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响
【摘 要】作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即为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居于主导位置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初中物理教学成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小组合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物理;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法立足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合作,对学生的主题地位的体现予以重视,借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热情的调动,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一同将问题解决,把教学任务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积极展开沟通交流并形成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启发思维,这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以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性的提高。
一、科学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通常有三种分组方式。第一,自然座位式,同桌两人或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可以随机进行,节省时间是其最大的优点,在物理课堂讨论中较为适用。第二,差异组合式,通常由4~6人组成,物理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一般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生共同组成一组。这样的分组,学生的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所不同,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影响,互帮互助,相互提醒。这种分组方式在小组竞赛、解决难题和实验探究等中较为适用。第三,自由搭配组合,感情较好、爱好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的方式在物理小制作和自选实验中较为适用。以当前学校规定每周都要调换座位的规定,学生对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也是感到非常喜爱的。小组变更既能让学生充满新鲜感,同时还可以提供给不同层次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将学生在小组中长时间形成的保守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思维懒惰的问题改变,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把更多的正能量散发出来,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作用。
二、抓住合作契机,精心设计问题
合作学习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运用,随着内容的不同做出改变,合理把握,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化的学习效果[1]。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意将时机把握住,在学生不能单独把某一问题解决出来的时候应进行合作探究,合作不能缺少目的性。同时,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动脑,对问题予以精心设计,设计的问题要能够使学生积极动脑,可以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和原物体大小相比,平面镜对物体所成像是更大还是更小,或者你们还发现了其他哪些规律?其中很多学生都立足于生活中的经验,得出:平面镜离物体的距离越远,所成像就越小。但是,借助实验却证实:平面镜对物体所成的像相同于原物体大小。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学生们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当一个个子很高大的同学离你很近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很高,但当他站在你200米的地方时,你还会有这种感觉吗?”当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学生在进行充分讨论和思考后,自己讲正确的答案探寻出来。这样的问题设置,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激发,让学生原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从而使学生的心智品质得到拓展。
三、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更为重视,这代表着在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物理课堂中已经不适合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为了有效评价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对传统的物理课教学评价方式予以创新。首先,在教学评价中纳入任务完成质量,并将和期中、期末考试挂钩。其次,再用成员互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予以肯定,并及时表扬学生,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鼓励。最后,应注重评价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能力,在考试测评中纳入课外学习兴趣小组的研究和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积极探究和拓展知识[2]。借助应用以上教学评价方式,既可以使学生的小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把初中物理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不足和问题找到,帮助教师将教学质量提高。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期中、期末考试中书面测试的所占比例减少,在期中和期末测试中加入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这种综合测评方式,对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 训练更为重视,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出来,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科目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四、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实际教学情况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方法进行选择,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对教学方法予以调整,借助不断创新和发展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世哲.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时代教育,2017(2):163-163.
[2]周仁胜.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應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