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平
摘 要 文章主要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数学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247-01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提高数学能力呢?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做好。
一、建立空间观念,提高数学能力
(一)努力让学生去开动脑筋展开想象
小学生往往多具有其思维的惰性,即使是对相当形象直观的实物或者就是图形,也往往不去思考其实物和图形的特征,最为明显的是观察和思維的严重剥离,没有做到观察为思维进行服务,更没有做到利用思维对观察进行抽象性的提升。在建立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中,这样的观察是不具任何意义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学生空间观念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展开想象,首先是时段上的开足脑筋,提倡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要求学生不要去做不思考之观察的无用功,就像阅读教学中所提倡的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电子白板进入课堂,给学生边看边思考带来了便捷。我们可以在白板上呈现完整的静态性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观察思考;我们也可以去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领略动态性的图形,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思考途径,进而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这图形,这样学生的想象则会产生质的飞跃,建立起动态形成基础上的空间观念;我们也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回忆性的想象,像过电影一样。譬如教学相关圆的认识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去闭目想象钟面,思考思考秒针的滴滴答答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使你产生怎样的认识。
(二)努力让学生去抓住本质思考探索
小学生学习数学空间观念的形成,我们比较多地看到的现象是学生缺失思考探索的习惯和精神,虽然有些学生也想获取思考探索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局面,但往往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又不敢或者就根本不去前行了,这应当是有悖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理念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学生空间观念必须让一个个学生形成勇于探索的精气神儿,让他们去超越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基础上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小学生虽然小,但成功的欲望也是比较强烈的,作为教师应当擅长于让小学生获取探究的成功。平时小学生在数学空间观念的形成上的探究成功令笔者意识到的是:我们必须让点点滴滴的成功成为学生探究意志和能力形成的铺路石,也必须努力让一个个学生都能获取点点滴滴的探索成功。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他们数学能力的培养虽然十分重要但是也要意识到难度很大。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一)教师在观念上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思想先于行动,结果成功与否与观念的正确与否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概念、术语、符号等的讲解,从一点一滴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二)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成效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数学语言作为二者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意区分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并实现二者的有效转化;第二,因为小学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应当注重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为学生数学语言的学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小学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的数学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为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