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农业硕士实践基地的建设

2018-01-13 23:45白永亮张英慧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应用型

白永亮+张英慧

摘 要:分析了目前农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论述了农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选择的依据和方法,提出应该以人才服务地方为基础,以实现就业为导向目标,进而提高全日制农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 农业硕士 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29-02

全日制农业硕士是由农业推广所发展而来,是针对农业各领域培养具有专门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属专业硕士。[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教研[2013] 3号文件指出,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目标,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因此,实践性是农业硕士最重要的特点。

专业实践基地是农业硕士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性院校应积极联合当地相关行(企)业,立足区域,建立稳定和有效的专业实践基地,促进农业硕士就业,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本文从主要从专业硕士角度出发,说明农业硕士实践基地的选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企业要作为学生的服务者做好相关的主导性工作。

1 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

1.1 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混淆

农业硕士的培养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2]农业硕士实践基地的建设对研究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增强职业认同以及提高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之下,学术型硕士则注重学术素养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二者的的培养目的和培养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目前个别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型大同小异,实践教学不伦不类,实践基地形同摆设。[3]大多数培养单位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试图通过培养方案、案例教学、实践形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进行改革,初见成效。

1.2 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目前一些高校考察和建立实践基地的条件,都是基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实力以及能否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且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原则以及改革方向;企业和高校对专业实践的定位和价值理念也存在差异;专业实践制度尚不够完善。以上这些因素使得专业实践基地的选择流于大众化、形式化,没有特色。

实践基地的管理形式化也比较严重。农业硕士培养领域差别较大,实践方式差别也较大,形式也多样。目前很多培养单位都设置了专门的实践基地管理人员或管理机构,但大部分都是提出了有笼统指导性、或“示范性”、“原则性”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章制度,使得具体承担的院系在推动时动力不一;在高校中,农业硕士各领域比较分散,往往不在同一院系,于是出现了职责不清和协调不畅等情况;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由于自身科研课题的需求,并不注重校外实践环节;[4]一些企事业单位是以自身业务为第一要务,没有专门的对接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培养和考核采用形式主义方式。这些因素都使得校外实践的效果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制约。

1.3 认识存在误区

农业硕士基地实践过程不一定是为了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很多学术型硕士的研究是基于导师和企业建立的横向研究课题,并根据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驻扎企业进行研究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而专业硕士实践环节不是以解决企业某个关键技术难题为主要目标开展的实践学习环节,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培养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事实上,大多数企业使用的设备、工艺技术都是固定化的,短期内也没有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基地的选择不能只注重生产规模。目前一些专业实践基地的选择,基本上以区域行业龙头企业为主,能很好地解决设施不齐全、观念更新慢、法规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但毕竟龙头企业数量极少,且具有地域限制性,结构和体制成熟度较高。因此,实践基地的目标更应该面向急需提高生产效率、技术需要升级改造、业人员匮乏的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中小企业。[3]为提高生产效率,中小企业急需技术改造升级。而学校通过与中小企业合作,使研究生参与技术改造,开展实践,同时可以改善能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实现实践基地建设与就业联动。[5]

1.4 不应该限制基地的数量

目前,许多高校对实践基地的数量都有限制,以便于管理。这恰恰阻碍了学生就业,研究生应该根据实际研究方向和实践方向分开实习,同一领域的研究生在不同基地实习,提高就业几率。基地的选择也不要把能够接受研究生的数量作为一个硬性指标,因为提高培养质量是实践环节的最终目标,要提高实践基地的数量,实现“精度”培养。另外一方面,应该利用就业手段和市场手段,使得企业和研究生都产生优胜劣汰的竞争和激励作用。企业需要选择优秀的研究生,就要与其他实践基地竞争,改善自身的實践条件。研究生想要进入条件好的实践基地并就业,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调节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可以化研究生“被送去”为“主动去”,化企业“被动接收”为“主动选择”。[4]

2 专业实践基地的选择依据和实施措施

2.1 注重实践基地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源头上决定了农业硕士的实践培养质量。

总体上来说,实践基地要与学校有趋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企业应该将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作为一种长效投资,把为社会输送人才作为一种社会责任。[6]同时,高校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选择和建设专业实践基地,使专业实践基地具备持久性、效益性和发展性。双方可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共同进行科技攻关,仪器设备共享,互聘专家到对方单位做兼职人员,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2.2 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目前企业对于接受农业硕士实践的态度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性不高,认为学生实践加重了自己企业的负担,碍于校企双方负责人情面,勉强落实;另外一种企业积极性较高,认为实践基地是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优先得到直接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降低成本,提高企社会声誉,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专业实践基地的选择和建设过程中,选择积极性较高的企业很重要,同时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也很重要,要尽力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寻找解决措施。[7]endprint

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校友对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贡献和能动性是可以利用的,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往往与母校联系比较紧密,有意愿和学校开展实践基地的合作,也有能力利用专业实践基地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利益;在专业硕士第一年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聘用大量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和领导作为兼职教师,进行部分应用实践性课程教学,提高他们对培养专业硕士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与学生沟通交流,多一些了解,邀请比较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研究去实践;此外,可以鼓勵开展联合招生和培养,[8]从研究生招生就开始与用人单位进行深度联合,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

2.3 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作为学校应该建立及时、灵活、有效的反馈和考核机制是落实校外实践基地的重要举措,搜集学生意愿和反馈信息,建立动态的数据分析信息。[9]根据调查反馈信息再来选择和调整专业实践基地,这样可以提高研究生的认可度;尽量选择与导师生已经开展合作的企业,这样能把第一年和导师交流学习的内容与第二年实践内容紧密结合,针对性强,提高学生的兴趣、认可度和积极性。[4]

2.4 要以就业为导向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过程中帮助和引导研究生就业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作。专业实践基地的选择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应明确学生是主体,学校是主导,基地是主场,学校和基地都是学生的服务者。高校必须面向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实践基地,从而改善目前研究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能简单的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认为是研究生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纽带,而是要努力建立具有岗位定向性的培养模式。

3 结语

农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农业硕士的教育问题不断显现,也不断得到解决。如何通过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遴选和管理制度,提高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适应性和针对性,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献斌,刘晓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5):22-25.

[2] 接玉玲,刘孟臣,王振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45-48.

[3] 赵晓祥,杨再福,宋新山.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3,(23):45-46.

[4] 付德波,牟龙华.电气工程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改革与探索[J].高教论坛,2016,(2):106-108.

[5] 李晔,王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83-87.

[6] 林桂娟,於朝梅,王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1):50-52.

[7] 应少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J].广州化工,2014,42(13):247-248.

[8] 刘泽发,周发明,陈勇,等. 专业学位农业硕士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探索——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04):19-21.

[9] 谢果,吴敏芝. 独立学院生化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7,45(03):149-151.

作者简介:白永亮(1986-),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张英慧(1974-),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营养与卫生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实践实习基地成果推广的政府采购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