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灿
【摘要】问卷调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常用的一种实践活动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调查数据怎么进行分析呢?作为指导老师,到底在什么时候进行数据分析的指导、怎样指导。本文拟以一节初中七年级“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方法指导课为例,探讨数据分析的有效方法指导。
【关键词】问卷调查法 数据分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249-01
一、教师进行数据分析方法指导的必要性
调查研究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调查研究的具体方式很多,其中问卷调查法是最常用方式之一。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形式给出一系列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题,让被调查者作出回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统计和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中,问卷回收后,就要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调查结论。然而在这个环节中,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教师应学会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调查研究活动的科学性。
二、数据分析方法的有效指导
(一)让学生充分感受获得数据分析方法指导的需求。
方法指导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在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而学生在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取决于他们对所学方法必要性的认识程度。只有当学生觉得需要了解和掌握某种实际的方法时,方法的指导对于他们才是有意义的。
可以用任务体验导入,明确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比如:情景导入:用大众点评网中餐厅点评图片。学生活动:看图——老师想在广州花都花东餐厅吃饭,请学生帮忙推荐广州花都花东餐厅,你的推荐理由?学生讨论开始热闹起来,纷纷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向我推荐,“去A餐厅,口味好”“去B餐厅,实惠”“……”教师总结:数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据的背后隐含着观点、结论。
(二)以学生现实水平确定数据分析的类别。
布鲁纳认为,“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门学科,其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学生对活动方法的掌握程度,由小学阶段的“初识”,到初中阶段的“熟识”,再到高中阶段的“系统认识”。
“调查问卷的数據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指导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就是要明确 “数据分析什么?”——即数据分析的内容。即初中阶段调查问卷问题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初中阶段数据分析的主要方面:分析数据包含的事实、分析数据包含的差别、分析数据包含的选择、分析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相互印证)这几个方面。最后,关于数据分析的实施过程和技巧,初中学生小学阶段已学绘制统计图,可通过图表来分析,探究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三)以学生发现、扎实理解为过程指导要点。
学生掌握方法的过程,是一个对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解内化、再到实践外显的复杂过程。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学生自己在活动体验中发现一些原理、关系或概念,发现的过程可有多种方式发生。对方法内涵具体深入的解读,是方法指导课教学的重点。关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的指导,学生成功运用方法的关键是确定“分析什么”——即初中阶段调查问卷问题的常见类型。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尝试数据分析之后,教师可边听学生说,边用键盘记录,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在比较、分析、改进的活动中了解数据分析的依据、要求,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案例呈现:
1.平时阅读哪类书籍最多
2.《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文学书目中,我已经阅读的有:
本例题中,数据显示了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文学书目,体现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选择:童话寓言类选择多,杂文励志类的选择少。
纵向分析例1、例2的数据,我们还会发现什么呢?学生讨论:原来纵向数据之间的还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相互印证):因为童话寓言类读物很多是以卡通漫画形式出现,所以童话寓言类选择多的同时卡通漫画类相应也多。
老师讲评运用“例证-规则”的模式,体现方法指导的规范性,又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又展示了方法指导的有效性。本文所举案例,呈现了大量的调查问卷的数据,学生对每组数据大小、多少、优劣、选择等先有直观的认识,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数据找出每组数据背后隐含的观点结论,通过纵向对比找出不同组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四)以学生真实体验为深化重点。
方法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方法指导的课堂上尽量安排学生进行方法的模拟应用活动。指导教师应以学生获得尽可能真实的体验作为模拟应用的着眼点,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模拟应用活动,经历完全真实的过程,特别是尽可能多地暴露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应用的要点,获得运用方法的真实体验,积累运用方法的实际经验。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在方法运用环节,采用另一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比如《我校初中学生早恋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为例,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到每个小组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本组的数据分析,其他小组点评,最后老师总结。
总之,上好方法指导课要结合实际开展的主题活动进行,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掌握方法的需求,充分经历探索和分享方法的过程,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提炼方法,引导学生实践方法,从而提高方法指导课的效率。基本课型“问题导入——方法需求、设想——范本学习、讨论——方法尝试使用——师生点评——总结归纳”。
参考文献:
[1]王国云.《方法指导课要关注和思考的三个问题》,2010年11月,网络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