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一科,云南 昆明 650032)
骨质疏松症属于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患者相对缺乏或者绝对缺乏胰岛素,促使随骨基质胶原蛋白分解导致分钙离子丢失,进而发生骨质疏松症状,因糖尿病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比较隐匿,存在不明显的早期显症状,十分容易被忽视,在发生畸形、疼痛现象后得到重视,但此时已经对患者生存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尽早预防骨质疏松,有利于原发病的控制[2]。此次数据研究目标是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纳入收治的40例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患者,报道和分析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
此次涉及的40例样本数据均来源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纳入收治的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患者,其中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10例,年龄最大数值89岁,年龄最小数值50岁,中位年龄数值(70.32±3.33)岁。
1.2.1 健康教育干预:为了促进患者钙吸收,需要保证阳光照射充足,注重饮食结构的多样化,将日常钙、锌、镁等摄入量增加,特别是食用如牛奶等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每日让患者开展适当、规律且合理的运动,控制中等强度的运动量。改变患者过度饮酒、吸烟、喝浓咖啡、滥用药物等不良习惯,预防骨质疏松。
1.2.2 检测血糖以及自我症状:血糖控制是治疗的基础,血脂以及血压情况对检测,有利于并发症的减少,因生理差异,女性多发骨质疏松疾病,患者的自我监测,有利于尽早发现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
1.2.3 预防意外伤害:采取仰卧位姿势或侧卧位姿势处理合并骨痛的患者,同时让患者睡硬板床,将体位缓慢改变,在床栏边固定。通过利尿剂或者镇静剂处理患者时需要对其精神状态进行观察,防止出现意外事件。日常生活过程中拾东西时需要先下蹲,然后挺直腰背,运动过程中尽可能在平坦的地面进行,避免过度湿滑,引发意外。
1.2.4 处理低血糖:患者运动过程中需要携带一些糖果,尽可能选择晚餐后或者早餐后进行30 min~1 h的锻炼,护理人员正确指导患者了解胰岛素注射笔的使用方法,确保准确的注射剂量。指导患者正确应用家庭血糖仪,让其睡前进行血糖的测量,防止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
1.2.5 环境安全: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确保患者就医场所明亮且宽敞,合理摆放设备,不可应用旋转式座椅,设置滑地板,并且在厕所和洗漱间增加防滑垫以及扶手,维持走廊和地面的干燥清洁,将防滑标识适当放置。日常生活中患者以及家属需要在触手可及的位置摆放所需的日常物品,防止过度走动。集中管理琐碎物品,确保患者的安全。
1.2.6 跌倒应急方案的构建:医院定期培训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告知患者和家属医院的服务电话,确保及时进行沟通,如患者发生跌倒现象,应该进行及时检查,防止受伤肢体的过度搬动,并且避免发生移位,增加适当固定措施进行保暖处理,对患者病变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此次分析的40例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患者中,30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占据比例是75.00%;15例发生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占据比例是37.50%;4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占据比例是100%;8例发生视网膜病变,占据比例是20.00%;1例发生意识障碍,占据比例是2.5%;28例因长期服用药物发生不安全因素,占据比例是70.00%;3例患者因医院不健全环境设施发生不安全因素,占据比例是7.50%。
老年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症者属于高危人群,特别是存在骨折病史、跌倒病史患者,需要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并且在护理管理中融入安全管理,将明显的标识设置在患者床头,并且建立一览表注表,详细为患者和家属阐述护理安全防护的主要方式以及应用的重要性,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充分了解安全管理的内涵和目的,详细记录护理安全管理的内,提升医院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将意外伤害事件进行有效预防,提升管理质量[3]。
数据显示,40例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患者中低血糖反应占据75.00%;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占据37.50%;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占据100%;视网膜病变占据20.00%;意识障碍占据2.5%;因长期服用药物发生不安全因素占据70.00%;因医院不健全环境设施发生不安全因素占据7.50%。
综合以上结论,将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应用于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患者中可改善安全隐患,提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