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青年干部如何实现素质跃升
——《政务运作与素质跃升》编后记

2018-01-14 14:43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工作

吕 村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郑州4500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青年干部大多文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快,熟悉机关工作又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但也有部分干部理论功底和基层阅历浅,政务运作和依法行政能力相对弱,尤其是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和复杂局面的考验,解决基层问题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姚待献根据自己多年来党政工作岗位的实践,就如何提高政务运作水平、提高综合素质这一主题,写出《政务运作与素质跃升——与中青年干部交流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1]一书,对提升中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大有裨益。笔者有幸成为该书的编校者之一,书中对中青年干部素质跃升既有方法论,也有鲜活的案例。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从坚定信念,着力把握“四维度”,身体力行,探寻实践“四途径”,到修身养性,潜心学会“四修为”,强本固基,升华素质“四标准”,字字句句都是作者从事党政工作几十年来的切身体会和由衰感悟,是一部教导中青年干部如何实现素质跃升的参考书。

作者姚待献以“坚定理想,着力把握‘四维度’”为题,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四有”要求。作为有追求的青年干部,必须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四有”既是高标准严要求,又是基本标准底线。在现实工作中,中青年干部要把握好理想信念与精神状态、综合素质与领导能力、眼光视野与学历学识、实践历练与卓越绩效。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阅历的丰富、心智的成熟一步步成长。人生要想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取决于我们当初播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取决于我们是否对它自始至终地精心呵护。中青年干部正处于树立人生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对党忠诚,必须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众所周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们要有敢的勇气、创的魄力、韧的精神,沉下去、实着干,细着做、见成效。党的十九大明确宣示走什么样的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等等,党在新时代所承担的重大主题、宏伟目标和政治路线确定以后,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起着决定性作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和重要法宝。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劲,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不只是代表个人、照亮个人,而且能照亮别人,感染和鼓舞部下坚持不懈、义无反顾地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目标。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挖掘人的全部潜力,便于更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和创新创造。“一个主要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好,他所在的单位和系统就会一片新面貌。”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为例,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主要领导良好的精神状态,离不开他们的超常努力和奉献!超常的努力必然会有超常的回报,超常的奉献必然会有长足的发展。

姚待献在书中写道,中青年干部不但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创新跨越、倾心奉献,亲力亲为、敬业精业,更要有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有敬业奉献、创新创造的职业操守,有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不懈斗志,有“无论晴雨、终身向阳”的崇高品质。要有一股子气、一股子劲,靠骨气挺起脊梁,靠正气树立形象,靠朝气迎来希望,靠勇气迎接挑战,靠志气实现理想,靠才气书写华章,靠人气凝聚力量。[3]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矛盾关口不回避,在坎坷路上不颓废,大事难事担当起。以苦砺志,以苦为乐,以苦掘进。要打破传统、突破陈规,提出新观念、新见解、新创造,开拓新思路、新视野、新局面。要有干事创业的决心、雄心,立大志、干大事、求大成。要精虑无失、深谋无虞,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凡事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有新谋划、新变化、新跃升。

毛主席曾经说过,评价优秀领导干部的标准主要是两条:一是政治远见,二是工作能力。姚待献认为,新时代在新的党情、国情和世情下,中青年干部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一是政治敏锐性,二是科学理性精神,三是民主法治精神,四是高效执行能力,五是开拓创新能力,六是交际协调能力,七是慧眼识才能力,八是拒腐防变能力。提高中青年干部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有赖于加强实践历练,丰富其内涵。他指出中青年干部要坚持苦学为先,做素能过硬的表率;要注重实践锻炼,做求真务实的表率;要加强团结协作,做合作共事的表率;要为人谦和大气,做凝心增力的表率;要善于创新创造,做与时俱进的表率;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厉行法治的表率;要坚持廉洁从政,做清正清白的表率;要牢记执政为民,做践行宗旨的表率。

