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法改革探析

2018-01-14 03:20王玥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3期
关键词:政治改革思想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中占据着思想堡垒的作用。在目前新媒体发展形势迅猛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开发沙盘模拟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  政治  课程  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69-02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战略堡垒。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法改革上出现了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法改革的重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已经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改革经历了三大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步一个台阶,从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飞跃。1985年到1987年形成的思政课体系,简称“85方案”,其内容是研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998年的 “98方案”,形成的课程体系主要受十五大精神影响;2005年的“05方案”主要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体系不断完善。

基础理论在发展中得到深入探讨和研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精华和扎实的理论支撑。

但是,学习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需要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食髓知味,孜孜以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美食放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其味美;虽然有很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其美好可贵。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是昭然可见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面临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至关重要,但是作为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战斗堡垒,其面临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各种挑战。首先,随着新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价值观通过影视剧渗透入高校思想政治前沿阵地。比如美国电影《超人》、《蜘蛛侠》等影片里渗透着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非诚勿扰》等栏目里传播的拜金主义,韩剧《上流社会》、美剧《权利的游戏》等享乐主义西方思潮冲击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前沿阵地。

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游戏尤其是部分暴力游戏如炮弹般侵入高校大学生思想阵地,少数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思想被暴力游戏所侵蚀,做出伤人伤己的事情。高校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授存在一定挑战。一是从知识传播层面上看,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社交面较窄,不擅于与老师、同学交流,这会给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师生互动环节造成障碍;二是从学习态度来看,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许多规范、规则、道德对于网路游戏中的角色毫无约束力。大学生把游戏中的个人主义、散漫作风带到生活中,就会出现违规行为,比如迟到、旷课等,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管理;三是沉迷游戏导致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由于高校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时,整个大脑皮层处于亢奋状态,游戏结束后会感到疲劳,上课时就难以集中精神听课,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

再次,网络直播、主播等形式的渗透也在某种程度上对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产生了影响。网络直播、主播等为了追求点击率,以各种低俗文化吸睛,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传导具有隐性障碍。

最后,少数网络散文、小说等快餐文学对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拜金主义等进行了传播。如果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教育方法上仍然沿用传统手段,那么在网络信息轰炸的条件下很容易处于劣势,难以与学生之间达成共识,没有思想上的共鸣,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影响相对来说较小。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网络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影响也体现在正面。首先,从教学条件上来看,随着教学条件的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能够运用多媒体、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其次,随着新媒体网络的迅速普及,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可以由线下发展到线上,开拓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网络新篇章。再次,随着新媒体网络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所能收集到的信息更全面和具体。最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教育方法上如果能够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就能很快和学生建立情感共享,达到心灵共鸣,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收思想政治课内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法改革对策建议

(一)关注热点,引导先行

积极、正确、合适的引导是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基本方法。从案例分析的授课方式上看,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式教育到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式教育,再到学生思维方式训练式教育,教学的效率依次增长,其最终效果也是呈现正相关的趋势。不难看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积极地、恰当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主动关注热点焦点,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抓住共性,实现深度融合,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担当、有素质的优秀学生,培养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者、践行者。

(二)鼓励参赛,扩大影响

实践是高效率、高成效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必要过程。以学生课程成绩为基础,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思政司、共青团组织的各类赛事活动,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达到优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标准的重要、有效的恰当方法。比赛成绩与课程成绩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致化,这样的方式十分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同时也能起到高效的教育作用,最终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沙盘模拟,深度体验

开创令学生设身处地的第一人称视角型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可以开发软件进行教学,譬如在近代史的背景前提下,将系统设定固定历史参数,让学生实际操作软件进行选择。在经过一系列的选择之后,将发现中国的历史只能选择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毛主席当时的战略选择才能带领中国走出帝国主义的牢笼,可以坚定高校大学生的信仰信念。

以“一平台多应用”的建设思路,着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构建一体化研究服务体系,包括五大平台:系统完整的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丰富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高效便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平台、科学权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及时全面的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

(四)协同专业、拓展形式

与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相结合,让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可以与艺术类作品相结合,用艺术表达理想信念,比如绘画、雕塑、剪纸、刺绣、染织、动画等作品可以进行艺术作品展。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能够来源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题。作品可以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表现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题材,表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内容,也可以立足中国大地,放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参考文献:

[1]董建蓉,李小平,唐丽萍.基于网络游戏的产品属性与消费行为研究——以大学生游戏成瘾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6)

作者简介:

王玥(1981-),女,硕士研究生,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改革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改革之路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