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举措

2018-01-13 18:00傅金义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1期

傅金义

摘 要: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新时期的小学数学,基于素质教育下,试着论述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使得教师有效教学,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新

小学作为孩子的童年时代,在数学教学中,不应该过于严苛,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不可过多责罚学生

大量研究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孩子如果在课堂上获得了成就感和幸福,就会慢慢喜爱上这个学科。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切勿太过严肃,责之过严。要善于去挖掘学生的发光点,鼓励、肯定孩子的优点。不可在他们遇到难题时过多训斥、责罚,要恰当地给予帮助和鼓励,让他们从成功中获得满足感,品尝成功带来的快感。

2.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

现今的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认为与其认真教好学生的数学,还不如要求学生多写几道考试原题,然后在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这样既省力,也使得自己的教学成绩更加优秀。但实际上,这种应试教育的做法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影响了学生之后数学能力的提升。

3.学生合作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当然,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融入小组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情况、讨论的核心、关注的问题。在学生觉得困难的时候给予恰当指导。对于有疑问的学生,教师要时刻解除他们的疑惑。在小组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踊跃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中把质疑、释疑作为主要的目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会从探究问题和小组合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同学关系更亲密,使小学生活更生动有趣。

二、结合日常生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只有教学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渐渐有了数学思维的雏形。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许多有趣而实用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教学法,教师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下,体会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从而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对数学问题有所思考到慢慢培养出数学思维。当然,数学思想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有所运用,而不仅仅局限于课上的某一知识点。曾经我提出一道题目:小强家里的牙膏直径为0.4 cm,小强在刷牙时,一般都挤出0.9 cm,因此一支牙膏可以使用40次。之后小强家换牙膏品种了,同样的量,但是直径变成了0.5cm,但是小强仍然挤出0.9cm,问这样的一支牙膏,小强可以用几次?这种贴近生活的题目使得学生感到亲切,而不是枯燥的纯理论文字。

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教师应积极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融入教学中,让课堂更加有趣丰富

新时代的教育技术通过音乐、画面等耳听、眼看、手摸的现实体验,使得知识具有了画面感,以此来增加儿童对于现实状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功激发了儿童的思维活动性,教会了儿童如何去变通,培养孩子的独特性。生动形象的新时代教育技术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孩子如何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更好分析,最终成功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激情,成功开启孩子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比的。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鸡兔同笼”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问题形象化,使理论知识变得具有画面感。在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软件随意变换鸡和兔子的数量,而学生可以从中看出脚的数量和头的数量,能够使得学生轻易分析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多媒体更具有形象和趣味性,也使学生更加喜爱。通过对多媒体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教师的有效教学。长期教学以来,小学的数学老师都将教学程序化了,该教什么教什么,却忽略了儿童本该有的天真浪漫和兴趣所在。新时代的教育应当充分激发儿童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度。

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通过老师慢慢调动课堂氣氛而生动,有效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感受,用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和逐步提高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爱学、好学、会学,真正达到独立自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让小学课堂变成高效益、高效率、高效果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优势,获得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蔡金菲.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1).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