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当先 博施济众

2018-01-15 09:44宋攀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20期
关键词:附院学科医疗

文/本刊记者 宋攀

做大做强,郑大一附院引全国瞩目;如今,作为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急先锋,一马当先的“他”,又多举措博施济众,带动地区整体医疗水平,让公益之帆远扬。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外界可能更多地关注到了郑大一附院的“大”,了解的人才更能感受到该院正在不断变“强”。他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早在2012年医院已经下大力气布局由“大”到“强”的转型。面向未来,医院将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细做优,全面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理团队

这样自信的言语有据可证,种种迹象展示出了郑大一附院蓬勃的发展活力。9月26日,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在业内首次发布了全球华人地区最佳医院100强榜单,郑大一附院排名第69位,是唯一上榜的河南医院;国内医院综合排名,在医信天下公布的2017年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榜中,郑大一附院排名第26名;如今,来豫医院工作的省外博士,80%选择郑大一附院;2014年以来,河南外出就诊人数从40多万人下降到10万人左右,郑大一附院立了汗马功劳……

刘章锁还表示,迈向新发展阶段的郑大一附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立足省情、院情,创新分级诊疗模式、丰富精准扶贫内涵,为强基层、保基本贡献医院的力量。

为生民立命

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医疗一直是块“心病”,突出表现在医疗资源十分稀缺。不仅与北京、上海一线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即使与毗邻省份相比,也相形见绌。在省会城市郑州,三甲医院数量13家,而在武汉、西安则分别为32家、23家。2016年,河南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1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33人,同期全国平均数分别为2.31人和2.54人,由此可见一斑。2014年以前,河南省每年省外就诊人数更是多达40多万人,基本流向了北上广地区、西安、武汉。

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211”高校郑州大学最大二级机构的第一附属医院,更是勇担振兴河南医疗事业使命,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原大地上书写了医疗事业的传奇。

在医疗方面,刘章锁表示,随着郑大一附院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医院在国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数据显示,郑大一附院河医、郑东、惠济“三个院区”现有床位8475张,日均门诊量2万多人,日手术台数600~900台。

作为省级三甲医院,医院视提升重症救治能力为核心要务。大力发展重症医学专科,由单一综合ICU发展 成为ICU、PICU、EICU、CCU等组成的功能完备的重症医学体系,重症床位由2007年的15张增至649张,占床位比7.66%,居国内医院前列,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如今,医院疑难重症患者占比达58.27%,三四级手术比例达74.68%,外省就诊患者达到出院人数的11%以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7.87%。

如果这几个数字特征的描摹让郑大一附院这艘医疗航母形象树立在人们面前,那么另一组数字则彰显出这艘航母发动机强劲的动力:在河南省布局建设的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郑大一附院一家医院就牵头建设了2个(河南省脑血管和器官移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个,位居全国第12位;在2016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中,一个医院26个学科全部入围百强医院的全国仅有11家,郑大一附院名列其中;201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项,立项数居全国第13位……

名科造就名院

采访期间,适逢河南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刘章锁告诉《中国医院院长》,与该政策相呼应的是,医院正值提升内涵的关键时期。

相关数据也是捷报频传,医院新技术又填补2项国际空白。2016年12月18日,国际首例“MaReCS”健康宝宝在郑大一附院诞生,这意味着来自郑大一附院的MaReCS技术有望为全球染色体平衡移位携带者改写生育结局。3D打印技术在多个临床学科中成功实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开展多类手术,标志着河南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时代;而与此相伴而生的是,2016年,河南外出就诊下降30万人。

刘章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该院副院长苟建军介绍,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飞速提升的背后是,医院学科建设的强大支撑。苟建军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医院领导层将学科建设提升到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围绕学科建设,亮招频频。

当今医学学科呈现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的趋势,对医院管理者而言,从医院各学科中遴选的“重点”学科事关医院未来格局。在郑大一附院,医院管理团队本着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一级学科和部分交叉、新兴学科基础上,凝练、提升学科方向,明确了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群,清晰勾勒了医院未来强势学科的形态。

学科战略蓝图绘制以后,在具体“战术”方面,郑大一附院精准研判,有的放矢。苟建军分享经验时表示,“四大手段”让学科建设生机勃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吸引人才,给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支撑体系,医院首先千方百计搭建适合人才成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医学装备。医院在建设有国家级、省级各类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每年投入2亿元的资金用于建设学科公共支撑平台。如今,郑大一附院,医疗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国内前列,且拥有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命支撑系统。

其次,医院给出的人才引进政策走在了全国前列。长期以来,因为身处经济不甚发达的中原腹地,河南医疗较难获得外来人才的青睐。整个人才队伍由于几乎全部来自本土医学院校,形成“老师的学生,学生的学生”现状。为掘取人才队伍建设新活水,郑大一附院克服重重困难,筑巢引凤。比如,在高级临床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医院给予的科研启动经费高达500万元,除正常工资奖金外,还给予每年100万元的岗位津贴,及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满10年后产权归个人等待遇,全方位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就像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一样,郑大一附院近年来的新气象是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据苟建军介绍,如今,省外来豫80%的博士都集中在郑大一附院。

坐井观天是发展大忌,为开拓院内人才视野,郑大一附院十分注重对外交流。“晋升正高的必须要到国外进修半年,晋升副高的必须要到国内进修半年,如果做不到,这将在晋升评审中一票否决。外出进修期间、工资奖金照发。”苟建军表示。

再次,新技术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制胜高地。苟建军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开展新技术方面,医院向国内先进技术看齐,结合河南当地疾病谱,积极引进开展含金量高、针对复杂疑难重症的新技术。如今,机器人手术、DSA复合手术、3D打印等一大批先进技术落地郑大一附院,让患者足不出省,便能享受到最前沿的医疗新技术。

