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众筹融资浅议

2018-01-13 07:59臧龙杨景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融资困境小微企业对策

臧龙+杨景海

[提要]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本文对众筹融资相关理论进行剖析,认为众筹融资能够成为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方式之一,然后指出小微企业众筹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小微企业众筹融资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众筹融资;融资困境;对策

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北京华财会计在线大连分公司财会人才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5XJSJJD02);校級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转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XJJGZD03)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20日

一、众筹融资相关理论剖析

(一)众筹融资概念。众筹融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从众多投资捐款者中获得多笔小额款项,汇集起来为特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向投资人或捐款人以本息、奖励或福利作为资金回报。通俗来讲,众筹的本质是“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大量的捐款人,每个捐款人捐出少量资金,便能汇集足够的资金支持一个项目的启动或运营,这就是众筹的力量与魅力。与以往的传统融资方式相对比,这一融资方式更适合现在的发展模式,众筹融资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能够引起网友兴趣或达成共鸣,就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获得资金。

(二)众筹融资的分类及模式流程。众筹融资分为四种类型:非公开股权型众筹、权益性型众筹、公益型众筹、债券型众筹等。我国债券型众筹有P2P和P2B等模式,以P2P为主要模式。自2011年“人人贷”上线后,我国P2P网络借贷迅速发展起来,由于P2P发展速度及规模远远超过众筹,因此现在我国一般意义的众筹都是排除P2P以外的其他众筹模式,全球意义上来说,借贷型众筹融资成功率最高,高达92%,而权益型众筹成功率只有45%左右。

非公开股权型众筹,这种众筹模式适合创业公司,也适合一些成熟的中小企业募集资金,该众筹方式的出资人一般以获得收入回报为目的进行众筹融资,该众筹方式风险大,回报周期长,能够募集较多的资金,出资人选择一个有潜力、较优质的项目,未来会获得较大的回报,这种融资方式对项目要求较高,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融资难。

权益型众筹,即奖励类众筹,又称产品众筹,指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产品、服务或其他奖励福利。与股权众筹相比较,权益型众筹更符合众筹的性质,广大网友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益的项目,参与的人数多,单笔资金量较少,项目启动完成后,出资人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和福利,如创客星球上很多的智能硬件的众筹就是权益众筹,但也有与提前预购有相似之处,与美国的权益型众筹相比,我国的权益型众筹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在产生方案之前进行众筹,众筹的人可以参与产品的设计和改进等,更具有众筹内涵。

公益性众筹,是一种非盈利的众筹服务模式,通过捐助形式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如现在常见的轻松筹,有困难、急需资金的人,可通过向众筹平台提供资料,由众筹平台审核批准后,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各界发起募捐,公益众筹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微企业众筹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问题。首先,我国目前具体的众筹融资审核标准,一般由众筹平台自行制定,具有一定的非客观性,对于审核标准众筹融资平台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公布,行业状况参差不齐,如果众筹融资审核标准条例没有广泛公布,那么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该信息,这就造成了众筹平台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众筹平台在审批小微企业融资项目时,可能会由于审批者的主观性,损害到一部分小微企业融资利益,如果因为存在私心,批准了一个存在风险的项目,也可能会损害投资者利益。所以,众筹平台审核标准的不透明化会产生众筹企业与小微融资企业之间的信用问题;其次,小微企业在众筹平台筹集资金时,需要披露企业的财务等相关信息,由于其公开的性质以及网络的虚拟性,如果企业的相关信息被一些机构采集利用,会对小微企业造成伤害。

(二)产权问题。相比较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融资对项目内容的公开性有一定的要求。网络是虚拟开放的,小微企业在众筹融资过程中必须将项目公布出来,众筹平台才能根据项目方案的价值及可行性进行审批工作,筹资过程中,投资者也需要根据项目内容来评估是否支持,由于众筹融资的出资人是全网关注的人,所以小微企业项目可能会提前被其他人盗取复制,而众筹融资项目本身最核心的就是创意,一旦被模仿,项目的价值就会被降低,可能就会难以达到之前的预期,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或专利权会受损。

