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亚投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

2018-01-15 15:12石思丹吴迪
价值工程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路径人民币国际化

石思丹+吴迪

摘要: 亚投行在中国倡议下设立是中国日益崛起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映射,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文在回顾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总结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基础上,以史为鉴探索亚投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IIB under the initiative of China is a mapping of China's rising economic strength and grow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fluence, which can help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Based on review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major countries and summarizing its inspiration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path of the AIIB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关键词: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

Key words: AIIB(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RMB internationalization;new path

中图分类号:F82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4-0236-02

0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稳健增长及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各类国际经济活动对人民币的认可度日益增加,人民币以重要介质的身份活跃于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由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而共同决定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AIIB)旨在支持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洲区域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中国政府主导区域金融体系、促成中国倡议下的亚洲区域合作新尝试,展现了中国以外交策略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亚投行的成立借助推动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核心货币的方式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1 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

1.1 英镑国际化进程:由金融业维持

英镑作为19世纪后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其国际化进程值得我们学习: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需要有两方面助力——完善的金融体系为支持,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支撑。①货币制度能够维持币值相对稳定。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施金本位制,凭借其苏格兰银行的优势地位顺利实现英镑的持续可兑换性。②金融市场的强盛。19世纪英国实体产业迅猛发展助力金融市场的急速发展,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重心和全球贸易结算的枢纽。③贸易体系的繁荣。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生产能力突飞猛进,商品大量出口使得英镑的货币结算需求增加,为稳定英镑汇率、提高英镑国际地位提供了保证。同时,英国利用殖民扩张的机会使英镑的国际化进程迈上新台阶。

1.2 美元国际化进程:汇率制度规划与“马歇尔计划”

美元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其国际化进程中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马歇尔计划”均功不可没,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既需要强盛的国家实力以及完备的金融体系予以支持,更要有抓住时机调整汇率制度以推动对外援助及投资的洞察力和执行力。

①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一战中,美国借助军火交易由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在二战中,美国以战争资源库和资产避风港的身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上超越欧洲各国和政治、军事上建立起霸主地位的实现,使得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无可非议。

②建立利己的货币制度。以“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系为支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国主导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为美元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③ “马歇尔计划”的顺利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实行使得欧洲各国在与美国的贸易中广泛使用美元,从而对美元产生强烈的路径依赖。其结束时,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被消除,得到欧洲开放市场广泛接受的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货币。

1.3 日元国际化进程:依托金融制度改革与对外援助

二战后日本大量出口贸易带来经济增长是日元国际化的原始动力,金融制度改革则为日元国际化程度提高源源不断地加足马力,一国经济发展是首要关键,其次是政府须适时改革金融制度和积极采取外援政策提升其货币的区域认可度及影响力。

①日益崛起的经济。二战后,日本对内实行民主改革,激发国民创造力和热情;对外借助战后形势进行变革,充分利用美国提供资金和技术,内外兼修,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日益崛起的经济成为日元国际化的有力支撑。

②适时改革的金融制度。1980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外汇及对外贸易管理法》,基本取消对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的管制,取消外汇管制和对外汇贷款的限制。1986年12月1日,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开始营业。一系列措施掀起一股日元国际化的高潮。

③“黑字回流计划”的顺利实施。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效仿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行“黑字回流计划”,旨在通过政府发展援助和商业贷款等渠道将国际贸易盈余、外汇储备和国内私人资本引向发展中国家,增加了日本的贸易出口选择和海外投资渠道,其在日元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2 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启示endprint

2.1 经济实力提升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立根之本

回顾英镑、美元、日元等货币国际化进程,不难发现:其国际化动力保障均来自经济崛起和兴盛。所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首要条件就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势头,应借由亚投行成立之机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交流,用兴盛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价值背书。

2.2 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均尚未成熟。亚投行的成立正是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趋向成熟的关键,将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增加人民币投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现阶段当务之急是继续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积极拓展离岸金融业务,尽快建立以人民币计值且活跃开放的国际资产市场。

2.3 一国政府积极政策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关键助力

“马歇尔计划”之于美元、“黑字回流计划”之于日元让我们看到政府积极政策的重要性。我国应充分发挥“三重身份”的优势,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增强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功能以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为每年向世界各国出口大量商货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府应当出台鼓励出口企业在提高商品竞争力的同时采用人民币计价的相关政策;作为各类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的“购买者”,政府应当借亚投行的东风积极推动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的采购;作为亚投行“主导国”,政府应当在亚投行的投资过程中大力推行以人民币计价及结算。

2.4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应当顺应本国国情

結合我国特殊国情,综合利用大陆地区庞大经济总量和港澳台地区较高对外开放优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迈上新台阶。应以亚投行的设立为契机推动区域内的投资、贸易、援助等活动以人民币作为投资、结算和储备货币,积极与更多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助力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向人民币国际化过渡。

3 探索亚投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

3.1 我国应明晰自身在亚投行中的主导作用,凭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优势,利用过剩产能强化地区经济联系

应利用主导国的身份制定多元合作方案,尝试吸引除各国政府资金外的其他商业银行投资以及民间投资,发行长期债券,以银行模式和基金模式相互补充、投资和贷款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更进一步借助高铁等基础设施的技术及成本优势强化与资金需求地区的合作,通过亚投行体系输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产业。吸引他国更多地持有人民币则必须搭建通畅的联系平台,使得过剩产能在亚洲区域间可以低成本交换。

3.2 把握亚投行设立带来的两大新机遇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与“一带一路”战略互补带来的新机遇和亚投行填补亚洲资金需求资源带来新机遇

亚投行的设立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成共赢关系:亚投行的筹建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为人民币走向世界创造良好契机;而“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实施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经济联系,助力人民币周边化向人民币国际化过渡。亚行预测2010年至2020年亚洲地区及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额与亚行实际能够提供的资金额之间存在巨大缺口,而亚投行的设立无疑在帮助亚行弥补这一缺口的同时增加人民币对外投资和结算的机会,为币值稳定、兑换自由、流通自由的新型人民币的形成另一助力。

3.3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完善互联网支付平台,真正落实“互联网+”构想

在当前电子商务已成为实现世界经济产值的重要媒介的互联网时代,我国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冲破传统商务模式限制对建材建设产品等我国具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且市场需求巨大的产品进行营销。尝试主导、引导搭建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同时,加强金融安全建设,开拓多元沉淀资金收益渠道,吸引更多国家和客户在亚投行主导的互联网支付平台开展人民币业务,真正落实“互联网+”构想并积极引导各经济主体更多地选择把人民币作为支付方式。

3.4 带动中国真正“走出去”,践行“中国制造2025”,升级中国经济质量

人民币国际化真正内涵是中国经济“质”的飞跃,中国对结算币种有较大的话语权必须以中国产品成为客户占有选择为前提,因此通过践行“中国制造2025”升级中国经济质量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保障,亚投行既是优化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信息源,更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器。

总而言之,我国应当以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历史为鉴,抓住亚投行设立的时机,把握机遇、落实构想、升级质量,逐步且有力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杜佳麟.基于亚投行平台构建人民币国际化模型[J].经济问题,2016(02):50-55.

[2]楼继伟.开放包容 互利共赢 打造二十一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J].中国财政,2015(14):10-11.

[3]刘洋,刘谦.国际货币的经验及“一带一路”、亚投行的设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5(05):95-99.

[4]徐奇渊.亚投行怎样扎实走好下一步[J].人民论坛,2015(12):58-59.

[5]陆前进.人民币国际化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9-12(A07).

[6]于永臻,李明慧. 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国际化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 经济研究参考,2013(54):5-10,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路径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
多元智能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师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