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玉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小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大世界,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探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64-01
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深化,小学数学课程要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这就需要广大数学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思路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三种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高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经历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问题,主动掌握课堂的教学权,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可以快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趣的情境会吸引小学生学习的目光,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其快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能够与教师形成有效的互动,消除内心对新知识的恐惧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开始讲授“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内容前,笔者运用谜语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首先笔者问道:“姐妹五六个,都有自己的家,谁要是走错门,让人笑掉牙,谜语的谜底大家知道吗?”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回答:“谜底是纽扣。”笔者问:“大家为何会想到是纽扣呢?”学生回答:“如果纽扣扣错了,衣服会很难看的,让别人笑话。”笔者趁势说到:“纽扣的位置错了会产生笑话,那么两个数相乘时他们的位置发生变化会产生笑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笔者在情境导入环节,既运用了谜语,又带领学生复习了上一节课相关的知识,这样让他们能够在温习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分层教学,共同提高
同一年龄的孩子,由于家庭背景、父母遗传等原因,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都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开展针对性教学,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开展差异化分组,使每位同学都能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让他们共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内的不同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开展针对性学习,好学生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学习一般的学生可以进行拔高,学习较差的学生能够巩固基础,这样就能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如,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知识点的课堂中,笔者布置了三道不同层次的数学试题:
①用简便方法计算:2.62+0.7+0.3、0.81+1.79+0.65简单计算过程,并写出需要注意的事项。
②运动会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08米,小刘比小明少跳0.14米,小宇比小刘多跳0.36米。小宇跳了多少米?
③五年级运动会的4×100米接力赛跑4位同学的成绩如下:18.06、18.09、17.91、17.94,请问谁能快速算出完成接力赛的总成绩?有没有快速的方法?
笔者要求①②③题全部同学都要会;但是在②题中,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好的学生要会凑整快速找到答案;在③题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要发散思维学会利用凑整加乘法的思想更快速的找到相关答案。通过分层练习,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
3 课后练习,巩固课堂
課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数学教材布置难度适中、数量适宜的课后练习题,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试题,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考试成绩。小学生要进行科学地练习,巩固课堂所学,掌握学习难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将自己变成一名有用的人。
如,在讲授完“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后,笔者布置了以下课后作业:
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是什么?
②下面的等式各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
76+0=0+76 28+(35+8)=(38+35)+8
(48+86)+32=48+(86+32) 64+(63+25)=(64+25)+63
③35+79+24,35+(79+24); (62+43)+12,43+(62+12)。为什么每组两道题的得数相同?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④(32+54)+69=32+(□+□)
480+(170+60)=(480+□)+□
35+□=65+□;□+147=□+274。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完成作业,查找到课堂学习中的弱点,进而提高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如何快速提升其数学能力、帮助他们增长数学学习经验、形成初步数学思维,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进行实践研究。数学教师要有光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 黄朝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利用浅谈[J].考试周刊,2017(51).
[2] 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