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近年来,本市中学校园计算机网络从无到有,学校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环境不断改善。一些学校的网络教室不仅可供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而且具备储存、传输学科学习资源(图文信息)使学生能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条件。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 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35-01
近些年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代表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逐渐盛行,促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接受教育观、共性至上教育观逐渐向自主教育观、个性发展教育观转变;人的整体素质观、注重培养创造能力的人才观进一步明确的提出。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很多中职学校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师生开始了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因材施教的新途径。
1.自主性原则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和教学管理的要求,各专业及学科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首先应该立足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本人的学习活动:每个学习环节的时间,重点阅读的内容,自己赞同的学术观点,完成作业的方法,学习环节的重复和缺省。这样,虽然学习步骤建议是线性的,但全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非线性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阅读、讨论、作业进行个别或普遍的指导。能够让学生不排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性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设计网络教学软件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启发性,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坚决避免网络上的“满堂灌”。
3.交互性原则
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采用人机交互作用的方式,使计算机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刺激”学生,学生又把自己学习思考后的“反应”反馈给计算机。计算机随时可以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的程度,根据其学习的实际水平,提示学习思路,确定适宜的信息传输量,自动提高或降低学生学习进度。
4.层次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应依据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空间,在计算机或教师的启发下,每个人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都能得到发展,尽量避免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吃不了”,有特长的学生“吃不饱”,尽量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目标过高形成的心理压力。
5.合作性原則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但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因此,设计网络软件应特别注意将个性化学习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
6.开放性原则
心理学认为:“中职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理论思维开始形成。这时他们开始能对自己的思想、观点做出论证,对各种经验材料加以理论的说明。对别人提出的观点一般不愿轻信盲从,对某些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也常易固执己见,因而教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性、清晰的论证,要多和学生讨论。”设计学科网络软件要给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对一些尚无定论的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网络软件中不但提供给学生比教材更丰富的史料,而且给学生提供了跨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的条件。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证明,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对学科教学改革,乃至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茅凯.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思维与智慧. 2016(20)
[2]周崟.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J].电脑迷. 2016(12)
[3]刘德双.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16)
作者简介:
黎玉琴(1981-),女,甘肃正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Web服务,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