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宏伟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就成为了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学本课堂 信息技术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49-02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需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主体地位,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契合了新课改的新要求,值得教师采用。当前,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所谓“學本课堂”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推动小学数学的改革。
一、正确认识“沟通媒介”与“脚手架”这两大核心功能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起着促进性的作用。但是由于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不得当,也没有准确定位角色,这就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两大核心功能如下:第一大功能,沟通媒介;第二大功能,脚手架。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将任务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我们学校有一块空地,为了美化环境,准备在空地上种花草,请同学们设计方案,看看哪一种方案能够在空地种植更多的花草。此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要让学生将该任务作为主线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随后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来演示平移这一过程,让学生分析各自的方案,观察自己的方案是否是最合理的。
二、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以课程资源为基础的学习。在构建“学本课堂”的时候,教师要抓住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来挖掘课程中的资源。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课本中阐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师还要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来思考: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中所出现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样做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适当改变学习方式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例如,笔者在教学《比的认识》时,在课件上出示了一袋学生常喝的早餐奶问学生:“这袋早餐奶的标签写了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7:3说明了什么?”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趁机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插入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一段视频)“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学生的情绪更高涨了。接着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笔者引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2.借助网络学习社区来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构建“学本课堂”的时候,教师要借助网络学习社区来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负数的基本认识”教学中,在此之前,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负数,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的难度。在课堂上,尽管教师按照教学方案一一讲解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消化本节课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课下时间借助网络学习社区与学生沟通,询问学生在学习负数这节课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能够便于学生更为形象地理解负数,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如,对比冬天温度与夏天温度,让学生全面、准确理解负数这一概念。在网络学习社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减少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总之,“学本课堂”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庆英.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