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阳微阴弦”理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体会

2018-01-14 03:01陈高妃王劲红
关键词:薤白胸痹心痛

陈高妃,王劲红*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胸痛,常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1]。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张仲景《金匮要略》指出胸痹的病机为“阳微阴弦”[2],即胸阳不足、阴邪搏结所致,其发生在于心气或心阳不足,导致寒凝、气滞、痰阻于胸而发病。其主要病机为“心阳虚、心脉痹”。本文就胸痹“阳微阴弦”理论与冠心病心绞痛诊疗方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为冠心病的中西医诊疗提供参考。

1 阳微阴弦的脉学意义

阳微阴弦,本言脉之不及太过,亦指脉之部位不同。《难经·三难》云:“关之前者阳之动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明确指出脉之前寸后尺分阴阳。王叔和《脉经》宗之:“寸主射上焦,尺主射下焦。”吴谦在《医宗金鉴·订正金医要略注》释之云:“脉太过则病,不及亦病,故脉当取太过不及而候病也。阳微,寸口脉微也,阳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阴得阳脉为阴太过也,下焦阴实也。”《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阐述“阳微阴弦”的脉学意义。阳微者,寸口脉沉而迟,阴弦者,关上小紧数,提示寸口以部位分“阴阳”的脉学意义。清代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曰:“寸口亦阳也,而沉迟,则等于微矣,关上小紧,亦阴弦之意”[3],以脉象的变化来解释病机[4]。

2 阳微阴弦的病机学意义

王教授认为,人体正常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若阴阳失调,则疾病生矣。“阳微阴弦”本是言脉,然亦有不拘于具体脉象,以脉释病机者,即通过对病患脉象的描述来反映、阐释疾病正邪、寒热、虚实的病机特点。“阳微”即是阳气衰微,阳气的温煦、推动、激发、兴奋的功能下降,可表现为心脏阴阳气血不足,或兼肺、肝、脾肾等脏腑亏虚;“阴弦”即是实邪搏结,实邪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又可相兼为病,表现为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浊交阻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之第九》中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指出胸痹的关键病机为“阳微阴弦”。尤在径《金匾要略心典》云:“阳微,阳不足也;阴弦,阴太过也。阳主开,阴主闭,阳虚而阴干之,即胸痹而痛,痹者闭也。”胸痹的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即本虚标实,以胸阳不振为本,痰浊、瘀血、气滞为标,治疗应根据标本虚实的主次,兼顾同治。

3 胸痹辨证需辨本虚标实

《素问·调经论》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慄。”只有胸阳虚而没有阴邪上犯,也不会形成胸痹,正所谓“以其阴弦故也”。《医林改错》曰“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为百病之始,心脉瘀阻,心失其所养,痹阻血脉,不通则痛,故为心痹”。王教授认为,元气亏虚、瘀阻心脉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致病之本,本病的发生与心、肝、脾、肾诸脏的盛衰相关,在心的气、血、阴、阳不足或肝、脾、肾失调的基础上,兼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机产物阻于心脉,在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劳累过度等诱因的作用下使胸阳痹阻、气机不畅、心脉挛急或滞塞而发病。“胸痹”的主要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即“通阳散结”。“通阳”即温通补益阳气,使阳气振奋,温煦、推动的功能正常;“散结”即指通过祛瘀化浊、活血化瘀等方法,清除体内痰浊、瘀血等方法。

4 胸痹的临床治疗

本虚者以正气虚为主,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发可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劳后、久行后可加重。常伴气短、心悸汗出,可见畏寒肢冷、头晕、肢软乏力、纳呆食少等症。王教授认为,虚证胸痹多为阳气不足,可能分为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心气虚者,多见气短乏力,心悸汗出等症,脉象多为弱脉或结代脉,《伤寒论·太阳篇》中言“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肺气虚者,除胸闷外亦可见气短、咳嗽等症状,《金匾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之第九》中列举了治疗“气结在胸”的人参汤及主治“胸中气塞短气”的除了心悸胸闷,亦可见乏力纳呆,二便不调,少寐多梦等脾气虚或心脾两虚症状,可酌情选用补中益气丸或归脾丸;肾气虚者,多见于老年人,可见胸闷、心悸汗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可予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标实者以邪气实为主,多见于青年或中年,平素饮食不节或性情易怒,发病时胸痛胸闷多甚于心悸怔忡,时有活动后好转。实证胸痹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浊和寒凝。气滞者,可见心胸闷痛,憋闷,胁肋胀痛,情志不遂时加重,兼有血瘀者临床多见,可予五香通络膏穴位贴敷治疗。瘀血者,多为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加重。在临证时常以温阳为主,佐以活血,“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除常用的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亦可加入薤白、桂枝等温通经络之品。痰浊者,可见胸中闷痛,气短咳喘,或咯吐痰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运用宣痹通阳法治疗胸痹,提出瓜萎薤白系列,其中瓜萎、薤白温阳宽胸,散结化痰,调理上焦气机,随症治之。胸痹短气,胸背痛,加白酒温补肺气;如胸背彻痛不能卧,则加白酒半夏,在温阳基础上加强化痰理气之效;如“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则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寒凝者,胸痛如绞,时作时止,遇寒痛甚,伴四肢不温,治疗以辛温通阳,开痹散寒为法,以栝楼薤白白酒汤加减。

胸痹辨证需辨标本缓急,王教授认为,胸痹临床病情多危重,胸痹有时缓,有时急,但重在急,故治疗当分清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特别提出“胸痹缓急”。《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曰:“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患者胸痹发作时,疼痛多剧烈,必须立即治疗,以防厥脱,在急救时可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缓解症状,若病情危重,则需中西医结合进行救治,及时处理紧急症状,待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后再根据其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5 小 结

综上所述,“阳微阴弦”仍为古今医家共同认同的基本病机,王教授认为:阴阳和调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治疗疾病本身就是运用药物的偏性以调和人体失衡的阴阳,以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人类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体质特征等变化,冠心病的病机较古代更为复杂,但总属本虚标实,故治疗应补虚泻实,辨证而治,随症加减,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冠心病的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薤白胸痹心痛
浅析真心痛与别络痛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薤白 白薤露中肥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中年养生话薤
调治便秘药膳两款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最短小说
心痛的感觉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