当今世界,全球正进入一个知识经济变革的时代。中青年干部要想在新的时代准确把握各种有利机遇顺利发展、脱颖而出,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最前沿的知识,科学思考和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开辟人生事业发展的新航道。姚待献提出中青年干部要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中青年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善于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少一点酒酣耳热,多一点伏案而思;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精神追求好境界的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会到从政行为中。

在学习理论方面,中青年干部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并持之以恒。要克服“怕难怕苦”的畏难情绪、“忙而无暇”的懒惰思想,纠正“读书无用”的错误观点,消除“为时已晚”的消极心理。要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发扬古今贤哲勤奋学习的精神,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主动自觉,深入持久,尽最大努力扩大知识半径,力求学出效果、学出水平。要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姚待献说,读书学习一定要熟读而深思,善于思考和鉴别。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要做到读与思结合、读与问结合、读与做结合。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认真研究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要学会质疑,学会辨别。学习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书是多多益善,但吾生有涯,而知无涯。领导干部读书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三个方面的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最终必然落实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长才干上来,落实到增强思辨能力、廓清思想迷雾、提高政治觉悟上来。中青年干部每到一个新的岗位,面临新的任务,都要注重自加压力,始终坚持学习,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总结提炼出来,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谋得更深、做得更实。

中青年干部提高业务素质,重在刻苦学习,默默下功夫研读文件、讲话,要注重平时实际工作的积累。姚待献提出,要做好工作谋划,在工作中有明确思路。一是吃透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精神,吃透领导意图;二是善于动脑,反应灵敏;三是办事能力强,效率高;四是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五是熟悉分管工作的业务。

中青年干部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办法。在实际工作中,要直面矛盾和困难,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做解决问题的实干家。第一要扑下身子搞调研,第二要科学求是定决策,第三要安排部署讲好话,第四要督促检查做落实。讲话就像泼水,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讲过的话也一样收不回来,所以出口之前,一定要慎思。特别是丧志的话不能讲,抱怨的话不能讲,损人的话不能讲,自夸的话不能讲,机密的话不能讲,隐私的话不能讲。他认为中青年干部提高讲话水平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富有全面性,立意要新颖,抓住关键点;二要结构严谨,善用段首句,语言要简练;三要深入浅出,避免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杂乱无序,貌似高深;四要做到宜长则长、宜短则短,长短适宜,做到长篇大论有内容,短篇精深亦充实;五要讲关键话、重点话,学会提纲讲话、腹稿讲话、无稿讲话和即席讲话。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姚待献指出,日常政务运作繁琐庞杂,中青年干部做好机关工作,不仅要做好具体琐细的小事,也要把握关乎大局的要事;不仅要了解当下面临的发展形势,也要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不仅要知悉能够直观看到的显现事物,也要洞察不易察觉的潜在矛盾;不仅要尊重服从上级肩负重任的领导、专家的教诲和指导,也要体察关怀基层艰苦辛劳的干部、群众的意愿和心声。以办公室工作为例,做文字工作虽然辛苦,但是通过给领导同志写材料,能够学习领导同志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从政经验,不但能够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过程,自己得到了全方位的学习和提升。所以,中青年干部要把文稿写作当成岗位履职尽责的要务,尽量多动笔、多思考,下苦功夫钻研和学习,通晓公文写作规范,提高文字写作水平,能够熟练驾驭文字、办理公文,要努力做到以文立身、以文立业。

写作的语言有着无穷的能量。我党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笔杆子的作用。毛主席视笔杆子同枪杆子一样重要。他曾给作家丁玲的一首词中曰:“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不懂得用笔杆子、不会拿笔杆子,这个领导就是很有缺陷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青年干部练好笔杆子,不仅是为了提高文字水平和文化素质、改善机关文风学风和领导作风,更是一项关乎治国理政基础的必修内功。[4]但是,写材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领导讲话,需要有个人能力素质、经验、知识积累,还要有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在工作中磨炼,日积月累,不断提升。

