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教学观在数学学习力提升中的应用

2018-01-14 03:21秦燕
文理导航 2018年32期
关键词:学习力初中数学

秦燕

【摘 要】学习力是一种数学品质,包括对数学课程知识、学习动力、潜力等内容。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引入整体教学观,强化数学课堂立意要高,教学思想要综合,学习方法要多样,不能局限于一课时、一招一式的教学技巧上,而是要统筹数学知识板块及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力整体化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观;学习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既要引导学生热爱数学,还要提升对数学持续性学习,融入积极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力。学习力概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是将学习数学、热爱数学贯穿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面对数学知识点,不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每堂课都要强调数学知识统筹与教学整体化设计,促进学生把握数学知识,增进数学素养。

一、整体化教学设计要体现数学知识内容的有效衔接

在数学课堂,教师需要明确两点。一点是“为什么学”,另一点是“学什么”。很多教师在回答该问题时,习惯于先呈现知识点,再进行总结,期望通过“分——总”教学结构来让学生学习更多、更详细的数学知识。但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是连续的、关联的、紧密融合的,这些数学知识应该用在哪里?怎样去应用?这些问题却难以准确辨析。也就是说,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我们除了要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点外,还要从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增進学生对数学逻辑、数学必然性的理解,并由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趣味。以苏科版数学“同底数幂相乘”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呈现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规则,在存在未知数时,我们可以引入字母,运用代数式来表示。由此来类比,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如:a■、a■、a■+ab、a+ab四个整式,如果从中任选两个来构造乘法运算,你能写出那些算式?由此来辨析整式乘法有几种类型?针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以及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可以有几种算式?同样,如果我们来看教材中“同底数幂相乘”问题,分析“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等来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律。在本节教学设计上,虽然我们利用类比思路来分析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并由此来观察“同底数幂”的运算特点,便于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望,也能够从“真实的情境”引入中,将抽象的“同底数幂”运算规则进行了深刻呈现。不过,教师在挖掘本节知识点时,除了关注“同底数幂”的运算外,还要注重数学知识点的相互关联性。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起初我们引入函数概念,列举不同的函数关系,让学生对不同的函数进行分类。之后,引出本节反比例函数及后续的二次函数,由此来实现“数学知识点间的互相揭示”,更能促进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在整个函数体系中的位置,从而增进对“反比例函数”的本质理解,促进数学知识结构的完善与形成。

二、整体化教学设计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挖掘数学背后的思想。教师在组织教学设计上,除了呈现数学知识外,还要结合数学课堂,从数学思想视角来归纳,营造趣味数学探究情景。面对数学问题中的特殊性、一般性,这些被采用的数学思想,将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数学解题经验中。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有理数除法”教学中,为了增强“有理数除法”学习的趣味,我们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关于有理数的加减、乘的运算,我们可以在黑板上从几个具体的实例练习上对上述知识点进行回顾,然后,请同学们思考,“有理数除法”应该如何运算?很显然,从数学思想视角来看,黑板上所呈现的几个实例,往往具有特殊性,将之进行推而广之,联系一般性方法,利用化归思想来解决。如:(-14)÷7、14÷(-7)、(-14)÷(-7)。该式在运算方法上与前面所学那些运算具有相似性?有学生提出,加减互为逆运算,乘除互为逆运算,应该与减法具有类似性。借此追问学生,如何理解14-(-7)这个运算方法?有学生提出:因为-7+21=14,可以得到14-(-7)=21;因为14+7=21,所以,14-(-7)=14+7。由此,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将减法转换为加法,再来类比(-14)÷7。有学生提出:7×(-2)=-14,所以(-14)÷7=-2;因为(-14)×■=-2,所以,(-14)÷■=(-14)×■。可见,通过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究,从中应用数学归纳、数学转化、数学类比等思想,可以让学生通过有理数实例来拓展分析有理数除法运算规则,从而逐步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正向知识迁移。在数学领域,关于数学的思想很多,在数与式的学习中,多需要从特殊到一般、从数学转化等思想来类比分析,增进数学定义、概念、数学定理的理解。后续我们还将学习观察、猜想、证明、归纳等数学方法,来洞悉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整体化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习数学是对数学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从听、看、演、练、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中,逐渐内化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整体化设计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强调多样化教学,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说,学习数学,要让学生自己从动脑、动眼、动手、动口中,增进多样化学习。在苏科版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中,我们组织课堂活动。利用小立方体抛掷试验,分别猜想数字为“1”或为“2”的可能性,哪个可能性会更大?需要说明的是,该小立方体六个面中,有两个面为“1”,有4个面为“2”。结合课堂分组,由各组学生每人进行抛掷5次,每组4人,并试验结果记录填表。其中,面为“1”的试验结果有几次,总共抛掷的20次,出现“1”的频率为多少?同样,面为“2”的试验结果有几次,总共抛掷了20次,出现“2”的频率是多少?通过分组讨论,对各组试验结果进行展示;然后,由此来猜想,面为“1”与面为“2”的猜想次数与出现频率一样吗?有何不同?从上述试验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说明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和思考,最后得出一个“可能性”的值。与此相似的是,在学习“认识概率”概念时,我们可以组织了类似的数学活动。如:抛掷硬币、转动罗盘等。让学生从亲身经历、自主体验中,感悟数学,理解“概率”的内涵。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高涨,能够从不同学生的学习体验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整体化教学设计要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理性精神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特别是结合数学特点,培养完整的人格,增进理性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冷静分辨是非,严肃推理过程,遵循数学逻辑。在苏科版数学“无理数”学习中,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数都是有理数。来看一个数学问题:将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重新拼接大的正方形,求其面积;如果大正方形边长为a,则a满足什么关系?首先,根据题意,两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则面积之和为2,满足a■=2;但对于这个a,它是有理数吗?怎么判断?有学生提出,对a的判断,需要看其是不是整数、分数。还有别的方法吗?请同学们进行补充?有学生提出,可以判断a是不是有限小数、或者循环小数。根据关系式1■=1,2■=4,很显然,对于a不是整数,而是大于1小于2的数。如果a是一个小数,则应该是1点多。我们可以从分母为2的分数来辨析,如下:■,■,■,■,■,■…很显然,在对这些数进行平方后都不等于2,说明也不是分数。通过上述判断,我们来分析a是不是有理数,如果从1.5开始,1.5■=2.25,1.4■=1.96,说明这个a位于1.4-1.5之间,如果我们计算1.45■=2.1025,则还是无法得到2。看来,我们还需要进行“夹逼”运算,请同学们进行自主合作,来计算究竟能够从中发现什么?最后,我们从中归纳出,满足无理数的条件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力的培养是综合的,而借助于整体教学观,从课堂活动组织、课堂提问、追问的递进以及营造合作交流情景中,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究中,获得数学解题思维与认知,提升数学学习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庄宇勤.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杨天明.有效:抓住整体特性 开展有效教学——浅谈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180

(本文是常州市级课题《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力初中数学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习力的论证研究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