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现实的交锋

2018-01-13 00:34马天元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特性

马天元

摘 要: 继《伦理学大辞典》等之后,《应用伦理学辞典》的出版成为使我国伦理学学科的辞书系列更完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在比较好地总结概括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应用伦理学辞典》对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思想,不仅反映出了伦理学界辞书编纂工作的进步,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反思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特性及其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 《应用伦理学辞典》 应用伦理学 特性

编纂一部大部头的工具书向来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许多人对此经常望而却步。但令人欣喜的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伦理学者朱贻庭教授领衔的《应用伦理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编写组却为我们带来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伦理学工具书——《应用伦理学辞典》。早在十年前,朱贻庭教授便牵头主编了中国伦理学学科的一部大型辞书——《伦理学大辞典》。该辞典出版后好评如潮,成为不少伦理学专业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现在,《应用伦理学辞典》更成为使我国伦理学学科的辞书系列更完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作为一部专业工具书,《应用伦理学辞典》以“应用伦理学概论”为导论篇,选列了分支学科17篇,共1200条词目,约82万字,立足于当代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概括了应用伦理学各分支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不仅对专业工作者,而且对各行各业关心伦理道德特别是直接从事道德建设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向导和参考。一般说来,专业辞典本身的任务主要在于概括本学科的已有成果,思想上的创新不是其关注所在;但《应用伦理学辞典》则很有特色,在比较好地总结概括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思想,不仅反映出了伦理学界辞书编纂工作的进步,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反思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特性及其研究的新视角。据此,本文拟从《应用伦理学辞典》的编纂角度出发,就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特性和研究谈谈看法。

一、应用伦理学研究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

如果说理论性的专业著作承担着更多创新性使命的话,那么,任何一部成功的辞典都是对相关专业领域内已有成果的一次总结。从这一点来看,应该说《应用伦理学辞典》十分符合当代专业辞书的编纂要求。作为我国当代应用伦理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初步阅读下来,笔者认为此辞典具有如下优点:

1.实用性突出。一部辞典的编纂初衷便是让广大读者能够随时查阅相关的专业知识,本辞典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将应用伦理学的各个分支分门别类并纳入了最新研究的成果,使广大读者和道德建设工作者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快速查阅相关知识,通过概览一个篇目便能使读者很快了解到该学科的大致内容和前沿问题。

2.知识面广泛。遍观整部辞典,共有经济伦理学、环境(生态)伦理学、生命(医学)伦理学、科技伦理学、计算机(网络)伦理学、社会伦理学、制度伦理学、行政伦理学、法伦理学、管理伦理学、教育伦理学、职业伦理学、恋爱婚姻家庭道德伦理学、性伦理学、人口伦理学、军事伦理学、军人伦理学等篇目,几乎涵盖了应用伦理学的所有分支。

3.时代性强烈。例如,在这部辞典中,篇幅最多的是经济伦理学,多达162页。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自然成为国人最关心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道德冲突也成为伦理学界关注的焦点,辞典这样的编纂角度让我们看到了其与时俱进的强烈时代性。在笔者看来,上述的实用性突出、知识面廣泛和时代性强烈,不仅反映出《应用伦理学辞典》编纂的优点,而且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与合理反思当代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性和研究特点也有启示意义。应用伦理学是学以致用的极佳体现,它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对当代生活中的重大伦理问题给予人文关怀,将伦理思想应用到具体的道德难题中。如果说伦理学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了人间的话,那么应用伦理学则将伦理学带到了人间的方方面面。应用伦理学作为实用性、知识性与时代性三者统一的学科,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对现实伦理问题的关注,它的知识性体现为在各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延展,它的时代性则体现为站在时代前沿,努力尝试解决现时代的重大伦理问题。

进一步说,应用伦理学是一门研究现实社会生活中道德困境的学科,它的立足点是当今世界的具体难题;要真正解决道德生活中的现实困境和具体难题,仅仅关注“现实”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于“现实”的反思性和超越性。令人欣慰的是,《应用伦理学辞典》在此也是有着高度自觉的。例如,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经济伦理学不仅予以充分的辩护,而且努力为其确立合理的规范。此外,还应该对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进行超越性的反思。当经济伦理学这么做时,它就和环境(生态)伦理学的目标协调起来。作为应用伦理学中一门最能体现哲学—伦理学研究范式“时代性”转变的学科,环境(生态)伦理学超越“现代性”立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给予生态系统道德关怀,在根本上是对于人类自身存在的道德关怀”[1]181。《应用伦理学辞典》在“经济伦理学”篇之后设置“环境(生态)伦理学”篇,正体现了环境(生态)伦理学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性,体现了应用伦理学及其研究既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特性。