姚待献以公文的块状结构和条状结构为例,道出块状结构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条状结构就是开门见山讲几个问题。行文要有针对性,要把框架搭好,要有高度,要锤炼语言,要把好政治观,传达出的信息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对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能有悖于党的方针政策等。

作为领导者,有责任劝说和激励下属,使他们的办事更加有效;应该懂得如何去促进工作,了解激励下属的方式,并确认自己在激励下属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5]应能创造促使下属达成各自目标的条件,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在主动作为,勤于办事上,姚待献认为,属于职责范围的事务,要早点办,主动办,尽力办。在日常事务中,要认真做到:急事稳办,要遇事不慌,稳中求快,实现速度和效率的统一;大事细办,要心细如发,一丝不苟,始终关注大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确保周全;轻事重办,要举轻若重,关注细节,坚持不懈把每一件小事做得周全得体、万无一失。要讲办事效率,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确保事情不在我手里延误、任务不在我手里积压、责任不在我手里耽误、工作不在我手里中断。“心思缜密的人、勇于探索的人去办事,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修身养性,潜心学会‘四修为’”。诚如姚待献所言,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系统,领导诚干部面临的公共行政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对领导者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领导不仅是一种权力的运作、职业的声誉,更是一个风险与责任并重、压力与挑战交织的岗位。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处在时风流变的交汇处,面对纷繁声、色、物、事容易炫惑心神。“善守静者,心宽似海,心明如镜,心坚如钢。当诱惑和逆境如疾风袭来时,只见草木扶摇,我似泰山不动。”要达到这种境界,中青年干部就要潜心学会纳与行、度与衡、雅与悦、健与静四种修为。作者在讲到“纳的胸襟”时,对我们常常说的“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做了论述,也讲到了“一亩三分地”典故的由来,并指明了当今社会我们必须打破“画地为牢”“一亩三分地”这种思维定式,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要有协调协同意识,配合整合观念,将工作、发展放到全局、大局、“大盘子”中去谋划。这就是吸纳,要“协同作战”“抱团前进”,共同发展才有活力,优势互补破除利益壁垒,才能实现双赢、共赢的新局面。

在纳言与谏言上,姚待献写道,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舞台。能不能正确对待下属和群众意见,对今天的党员干部而言,是检验党性原则、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的试金石。不可否认,有凭“来头”、看“势头”、观“风头”的纳言者:有纳“上”不纳“下”,对上级提出的建议就言听计从,对下属反映的则无动于衷;有纳“亲”不纳“疏”,对亲朋好友、“圈内人士”之言入脑入心,对基层群众的意见则漠然视之;有纳“近”不纳“远”,对能立竿见影的建议就认真对待,对利益关系复杂、需要作长远谋划的建议便充耳不闻;有纳“急”不纳“缓”,对上面盯得紧、社会关注度高的行动迅速,对工作周期长、各方面关注少的能拖则拖;有纳“喜”不纳“忧”,对“悦耳”之言欣然纳之,对“刺耳”之语避而远之;有纳“表”不纳“里”,看似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实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等等。这样的纳言态度,不仅容易堵塞言路,疏远党群干群关系,有损党员干部形象,而且还有可能给事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史记·商君列传》中司马迁曾言: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说的是有许多人说恭维、奉承的话,不如有一人讲真话,直言不讳。谔谔之言,就是谏言、纳言、真言。讲谔谔之言难,听谔谔之言更难。老一代革命家陈云同志强调,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而现实中,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确实存在着领导干部不敢、不愿也不屑听取不同意见。更让人担忧的是,因为有的领导干部拒绝听取不同意见,下属又“意会”而顺从之、讨巧之。如此,可能就掩盖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由此埋下了隐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关注。

