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全
摘 要:科学离大家并不遥远,它就在举止之间,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科学实验课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和运行规律,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好奇心浓厚的阶段,那么国家提倡的“科教兴国”的理念正是要将科学与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育要从小抓起,利用小学的科学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创新能力;途径
人的成功除了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所以小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增长他们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用科学教育、科学实验去活化他们的思维,这才是硬道理。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这需要不封闭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加强训练和学习创造的方法,需要具有持续旺盛的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具有独特、活跃、科学的思维方式。而创新则是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并取得进步的结果,也是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如今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
创新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当中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这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挥将促进学生转变观念、不断释放自身能量、开拓思维,更容易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题,要真正突出这个重心,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变革,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管理体制之中。现代的教育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创造知识的方法与技能,所以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应该从观察和提问开始,培养学生的主动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可以结合授课内容开展课堂随机讨论。通过师生互动,优化课堂环境,以利用学生创新性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播放视频前老师先提出问题,要求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进行思考,在視频播放完毕后进行讨论和总结,积极构建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认识、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小学生质疑现有的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二)结合科学的实际操作
在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环节,强化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的使用技能型转化。结合教学的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有利于学生加强科学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八章“滑轮组作用的研究”,老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容为学生们制定一个比赛的环节,变有限的课堂为无限的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比赛,通过学生自由组成模拟的研究小组,逐步地对自己所制的滑轮进行研究和探索,进而了解其工作原理与技巧,方能得出更为精准的答案,让教学更贴近社会生活,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在教育实践中,只有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主体,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为创新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这些人如同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产生的辐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满足他们的需求,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发表独特的发现或见解,让他们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对于这样的课题来说,学生们一定有不同的想法与猜测,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综上所述,只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结合科学的实际操作,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能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郎虎.小学科学有效开展实验的探索[J].学周刊,2016(25).
[2]刘忠学.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情境引入[J].科学课,2004(11).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