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敏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校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工程管理 影響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236-02
1.高校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1高校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目前高校的工程管理大都由基建或后勤管理部门人员来完成,受人员编制和行政管理机制的制约,部分高校工程管理人员缺少,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够。比如在前期决策阶段,存在对工程前期立项论证、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论证不重视或无法提供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往往对工程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造成工程项目建成后功能性和适用性不强;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造成管控不理想,监督不到位,影响工程工期、质量和成本控制,使工程项目无法达到预定的投资效果和投资效益。
1.2高校工程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通常高校建设资金是政府拨款、社会捐款与学校自筹资金这三部分共同组成,这就决定了高校工程管理会由部分社会单位参与其中,共同协调合作、共同监督。除了社会单位参与,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基建部门、后勤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和审计部门。虽然表面上各部门之间有着相互的职责,但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或真空管理等权责不清、程序繁琐现象,导致问题出现时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率。
1.3高校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校建设发展迅速,但中国高校工程建设水平还不高,往往项目都是匆匆上马,对前期规划论证不充分,对工程功能和定位不准确。在方案设计阶段,有的未对方案进行遴选和优化,有时仅凭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来决策,或一味追求美观而忽视功能和使用上的需求,容易造成设计和使用脱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有的图纸设计深度不够,方案未进行细化,工程出现频繁变更,不但影响了施工工期,还造成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等造价失控的现象。再加上一些改造项目为了应付高校扩招规模需要,临时采取改造措施,没有认真做好规划或方案论证,经常是边施工边设计,导致重复建设或经常返工,无形中造成投资效益的损失。
2.降低高校工程管理影响因素的对策
2.1协调好高校工程规模和效益的关系
经过实践证明,在高校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要处理好高校规模与资金流动的关系,要确保资金周转顺畅,尽量降低由于缺乏资金而影响施工进度,使得工程质量不佳。一方面要学校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中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要尽量规避繁重的配制,保证高校工程建设在能够管控的范围内合理使用资金,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在高校工程建设时段,要平衡工程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充分做好前期方案论证和研究,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工程成本,避免高校工程建设出现误区和浪费现象。
2.2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高校工程管理部门是代表校方的,负责全面协调高校工程设计规划、施工建设、监理控制等等,因此工程管理人员的好坏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成本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高校领导要重视工程管理,配齐工程技术相关人员,严格加强管理。二是工程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法律法规与合同规定的内容履行职责和义务。三是高校工程管理部门要科学合理统筹周期,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控,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四是加强工程管理过程监督,纪检监察审计要及时介入,对工程建设管理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和监督检查,使工程建设按既定目标顺利完成。
2.3完善高校工程管理规范制度
高校工程管理部门一方面要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基建发展规划纲要和年度计划。另一方面要完善工程内控管理制度,与监理单位积极配合,抓好工程合同管理和施工过程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要规范完善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程序要求做好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招投标工作,尽量引进优质承包方;高校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有关财经法规,加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和工程资金流动监督,并做好工程基建财务预算和竣工决算编制工作;高校、审计部门要健全工程管理审计监督制度,确保独立、客观审计,从而保障审计质量,提高工程管理效益。
总之,高校工程管理贯穿整个高校建设全过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高校工程管理者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念,从工程项目各个关键环节管理入手,加强问题研究分析,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使得高校工程管理更符合工程实际需求,不断提高资源绩效。
参考文献:
[1]赵文辉.浅析高校工程管理现状与解决措施[J],施工技术,2017(21):386-387.
[2]朱美玲.高校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研究[J].建设工程,2017(33):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