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婧 鞠环宇 李思佳 刘晔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232-01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基础学习阶段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前沿学科,其应用范围广,相关知识涉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多个领域。本学科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内在联系多,逻辑性强,学习困难较大。近年来免疫学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使学科知识更加丰富,系统性更强。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系统扎实的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免疫学教学的关键。在此结合近几年免疫学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与同仁们交流。
1.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免疫学的很多基础理论比较晦涩,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类比,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不同类型抗体在抵抗病原体入侵中的作用时,可以将IgM比喻为抗感染的“先头部队”,IgG比喻为抗感染的“主力军”,sIgA比喻为抗感染的“边防军”。通过这种类比,既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抗体的主要功能,又能提示大家体液免疫应答中抗体产生的规律。
2.合理运用改进的PBL(problem?鄄based learning)教学方式
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分为基础免疫和临床免疫两个部分,临床免疫即是在具体临床疾病中基础免疫的应用。在系统学习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等基础免疫知识后,临床免疫的内容可采用PBL的教学方式。例如超敏反应,我们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提前进行讨论,通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四个阶段,将学习过的基础免疫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超敏反应的发病原因,机制,防治策略中去。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晦涩难懂的基础免疫理论有深刻形象的了解,提高大家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课堂上,请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以PPT、动画、自主设计小品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例如I型超敏反应,同学们可以自己扮演肥大细胞,IgE类抗体,变应原等,以小品的方式生动形象的体现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全权包办,很少为学生提供自我发挥,展示自己的舞台。灌输式的教育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即使为了考试背下书上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间隔一个假期的时间就慢慢遗忘了。但是这种主动PBL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多种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知识融会贯通的同时也深深地印入了他们的脑海,完全成为他们自己掌握的知识,经久不忘。
3.拓展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普及,各种在线学习方式日新月异。近年来,慕课发展迅速,其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的优势,同时投资成本低。教师可以针对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做生动有趣又深刻的讲解,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听,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在我们的大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慕课的形式,请同学们在课前听一遍相关内容的慕课,以小组形式进行组合讨论,最终将小组融合的内容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之后教师可进行适当合理的点评。这既转变了一贯式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融合了其他教师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医学免疫学知识的迅速更新,同学们接受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且需要指导他们紧跟专业新进展,并对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取精去粕,培养同学们多方面的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适合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及时调整,紧跟形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霞,司传平,马群,戴军,李志华,张惠,杨艳丽,付嘉.《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及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8):766-768.
[2]张赟,杨琨,陈丽华,宋朝君,方亮,李琦,庄然,金伯泉,温伟红,杨安钢.主动PBL方法在八年制《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947-948.
[3]刘亚红,张敏.口腔专业免疫学PBL教学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11):1056-1057.
[4]赵汉宁,吴瑗,米娜,刘仿,冯胜军,赵毅.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方法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5-7.
[5]官妍,汪長中,吴大强,邵菁.《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运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11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