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8-01-15 20:37蒋晓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认知功能老年

蒋晓琴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短期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同时间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HR、MAP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患者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患者1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减轻作用, 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 麻醉方式;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短期;认知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7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运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病变, 而其麻醉方法值得探讨, 目前可用于该术式中的麻醉方法较多, 并且效果各异, 从各角度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的优劣可帮助临床医师做出最适宜的选择[1-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 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神经错乱、焦虑等, 多发生于老年患者, 可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4]。本研究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68.2±3.9)岁, 体质量指数(21.7±2.7)kg/m2。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60~77岁, 平均年龄(67.9±

3.5)岁, 体质量指数(21.3±2.9)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采取腰硬联合麻醉, 在患者L3~4或L2~3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术中保持平面必须在T10以下, 调节控制氧气流量, 可控制在2~4 L/ min。

1. 2. 2 对照组 采取全身麻醉, 给予麻醉诱导, 药物记录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静脉给予丙泊酚1.5~2.0 mg/kg、舒芬太尼0.4~0.5 μg/kg、 咪达唑仑0.05 mg/kg、罗库溴铵0.6~0.9 mg/kg,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确保生命体征正常, 术中给予七氟醚持续吸入, 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静脉泵注, 同时给予顺苯阿曲库铵静脉注射维持肌松, 在手术结束前10 min

停止用药。术后待患者的意识清醒, 呼吸、肌力、反射恢复, 苏醒评分为10分即吸痰, 拔除气管内导管[5]。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的HR、MAP, 包括入手术室时(T0)、麻醉开始时(T1)、开始手术时(T2)、开始手术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采取MMSE评定患者术前1 d及术后3 d的认知功能, 分数<27分代表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6]。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不同时间的HR与MAP水平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T0、T1、T2、T3、T4时HR、MAP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MMSE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前1 d MMSE评分为(28.1±0.3)分, 术后3 d MMSE评分为(24.5±0.3)分;对照组术前1 d MMSE评分为(28.0±0.4)分, 术后3 d MMSE评分为(20.4±0.5)分;两组术前1 d MMSE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患者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患者1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效果显著, 并且安全性也可以保证, 但术后有较高的可能性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特别是老年患者, 身体多脏器功能衰退, 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下降, 不仅增加麻醉和手术的风险, 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因此比较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对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具有参考作

用[7-10]。腰硬联合麻醉是椎管内麻醉技术,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且相关文献报道[11], 腰硬联合麻醉较之传统的全身麻醉起效快、易控制, 麻醉范围更大, 术后不良反应更少。

MMSE评分是客观的术后认知功能评价指标,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3 d MMSE评分为(24.5±0.3)分, 对照組为(20.4±

0.5)分, 观察组术后3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认为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其影响主要由于腰硬联合麻醉的药物选择不同于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选用药物如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及吸入麻醉药可能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大。另外, 腰硬联合麻醉的药物靶点也与全身麻醉不同, 导致了两种麻醉方式之间的差异。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 对照组为36.67%,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12]。两组不同时间点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两种麻醉方法麻醉效果相当, 但全身麻醉所用吸入麻醉药、静脉全身麻醉药及阿片类镇痛药所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高。endprint

综上所述,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而且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地阻滞传入神经, 患者在术中肌松完全, 极少出现术中牵拉反应, 使手术更顺利,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减轻作用, 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鲁义, 屠伟峰, 尧新华, 等. 两种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14(23): 3755-3758.

[2] 盛洪广, 陈玉, 曹建, 等. 预扩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2, 41(10):989-991.

[3] 李建辉, 郝丽娜, 侯少科, 等.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 2017, 37(6): 1459-1461.

[4] 利鸿胜, 银含素, 莫朴.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1): 113-115.

[5] 徐云, 陈跃波, 李江.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国医师杂志, 2012, 14(12):1642-1644.

[6] 王玺, 余湘元, 朱建华, 等.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 115-117.

[7] 郭晓丽, 蒋敏, 李海波, 等.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26):5106-5108.

[8] 高书军.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5, 40(1):100-103.

[9] 叶晓明, 叶军青, 徐海涛, 等. 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临床军医杂志, 2013, 41(3):250-251.

[10] 赖峰, 杨小立, 谢淑芬.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2):254-255.

[11] 孙明哲. 麻醉方式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6):685-687.

[12] 霍兰. 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59-61.

[收稿日期:2017-08-07]endprint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认知功能老年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单灶卒中后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老年认知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