最后,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激励业务拔尖人才的创新意识。比如,医院出台管理文件,将学科年度建设规划考核指标与学科绩效管理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任何事情发生发展均离不开“人、财、物”。铸就医院核心竞争力,除了人才队伍建设,财务管理和医疗保障体系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管好医院的“钱袋子”,发挥财务管理在医院可持续发展中应有的作用,据医院总会计师张冬青介绍,郑大一附院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一直以来,预算编制与执行“两张皮”是预算管理的顽疾,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层面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未经医院预算委员会批准,各科室不能随意调整预算,不能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确保医院收支平衡。并且,将预算的执行情况纳入了绩效考核体系,树立了各部门的预算意识;加强了对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的指导和监督,要求各财政项目加快专项拨款执行进度,满足政府进度要求,使财政资金尽快发挥效益。

在医疗器械和耗材方面,优秀的管理不仅是保障医院质量与安全的必然要求,更肩负着防范各类社会风险的重担。在业内,构建器械耗材的可追溯机制已成共识。作为高度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医院,郑大一附院率先引入了医疗器械实时监管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了对医疗器械和耗材的生产厂家、供应商、生产日期及灭菌有效日期等信息的逐个标识和统一管理。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库,与医院临床应用紧密相连,还可从多维度实现信息的检索,例如通过患者的姓名,可追溯出该患者入院以来所做过的所有手术信息,使用的所有医疗器械和耗材及其数据信息,通过某个医疗耗材产品的生产批号,又可以检索出所有使用过该批次产品的患者,做到每一个医疗器械和耗材的使用都有据可查、有证可依,有迹可循。

公益心济众情

日益蓬勃的郑大一附院,因发展备受瞩目。事实上,实力雄厚的“他”在贯彻国家大政方针、履行公立医院公益性方面同样成绩不凡。

分级诊疗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郑大一附院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在带动区域医疗协同发展方面,因地制宜,进行了颇有特色的探索。刘章锁告诉《中国医院院长》,郑大一附院多措并举,大力推动了河南省分级诊疗。该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免费乡村医生培训;医院“515”工程每年接受下级医院进修生千余人;联合住培,医院每年为基层医疗机构培训了大量人才。

其次,医院还依托医院优势资源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远程会诊网络,通过远程会诊,治疗方案明确的患者,有效地留在了当地。在打造远程服务网络中,医院耗资亿元,免费为全省108个县的132家县级医疗机构建设了远程医学分中心;向全省108个县免费捐赠了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搭建全省远程病理诊断网络建设;免费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技能培训。

如今,郑大一附院每年开展规模化远程综合会诊2万余例,远程病理、心电、影像专科诊断达10万例,节约费用达5亿元。2017年8月18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期间,在第26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上,作为唯一受邀的医疗机构,郑大一附院搭建的中国(郑大一附院)国际远程医学平台被作为我国“健康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成果推向“一带一路”国家,为我国带来了荣誉。

据刘章锁介绍,医院远程服务网络触角不断延伸,目前已成功延伸到省外的山西晋城、四川江油、新疆哈密,海外的赞比亚、俄罗斯等。

再次,颇有特色的是,3年半前,医院施行了疑难危重症的免费转运制度。如今,无论是省内患者还是省外患者,无论是上转至郑大一附院,还是经治疗下转到基层,针对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医院均进行免费转运。

2011年,为分流患者,医院还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了门诊多学科会诊制度。患者在两个科室得不到明确诊断的,就可以进入多学科会诊中心。在多学科会诊中心,相当一部分疑难患者得到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后,这部分患者便可回到当地诊治,不需再住院。由于河南在此方面没有出台收费政策,为减轻患者负担,医院制定了疑难病会诊每例每专家80元,超过3个专家按3个以内计算的收费标准。如今,医院全院有28个多学科会诊中心,在其影响下,郑大一附院,患者住院率大约为7.8%,持续保持在10%以下。

最后,医院不断创新对口支援方式,让精准支援落到了实处。在郑大一附院,不仅有以副院长率队的行政管理人员到受援医院挂职,调研、指导医院发展规划,帮助建立科室管理、质量控制及诊疗规范体系。医院还每半年派驻8~9名队员前往受援医院进行帮扶,队员对口支援工作情况与职称晋升挂钩,通过与受援医院建立分工协作的双重管理模式,督促派驻队员下得去、见成效。除此之外,医院还从科研、物资、学科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

据主管医院形象传播的赵杰副书记表示,医院分级诊疗工作因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受到央视的多次关注。2016年4月15日晚的新闻联播,在以《医改新观察——五级联动分级诊疗百姓共享优质资源》的报道中,对郑大一附院利用远程医疗建立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分级诊疗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诠释。

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刘章锁表示,郑大一附院将在专病医联体中发挥更多的能量。他分析说,专病医联体将从事同一个领域的同道聚合在了一起,业务交流和工作开展都更加精准,必将在分级诊疗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刘章锁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本着自愿的原则,结合各家医院技术特点和优势,先后成立了脑血管病、神经重症、急诊、肝病、血液透析、消化和重症医学等多个学科、专科和专病医联体,涵盖了我省主要县市级医疗机构和多家社区门诊,实现医联体内资源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为建设“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的优质高效医疗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医联体不是几家简单的组合,是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当然,我们也与比我们水平更高的医院组建有医联体。”刘章锁坚信,医院专病医联体的开花结果,必将为我国的分级诊疗事业贡献出一股强劲的中原力量。

猜你喜欢
附院学科医疗
【学科新书导览】
专家集体跳槽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发挥工会参与职能 推进附院建设文化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