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晨星+杨玲媛+尹华
摘 要:慕课的发展逐渐改变了高校课堂教学方式,对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普通动物学”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动物学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采用MOOC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普通动物学”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慕课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以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MOOC;“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
中圖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2
慕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从2008年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唐尼斯(Stephen Downes)应用于开设课程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1]开始,到现在慕课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发展到更高阶段,是人们通过新的互联网技术学习知识和交换知识的重要方式。笔者从事“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多年,慕课势不可挡的发展给该课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以“普通动物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一、慕课的特点和现状
1.慕课的特点
慕课,英文直译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从其组成的单词可以了解慕课的基本特征:M代表Massive(大规模),传统的课堂一般少至几十人,多至一两百人不等,但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几十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慕课课程向所有对其感兴趣的人开放;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不限制时间和地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学习;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课程)。
慕课汇集大量的学习资料和资源,内容生动,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辅以学习讨论小组,专业领域的导师引导方向等方式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质量。现在的慕课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②学习者的高度自主性;③个人知识与其他个人或机构的不断传达和反馈,形成知识的不断循环;④实现优质的教育资源均等化。
2.慕课的现状
关于慕课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全球的高校都在探讨并开展慕课课程。慕课在2008年出现,2012年开始飞速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后MOOC时代。当下全球的慕课出现了所谓“Post-MOOC”的新现象:根据实践需求,原本相对简单的慕课平台建立了更多的实用功能,也加入了一些传统的网络教育平台。慕课学习逐渐得到学校的认可,有一些院校已经开始给慕课学习的学生授予学分或是进行学分互认。由于慕课的出现,不少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方式[2]。
慕课对我国高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率先加入慕课热潮,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展了慕课课程,并将一部分课程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相应的网络平台上,供全世界的人们学习,另外学习者还可以在网络上提交作业、进行测试、与导师和其他学生讨论等。2016年,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发布2016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根据白皮书,“2014年,核心慕课平台相继上线后,慕课用户规模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6年,注册用户数超过1000万”。
二、“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
“普通动物学”是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水产教育以及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必修课。作为学生们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扼要地介绍动物形态解剖、分类、进化、生态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动物类群、动物进化发展史以及动物与其栖息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课程内容从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到高等的脊椎动物,知识量十分庞大,需要记忆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忙于做笔记,而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不但教师讲得十分辛苦,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比较困难、枯燥乏味。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更便捷、更与时俱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普通动物学”课程学习生动高效,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课程的魅力,又能很好地掌握课程的知识信息,笔者试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慕课,尝试学生自主慕课学习与教师课堂重点解析、辅导答疑的混合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培养其创新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优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建设是网络课程的核心,教学视频是组成慕课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将大量的知识组合起来制作慕课视频。慕课视频一般时长为十几分钟,中间穿插习题、小测试等内容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要求教师将教学资源以结构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是以动物演化和发展为主线,由低等到高等,系统地介绍主要动物类群的形态、分类、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根据地方特色介绍我国或地方独有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珍稀濒危动物,尽可能反映国内外有关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还要结合农业大学的专业特点,有侧重性地补充相关知识。教师在制作慕课视频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建立起整个课程的知识图谱,清楚地把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并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好难度和深度。比如,在介绍各个类群的动物时,我们着重介绍在进化史中有跨越式进步的动物类群,以及出现在这些动物身上、在系统发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生理特征,图所示是这条主线的思维导图,可以制作以“动物进化史上的重要标志”为主题的慕课视频11个:刺胞动物——真正多细胞动物的开始;动物两侧对称的意义;中胚层出现的意义;身体分节;真体腔动物;脊索的出现与意义;上、下颌出现的意义;两栖动物五趾型附肢的出现;羊膜卵的结构与意义;恒温动物;胎生、哺乳的意义。endprint
2.混合模式教学
基于现代高校的教育特点,慕课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德国波茨坦大学的Christoph Meinel教授曾提出:“MOOC是对传统大学的颠覆性延伸,而不是威胁或替换,它不能取代现存的以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將创造传统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完全新颖的、更大的市场[4]。”因此,我们可以把慕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加入到传统课堂中,采用“慕课+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外自主观看课程视频,课堂上教师对视频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或是针对视频中的知识点展开课堂讨论、课堂练习等,整个课程学习从以往的以教师“教”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为主。以学习环节动物中的蛭纲动物为例,在课前,学生先下载和观看“蛭纲动物的基本特征”和“蛭纲动物的特异性特征”两个视频,课堂上,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蛭纲动物的哪些特征适应于暂时性体外寄生生活,目的在于巩固视频中的知识点,然后补充蛭类在现代医疗医药中的作用和进展等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最后引导学生提问,进行答疑。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忙于埋头做笔记,而是进行思考,教师不再是忙于讲课,而是更多地与学生沟通。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蛭纲动物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还了解了新发现、新进展,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科研思维能力。
3.教学质量保障
在引入“慕课+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差异较大,为了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对教学秩序进行管理,借助网站的站点统计功能及时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结合考核评价制度制订监管方案,督促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4.更新评价方式
以往“普通动物学”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下,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仅占30%,所以学生通常会在考前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平时的慕课完成情况将纳入评价范围,学生的最终成绩包括慕课学习、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30%、10%、20%和40%。这样的改革不但可以更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几个循环的“普通动物学”混合模式教学,学生们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课程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最为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站点统计的访问量显示平均每名学生每天访问网站2~3次,课程讨论群里的活跃程度也很高,慕课的便捷性使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线上学习。线下的课堂效果也比较理想,学生课前通过慕课视频已经学习了基础知识,所以课堂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加深内容的深度,对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时间更有价值。
三、展望
中国的教育飞速发展,未来的慕课将使高校的教育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对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慕课首先为“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教学改革下一步的重点首先是更好地把国内外的优秀资源收集并利用起来,让学生既能学习到动物学的经典理论、基础知识,又能了解前沿科技和新成果。其次,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课件,形成一套具有农业大学专业特色的“普通动物学”课件,制作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慕课视频,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希望通过慕课平台,将优质的动物学教学资源分享给更多的人,普及动物学知识,从而培养更多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云云.图书馆MOOCs的必要性研究[J].现代情报,2013(1).
[2]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3):36-43.
[3]杨玲媛,符晨星,李四元.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8):112-113.
[4]汪瑞林.MOOCs辨析与在线教育发展——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程建钢[N].中国教育报,2014-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