领导干部要避免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关键是要虚怀若谷,敢于和善于听取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同意见,日渐养成听取不同意见的习惯。领导干部的许多智慧有时就可能在那些不同意见之中。[6]不同的意见,并不等于都是“唱反调”的。所谓的不同意见,是由于人们所处位置不同,其阅历、视野、角度、修养、气质等不同而形成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纳言就是倾听,要善于倾听不同声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听思聪”,讲的就是既要听清自然界的风雨,也要听清社会的“风雨”。君子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既要听出对和错、利与害,还要听清话外音、言外意。作为领导者,善于倾听,更加重要。

领导干部素质跃升是一个全方位锻造的过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实践历练,丰富内涵,充实底蕴,磨砺品格,升华境界。姚待献指出,中青年干部提高自身素质要在崇尚德品、增长才干、强健体魄、追求绩效等方面下功夫。他说,德能正其身,在决定人的命运的诸多因素中,德的因素是第一位。做事先做人,为官者先修德。“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把官员的道德修养列在建功创业、著书立说之前。孔子曰:“修己以敬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就是说,自身修养搞好了,就有了敬业精神,把事情办好,就可以安定百姓。孟子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提出人的修养是一种学习、磨炼的过程,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故担当“大任”的人,都必须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这样才能忍得下来、平得下去,在工作生活中有些不明白的人和事,经过痛苦的磨炼能够领悟,犯过的错误也能及时改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讲道,“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国无德不兴,德乃立国之基。领导干部德行好坏与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极大。德既是立身之本、为官之魂、为政之要,同时也是立国之基。德不但可以决定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可以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人们常说有大德方能成大业,所以中青年干部一定要把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必修课,用道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

在德才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几乎为我们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答案,才固然重要,但德与才相比,德更根本更核心更重要。能力可以让你暂时得到这个位置,但只有德行,才能决定你在这个位置上待多久。德常常可以弥补才能、学识的不足,但才能和学识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对一个干部来说,除了自己的生命外,他身上所背负的地位、权力、财富、名誉等,都是外在表象、身外之物,若要守住保住这一切身外之物,与自己的自然生命相始终,唯有靠德行来支撑。如何践行“德能正其身”?姚待献说道,中青年干部第一始终做到政治上要过得硬,第二坚定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第三持之以恒增强品质纯度,第四坚守一身正气的官德。他始终把“慎独”作为座右铭,“独,今天还应当包括一种特殊的权利地位”。他把“独”上升了另一个境界。这种权力地位,可以使自己自主决定、自由裁量,而无需同别人商量,或无需让别人知道,或无需报告行为结果。无论什么身份,人一旦处在特殊的权力地位时,容易随心所欲、自我膨胀,容易产生不正确的做法。[7]

成长中的中青年干部,有着用不完的干劲,也有着用不完的勇气,但存在着缺乏经历和缺少经验的不足。一个人能力素养的增长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必须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实践磨砺。成功的过程取决于科学,决定成功开始与结束的,是个人的心态和格局。如姚待献所言,任何事业都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拼的是远见与决心,中间拼的是业务技能与管理模式,最后拼的是专注与坚持。前后拼的都是人心和创新,中间才是科学管理。新时代中青年干部要不负众望,成为新时代有理想和使命感,有德行和爱心,有胆量和眼光,有智慧和见识,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一代人。

参考文献:

[1]姚待献.政务运作与素质跃升——与中青年干部交流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Z].2018.

[2]姚待献.领导干部要学会纳行、度衡、雅悦、健静[J].领导科学,2010(27):19.

[3]姚待献.郑州:创新干部素质跃升路径显成效[J].中国人才,2009(19):73-75.

[4]舒炜.笔杆子的进步,难不难[J]. 廉政瞭望(上半月),2016(10):24-26.

[5]张璐,张克永.学生会管理之主席团九“要”[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175-176.

[6]赵畅.“听取不同意见”是一种领导智慧[J].今日浙江,2012(15):62.

[7]周文彰.“三严三实”的内涵和意义[J].时事报告,2015(3):31-51.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工作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不工作,爽飞了?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选工作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