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澈+钱淼华
摘 要:生命教育课程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足,引起大学生对生命的重视与思考。本文将具体根据天津师范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阐述生命教育课程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作用。
关键词:生命教育 大学生 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58-02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提出生命教育,并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他还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首都师范大学的刘慧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且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种教育内容,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对生命、人之生命、以及人个体生命的认识与理解,对个体生命生长与发展的生活过程的认识、理解与体验,对个体生命存在状态、意义追求、价值实现的认识、理解与实践;又是一种教育方式,而且是有效的教育方式:生命影响生命、生命陶养生命。”[1]
2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特点与困扰
2.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环境变化,文化层次提高、学习经历丰富,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以下特点:
范围更广。大学生活是走向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大学生经历了心理断乳,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自我意识更为成熟,渴望与同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自主性更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很强的独立性,他们不愿顺从他人,在与人沟通时喜欢宣扬自己的个性特点,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
内容更丰富。在大学中,大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校内社团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拓宽,他们拥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和更深的交往内涵[2]。
方式更多元。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介不断出现,手机社交软件的开发等,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喜欢[3]。
2.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扰
过度理想化。大学生纯洁真诚,把人际关系理想化。但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反差,经常苦恼于自己在交往中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对没有给予预期回报、甚至误解自己的朋友感到失望。
自卑、敏感、妒忌、羞涩、闭锁等心理问题。大学生受客观原因或心理影响出现交往障碍,由于大学都是来自各地的高材生,部分学生们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敏感、嫉妒、羞怯、闭锁。
3 生命教育在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3.1 提供交往机会,获得情感支持
生命教育课采用以游戏和团体活动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游戏能瞬间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找到趣味相投的朋友。在生命教育的课程上,参与者不仅遇见了不同专业的朋友,遇见了榜样示范的指导老师,更遇见了另一个曾经未知的自己,那个在灵魂深处想要与人交往,想要自己创造机会,遇见别人的自己。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低头族”的日渐增多,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些学生趋向于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大学生天生就有对爱、对安全感、对温暖、对鼓励等等的需求,生命教育以互动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打破了大学生的心理防御,从被动到主动,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寻找情感支持的机会。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要在与他人的相遇中实现自身转化,突破自我。成长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相遇中,将所遇见的人、事、物都变为成长的机缘和动力,而这种转化力取决于自我的整体水平。通过生命教育,大学生学会倾听、沟通、接纳、表达,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存在对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尊重他人、关怀他人,提高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和成长发展环境。
3.2 尝试积极体验,获得自我认同
大学生的爱情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组的成员们在话题一点点展开后,开始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原来,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她的故事。参与者在疼痛中成长,却不曾放弃找到亲密关系的渴望。
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恋爱具有恋爱关系纯粹但脆弱、恋爱观较不成熟、恋爱出发点盲目等特点。恋爱给予大学生归属感、自我价值满足感以及爱的满足感。每一段以痛苦或遗憾告终的爱情故事,无非都是缺少沟通与交流。刚开始的思慕与爱恋让人沉醉在爱情的花海,一旦新鲜感渐渐褪去,大学生终将面对要照顾彼此的情绪、彼此的生活轨迹的问题,难免会有些摩擦。然而大学生好像都更喜欢将自己的心事自己的不满与身边的朋友倾诉,却忘了与当事人交流,只将脾气狠狠地扎在对方的心中。
其实恋爱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有它自己的交往规则:在遇到问题时进行仔细沟通;了解接纳对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不做因感情而有损同性友谊或异性情谊的事情等等。
通过生命教育,大学生得以重新审视那些脆弱的感情,对大学生的恋爱有新的认识,并掌握处理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的交往技巧,抛去些年轻气盛,多一些理解与交流,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份责任与担当,大学生便可以更有勇气去收获一段比较幸福的爱情。
3.3 学习管理情绪,释放心理压力
其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管理自己的过程,这当然也包括情绪上的管理。不好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心情,还会伤害到别人,严重的还会造成生命的陨落。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投毒就是一个典型的人际交往矛盾引发的悲剧。
大学生逐渐走向社会,变得更加独立。但随之而来的,是生命中的困顿与不安。学业、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变化;情感焦虑等等。这些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大学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性格扭曲,做出类似以上极端的事情。大学生在遇到困惑时,一般会选择向朋友倾诉,通过朋友间的倾诉交流,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会减轻许多“问题青少年”因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而被家庭、学校和社会抛弃的孤独感。而由朋友去调节争端的成功率达90%,远高于其他成年人;另外,有朋友的陪伴的大学生较“单打独斗”的学生而言,学习认知能力更强,与他人交往更愉快、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更懂得感恩。endprint
由此可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与朋友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是十分必要的。生命教育课告诉大学生,一方面,自己的生命不仅仅关乎自己的事,还关乎家人、朋友、社会等,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遇事多一些冷静思考,少一些浮躁冲动,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与朋友进行交流沟通,认识到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发现和识别自己不适应的行为并进行改正,重新审视生命,投入自己的激情。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内尔·诺丁斯认为:“人的关怀能力来源于被关怀的体验。”朋辈辅导为大学生排解了消极情绪,促使其尊重、珍视他人的生命,了解他人,关心他人,及时发现朋友的异常,适当的沟通,排解心中的苦闷,并给予帮助。
3.4 学会团结合作,获得共情能力
生命教育中包含很多的团体合作项目,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人格类型差异,增进团队成员对自我及他人的觉察能力。从而理解人际交往中行为差异的性格因素,同时学会多角度地看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更好的理解他人。
在团结合作,放飞理想专题,每个小组以“家”为主题来共同画一幅画。参与者需要彼此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通过这个活动,参与者了解了彼此的院系、专业、特长、家乡等,发现了彼此有很多的共同点。在充满信任的良好团体氛围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参与者可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在活动中,体会到其他人生命中的酸甜苦辣,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人促进共同成长。
4 结语
生命教育在解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涯规划、适应辅导等群体性心理问题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已有研究表明生命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09) .
[2] 沈德立.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傅春梅,万龙,郑阿丽,陈宏宇,杨逸凡. 手机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以南昌八大高校为例[J].东南传播,2017(01).
作者简介:张澈(1996-),女,辽宁营口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
钱淼华(1967-),女,湖南隆回人,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处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生命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