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夕晖
【摘要】本文阐述了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求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私募基金;问题;策略
一、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把私募基金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证券市场产品较少,类型单一,参与的投资者相对较少,部分证券公司与大资金的个人客户利用股票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价差拉拢大户投资一级市场认购新股获利,中国股市步入庄家与散户时代,这些庄家就是私募基金的雏形。二是初步发展阶段,随着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熟知,参与的主体越来越多,同时市场产生的财富效应让投资者渴求通过将资金委托给专业投资者或投资高手,实现财富保值与增值。一些机构与客户签订投资协议,接受客户委托从事股票投资,但这个阶段这种模式并不规范,引发的纠纷也比较多。三是自我规范与治理阶段,私募基金投资风格转变为组合投资,投资策略由跟庄转变为资金推动和价值发现相结合,私募基金发展转向规范化、阳光化。四是快速与有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以信托方式发行阳光私募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快速壮大,包括量化投资在内的各种投资策略在私募基金行业得到广泛运用。
二、我國私募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私募“空壳”
2014年,我国私募基金市场实施备案制,这种制度推动了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制实施仅一年,私募基金的体量和数量不断增加,许多私募为了“抢位”,在不具备条件情况下,先行备案,导致大量私募基金管理人作为“空壳”存在。
(二)私募基金登记、募集、运作过程存在违规现象
部分私募基金在登记备案环节,存在信息失真或者不完整,对变更信息也没有进行及时更新,不按要求定期报送报告等;在募集资金环节中,部分私募机构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公开宣传基金产品和夸大业绩,虚假陈述以及违规销售等;在投资运作环节中,私募基金投资运作行为存在违规,如有的私募机构不按要求设立专用账户,甚至挪用或侵占基金财产、违反合同条款、在投资中进行利益输送等。
(三)人才短缺,策略手段落后
私募基金的投资专业化要求相当高,但我国私募行业专业人才非常短缺,特别是多领域的全才型基金经理尤为稀缺,这导致我国私募基金投资运作策略手段非常落后。许多私募基金直接套用西方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事实上各种策略有其市场环境、投资背景等相关要求,需要掌握其内涵灵活使用。
三、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建议与策略
(一)建立行业行为准则
私募基金行业需要完善行业自律,积累行业信用,推动行业生态优化。行业需要让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律师、会计师、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相互博弈、相互增信,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建立市场化信用制衡机制,明确私募基金的募集主体资格、募集专用账户管理和资金安全、募集活动的适当性要求、募集人承担的合格投资者甄别责任、合格投资者认定程序,以及保护投资者的冷静期制度和回访确认制度,约束“卖者尽责”,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私募基金管理人要树立专业化投资顾问服务,推动私募基金业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营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严格私募基金产品销售适当性原则
首先,私募基金要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和销售制度,明确规定向特定对象销售与其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建立奖惩制度。为了践行销售适当性原则,私募基金必须对销售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在开始销售之前,向员工介绍私募基金产品的特性、风险与收益、主要目标客户,让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向客户进行解释说明。私募基金在实践销售中一定要有销售适当性原则意识,找准与产品匹配的目标客户,在销售过程中要向客户介绍产品的各种特点,重要的是一定要问客户明示产品的主要风险点,必须将风险控制在合格投资者的范围内,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私募基金销售的监管。
(三)完善私募基金各环节
对私募基金登记、募集、运作过程存在的违规现象,必须有针对性的方式与策略进行规避。目前,私募基金行业法律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仍旧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相关法律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基金业协会可以根据现有的法律制度,建立评级制度,为私募各环节建立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将奖惩制度与考核挂钩。对私募基金来说,在登记、募集、环节要合法合规,在投资环节遵守合同,投资端坚持专业化,依靠科学的方法论和管理体系实现投资回报,在事后环节应树立服务意识,恪守行业规范。
(四)加快人才培养
私募基金要想成功,必须有好的管理者或企业家,要有专业化的从业人员。目前,私募基金行业人才非常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加快人才培养。私募基金行业缺少的是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化技术人才,而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基金业协会利用已经颁布了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和高管从业资格认定的具体办法与程序,培养行业管理人才,完善从业人员差异化管理与培训,利用从业资格考试引导技术人才培养;二是私募基金可以自己建立培训体系,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也可以与高校金融管理专业合作,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