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荣
我是一名工作二十年的教师,师徒结对活动给自己很多帮助,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但是在结对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师徒结对活动存在问题
(一)学校对新任教师的成长缺少长远规划
学校对新任教师的培养没有长远规划,没有把培养名师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师徒结对只是作为一向累赘任务。就拿自己来说: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三年,每周平均上到二十节体育课,其中一年因为工作需要还兼任过班主任。此外,还要负责学校的课外训练和兴趣小组。年轻教师精力旺盛,应该多干活,可是这种安排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每天除了基本的备课、上课活动外,基本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教研和反思,师徒结对也就成了摆设,成了上课的累赘,很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学校对师徒结对没有评价机制
中小学大部分师徒结对活动都是义务性的,在作量上没有体现,更不要说经济上的报酬。即便是这样,学校对师徒结对活动没有奖惩制度,师傅干好干坏一个样,徒弟学好学坏一个样,长此以往,打消了教师对师徒结对的积极性。
(三)师徒结对活动内容形式单一
师徒结对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徒弟备课上课说课,师傅进行指导评价。在师徒结对活动中更多是关注新任教师教学能力,而对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提升不够重视,对教师科研能力关注度不够。
(四)师徒结对单向性
在师徒结对活动中师傅处于主导地位,徒弟对师傅言听计从,完全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徒弟完全成了师傅的复印件。
(五)受地域性限制,跨学科进行师徒结对活动
师徒结对活动主要是集中在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有很强的专业性,由于本校教师资源的限制,师傅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师傅水平不高,难以带出高水平的徒弟。尤其是在农村的教学点,专职体育教师就很少,更不用说专业的问题,这就出现了非专业指导专业的可笑画面。
受到学校教师资源问题,新任体育教师的师傅有时会是其他学科教师,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相通的地方,但是每门课程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任体育教师,技能和理论准备充分,但是缺少的是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像电影中的“内功高手”,可是合理恰当的把自己的“内功”释放出来,需要优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体育学科教师的指导。
(六)师徒结对没有尊重教师的个性和性别的差异
学校在选择和安排师徒结对时,通常把业务能力作为考虑的一个重点,没有把教师的个性和性别特征作为遴选的标准。
二、对提高师徒结对活动策略的探讨
(一)建立新任教师培养机制,把师徒结对落到实处
给新任教师适当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时间,在工作初期,应把教师的个人业务发展放到第一位。适当减少工作任务,给新任教师留下时间和空间去学习和成长。经过一两年的培养,新任教师已经能够独立的完成教学任务,再适当地增加工作量,真正帮助新任教师一年“站稳”,三年“站好”讲台,从而达到促进和加快新任教师展业发展的目的。
开展实质性的师徒活动,加强过程性监督,建立“师徒成长档案袋”,详细记录和整理师徒活动的情况和成果资料。学校要规范各类评选中师徒结對材料的真实性,保证把师徒结对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师徒结对考评制度,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师徒结对活动的积极性
每年的考评制度中适当增设师徒结对活动考评得分,表彰设立优秀师傅奖,对徒弟一年中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设立新人进步奖等,学校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在评职称的时候,也可以把师徒结对作为一个标准。
(三)对徒弟开展多种多样的师徒结对活动,促进徒弟全面发展
注重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不但要从备课、上课、说课、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论文撰写进行指导,甚至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环节中进行交流。更要关注提高年轻教师的思想境界,真正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唤醒新任教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
(四)开展师徒结对双向性活动,师傅徒弟共同提高
建立师徒双向交流机制,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年轻教师教学理念先进。新老教师充分交流,共同分享,达到师徒相长,优势互补。体育课有着很强的时代性,随着新兴项目和社会体育的崛起,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也悄然发生着改变。由过去的走跑跳投到现在的健美操、拉丁舞、跆拳道等。新任体育教师会带来新的教学气象,这是老教师迅速提高自己的捷径。拿我们学校举例:2011年学校来了一位摔跤体育教师,曾经获得过省级比赛的第三名,学校成立了摔跤兴趣小组,体育教师可以参加训练,一时间学校的摔跤成了一道风景线。2013年我们又来了位拉丁舞教师,这可高兴坏了我们的女老师们,每天大课间舞蹈教室准时会响起拉丁音乐。作为体育教师更要紧跟时代潮流,新教师学经验,老教师学新技能,新老教师共同提高。
(五)打破地域性限制,与名师面对面
学校搭建教学平台,与乡镇甚至是县区优秀体育教师多交流,保证年轻教师与优秀教师的机会。另外,新任教师广泛利用外出听课学习活动,多聆听感悟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策略。网络更是体育教师提高自己的捷径,可以近距离的与省级、国家级教师接触,倾听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迅速提高自己。
在学校教师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同学科教师结对,保证结对的专业性。年轻体育教师经过一两年的成长,这时候再有针对性的向其他学科教师学习。学习语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习数学教师的一丝不苟,学习音乐教师的灵动,学习科学老师的探究创新,既能保证教师专业的发展,又保证不故步自封。
(六)保护教师个性尊重性别差异
充分考虑教师的性别和个性特点,“师徒结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尊重自愿的前提下,根据徒弟自身条件,建立师徒交流互动机制,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提高师徒参与的积极性,注重结对的实际效果。
尊重性别差异:男女教师在上课的风格不一样,女教师的态度柔美,善于表达;男教师严肃,说一不二,师徒结对活动中注重性别差异。
尊重教师个性,有针对性的培养: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师徒结对活动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有的教师性格活泼,有的教师沉稳。在尊重教师个性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成长,在最大限度的保护个人风格前提下促进教师成长。
总之,师徒结对活动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师徒结对的作用,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反省的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