不断发展形成的史歌。而今年已74岁高龄的唐桥辛二公便是这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耍歌堂,盘王节”的领鼓,人称“鼓王”。做为传承人,他把36套72节去繁从简,又编创了8套(起鼓,起堂,大围,交替,靠背,穿插,四方,围鼓)等,主要以现代师徒制来教育更多人来传承和推广瑶族长鼓舞文化,在当地还分布着许多民间歌舞团,多年来一直在连南周边及广东省表演,从而对瑶族长鼓舞文化起到推动性作用。
二、瑶族长鼓舞课外实践中的屈弹动律
在仔细观察唐乔辛二公醇熟的动作和敏捷步伐中,作者发现长鼓舞的精髓主要在于下半身的屈弹动律,比如:唐乔辛二公在表演中着重于膝关节以下的屈伸,而上半身大部分时候保持不动,胸前的长鼓舞对上半身动律有一定限制作用,所以上半身的动律没有下半身多,在“蹲”的同时保持上半身平稳,膝盖和小腿要有韧性,保持屈,弹动律,动作上下屈膝。瑶族长鼓舞中的屈伸动律要求抬腿时大腿和小腿保持垂直并于中段保持平行,脚自然勾起,利用上身的力量垂直下沉,不能塌腰,重心也不要在前,在前行的步伐中,身体重心微微向后,在左右移动步伐中,身体重心微微向前,头随前进和移动的方向转动,其中大腿控制上身的重心,一脚上抬于胯骨平行,另一只腿控制自己重心,牢牢踩在地面,膝盖保持微微弯曲,不能完全蹬直,一直下沉屈伸到最低点,先半脚掌先落地,等一只脚落地,再迅速转换重心,另一只脚马上弹起,就仿佛在膝关节里安了弹簧一样,在上下均匀起伏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重心稳健有力,下沉后迅速反弹,在平稳均匀的节奏中贯穿全身,随之全身上下起伏,这一动律贯穿瑶族长鼓和跳跃都是根据下半身的屈弹动律来进行的。
三、瑶族长鼓舞屈弹动律形成因素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
广西地方民谚说: “高山瑶, 半山苗汉人住平地, 壮侗住山朝。”从而体现历史上瑶族人民长期居住在崇山峻岭中,四处都是山,瑶族人民不得不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祖祖辈辈翻越群山峻岭,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只有利用背篓和挑担来完成运输,在这过程中,瑶族人民在崎岖的山路中肩挑重担来回行走,逐渐形成强壮的小腿肌肉,从而形成瑶族人民长鼓舞的“弹”动律,“弹” 代表身体像弹簧一样颤动, 而“弹”又分為“屈弹” 和“拧弹”。“扭” “稳”, “矮” “屈弹”,“拧弹”这几个基本动作贯穿整个108套刻录长鼓舞舞蹈体系中, 从而体现瑶族人民劳动生活的艰辛,叙述出一个山地民族文化的缩影。
(二)生产方式的影响
生活在原始时代的瑶族先民, 以狩猎为生计, 以采集为辅。每当狩猎或采集满载而归时, 人们便聚集而欢, 这便是最初的舞蹈形式的萌芽。如狩猎归来,人们相聚狂欢时, 或高声呼喊, 或模仿捕捉野兽时的动作, 或装扮成四处窜逃的野兽跳、跃, 用简单纯朴的举手投足和粗犷豪迈的呼喊声再现整个狩猎过程,从而形成最初的舞蹈动作。随着狩猎和采集向刀耕火种游耕农业的过渡, 一些反映农业生产或与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的舞蹈也相继出现。如平地瑶的“芦笙长鼓舞” 就包含了很多表现播种、耕田、收割、庆丰收等水稻耕作的内容。不管是瑶族长鼓舞的内容, 还是长鼓舞的舞蹈动作, 从中都可以窥探到瑶族人民生产劳动的场景。
(三)民族祭祀的需要
最初的瑶族民间舞蹈大多具有明显的宗教文化内涵, 多服务或附属于各种宗教仪式活动, 具有较浓郁的娱神功能。在远古时代, 由于受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 瑶族先民相信世间万物都有灵魂, 生产劳作的丰歉, 采集狩猎是否顺利, 都与自然有关。所以, 每次生产劳动之前, 人们都要对相关的神灵进行祭祀, 以求生产劳动能顺利进行;或是在劳作有所收获之后, 举行各种祭祀活动, 酬谢神灵的恩赐。因而, 远古时代的舞蹈多与宗教活动有关, 瑶族长鼓舞蹈中驱兽逐邪、祈神感恩的色彩很浓, 蕴含着浓郁的娱神功能,是祭祀活动中沟通人神两界的重要方式。
四、瑶族长鼓舞屈弹动律的训练价值
(一)舞蹈、音乐艺术价值
长鼓舞,无论是对于表演者还是观看者,在视觉以及听觉上都是一种美的享受。长鼓舞的音乐具有节奏鲜明、古朴典雅的特点,让人听起来感觉音乐非常优美,能够带动起观者和舞者的情绪,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灵。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蹈的律动感非常强烈,参与舞蹈的人员众多,服装是瑶族统一的民族服饰,色彩艳丽,气势恢宏,强烈地冲击着观看者的视觉。在整个舞蹈的过程中,舞者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将现场所有的人都吸引到表演之中,感受到舞蹈之美。
(二)健身娱乐价值
在长鼓舞的运动中,需要全身肌肉的参与,关节、肌肉和韧带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跳长鼓舞运动负荷以及时间都能够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锻炼效果,从而让人的体质得到増强,因而在健身方面是具有很强价值的。
综上所述,瑶族长鼓舞作为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了瑶族人民数代的传承,将人类对于大自然对于生活的真诚领悟借助舞蹈肢体的律动以及音韵的节奏传承到了现代,我们期冀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在现代社会继续焕发光彩,愈久弥新。
参考文献:
[1]郑希.浅谈瑶族文化的守护与传承[D].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3).
[2]雷捷.我国瑶族音乐研究现状综述[J].大舞台,201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