(三)法律风险。众筹融资的相关法律不健全。首先,众筹融资一般会对出资人有一定的奖励、福利或者资金的回报,但是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保障众筹融资投资者的法律法规,所以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小微企业也容易产生法律风险。另外,我国众筹性质可能会因为众筹平台的操作产生偏离,关于这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很容易产生非法集资或者其他问题,导致众筹平台的法律风险,如果经常出现这类问题,也容易给投资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利于众筹平台的发展。

(四)监管缺失。由于众筹平台属于金融网络服务平台,整个过程在网上进行,容易导致监管缺失。首先,众筹平台对项目的审核根据平台的相关制度进行审批,是否具有合理性、合法性,除了众筹平台审批,没有相关部门进行二次审批,无法保障项目的质量,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其次,在融资后,缺少对资金去向和运转的监管,很容易出现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项目无法像承诺的那样有效进行,降低项目的成功率,增加了项目风险;最后,项目具体推进的过程,会因为各种问题出现拖延,无法保证项目按时完成,甚至是能够完成,降低了众筹融资项目的成功率,容易打击想要尝试众筹融资的创业者或小微企业的信心,以及投资者的信任。如果众筹平台和项目发起人勾结,投资者就要承担较大的风险。endprint

三、关于小微企业众筹融资的建议

(一)针对众筹融资出台相关法律。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充当着“看得见的手”的角色,尤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状况下,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可以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目前,传统的融资方式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还没有一项专门为小微企业打造的融资方式,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众筹融资与我国小微企业特点具有契合点,通过完善众筹融资的法律法规,能够使得众筹融资成为一种正规、完善的融资方式,这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完善监管机制。根据众筹的类型分别设置监管部门,例如目前我国非公开股权众筹已经纳入证监会的范畴,相应的其他众筹模式,也应该纳入或建立相关监管机构,对项目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管。目前,众筹在我国属于新兴的融资或筹资方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应该适当制定关于小微企业众筹融资的法律法规,并明确规定监管部门设立的条件,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监管缺失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并建设完善的众筹金融行业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机制,打好基础。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做好网络安全技术工作,防止黑客进入众筹平台盗取众多企业信息进行违法活动,也要制定好平台内部的信息保密工作,防止众筹平台工作人员透漏融资项目信息,获得非法利益。其次,需要透明化众筹平台对项目的审核标准,解决众筹融资平台与筹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能够保证众筹平台公平公正地进行项目审核;另一方面让项目发起者可以参考标准,弥补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升审核通过率,有效通过众筹平台拥有融资机会,也有利于项目发起者对项目审核通过可能性进行评估。最后,关于众筹平台资金托管職能,应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对于资金的运转进行跟踪,并公布给投资者,积极推进众筹平台信息真实透明化,增加众筹平台的信用。

(四)加强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是小微企业众筹融资的关键,也是项目的核心,直接关乎小微企业后期推进,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众筹融资企业的知识产权或专利权:第一,小微企业应该在项目申请之前进行知识产权或专利权的申请,保证所有权,如果发生被盗取的情况也可进行法律诉讼进行维权;第二,在项目审核通过,进行预展宣传的过程中,小微企业可以对项目内容进行选择性公布,减少项目创意核心盗取复制的可能性;第三,在项目筹资过程中,可以选择向投资者公布项目方向,创意核心或技术核心等重点部分可以选择保密,说明原因得到投资者的理解。

(五)提高投资者对项目风险评估的意识。专业素养不高是众筹融资平台投资者的特征,由于众筹融资的门槛低,大多数的投资者可能会因为看重项目的创意度来选择对该项目进行投资,而本身缺乏财务知识和风险评估意识,如果投资者专业素质不高,很容易会出现遇到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障碍可能就会丧失信心,会出现要求撤资、质问等骚动现象,不利于融资项目的正常推进。针对于此,首先需要在投资者投资之前签署风险协议,协议上说明项目存在的风险,投资者可能会承担的风险,让投资者自我把握决策是否愿意承担风险进行投资;其次应该相应加强对投资者基本财务知识的讲解培训,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相关报表的基本认识。

主要参考文献:

[1]曲为华.小微企业利用众筹融资的机遇与风险[D].河北经贸大学,2016.

[2]胡剑.财务视角下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行为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7.

[3]王莎莎.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融资困境小微企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