正是基于应用伦理学研究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观点,在关于应用伦理学基本特性的问题上,除了给出关于“应用伦理学已无法致力于伦理学体系的建构,而只能构成一种让信仰各异的人们就公共领域有争议的道德问题进行对话商谈的平台”的“程序共识论”外[1]69,《应用伦理学辞典》还阐发了“批判反思论”,强调“应用伦理学是一种哲学伦理学。哲学伦理学不能丧失其批判反思的特质。应用伦理学不仅要通过对话商谈而达成某些道德共识,还要批判反思已渗透在现行制度并积淀于大众心理之中的某些错误的共识”[1]69。这样就不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伦理学界前些年关于应用伦理学基本特征或特性争论的积极成果,有助于学界同仁今后继续进行相关的探讨,而且比较鲜明地表达了编纂者的相关观点。的确,批判反思是应用伦理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应用伦理学丧失了批判反思的功能,那么它便不再是一种伦理学。伦理学讲求的不仅是辩护,还有规范、反思和超越,这对于当代应用伦理学真正完成其“时代性”使命来说,具有根本性意义。

二、应用伦理学研究需要道德哲学的支撑

鉴于当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复杂化、多元化和自主化,一些学者强调应用伦理学主要是一个供各种观点进行交锋以达成共识的平台,而不是达到对“善”的准确定义,与传统道德哲学的关系不大。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虽然有合理的方面,但强调过头则会导致对应用伦理学特质的偏颇认识。针对这种观点,在“应用伦理学”词条中,《应用伦理学辞典》编纂者旗帜鲜明地写道:应用伦理学的“学科研究基本特征是:在学科任务上以指导人类调节和解决各社会生活领域的伦理关系和道德难题为目的,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在研究方法上以哲学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实证方法、描述法和解惑法,注重伦理道德的作用和功能的发挥”[1]8-9。采用实证、描述和解惑等方法只是应用伦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灌注其“人文精神”的手段,应用伦理学不仅是程序性的公共理性,它在根本上还是一种怀抱人文关怀的“道德哲学”。应该说,“应用伦理学”词条的这一解释是与前述《辞典》关于“应用伦理学研究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观点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较早出版的《伦理学大辞典》中,编纂者对应用伦理学给出了如下定义:以伦理学原理为依据,着重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使伦理道德更好地发挥作用。应用伦理学中的应用在本质上是将规范伦理学的理论、原则和规范运用于具体的道德生活领域,并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规范伦理学的理论、原则和规范,以推动伦理学的进步和完善[2]110。比较起来,《应用伦理学辞典》虽然对原先《伦理学大辞典》的定义作了较多的补充和修正,特别是突出了其方法的实证性和描述性方面,但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则强调了“应用伦理学研究需要道德哲学的支撑”,即应用伦理学就其本质上而言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哲学,而不能把它纳入实证性色彩更浓厚的社会科学学科。在具体研究中,尽管应用伦理学会部分地使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更多地发挥使各种观点交锋的讨论平台功能,也要重视达成共识的程序性问题,但其学科特质本身还是一种伦理学,是道德哲学的具体“实践”。

尽管应用伦理学确实需要采纳更多实证性和描述性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应该更多地发挥其政治学意义上的使各种观点得以充分交锋的讨论平台之程序性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道德哲学在当代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已经无立足之地,应用伦理学可以离开道德哲学而独自“展翅飞翔”。相反,道德哲学应该成为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根基,应用伦理学实际上是理论与现实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的一次交锋。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应用伦理学辞典》中,编撰者在开始部分列举了关于道德哲学的经典理论等词条,如伦理学、道德哲学、理论伦理学、实践伦理学、比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等,对什么是道德及相关的道德理论进行了解释,对伦理学的主要概念进行了专门的词条解释。显然,这些阐述表明了《应用伦理学辞典》编撰者所持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取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用伦理学并非凭空建立起来的一座空中楼阁。相反,它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即中西道德哲学史上各种经典的伦理思想、伦理学理论和伦理学类型。

这种编纂方法得到了国内其他一些学者的呼应,例如王正平在主编的《应用伦理学》一书中在第一章《应用伦理学引论》中谈道:“应用伦理学是伦理学发展中的一种新的范式。从根本上说,它是人类已有道德哲学的现代实践与发展。应用伦理学离不开传统伦理学的理论支撑与指导。”[3]16当然,坚持“应用伦理学研究需要道德哲学的支撑”的研究取向,肯定道德哲学在应用伦理学研究中的根基性地位,并不是说当代应用伦理学只是传统道德哲学的简单延伸。应该承认,与先前的伦理学基本类型,如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等相比,在当代伦理学类型系统中,应用伦理学确实是可以与它们并列的一种新的伦理学基本类型。这种新的伦理学基本类型的出现,不仅反映出伦理学学科本身的进步,更是世界历史意义上的社会生活发展的结果。因此,坚持“应用伦理学研究需要道德哲学的支撑”研究取向的实质在于,应用伦理学除了实现达成共识的现实性之外,还要有超越现实的反思性。

三、应用伦理学研究离不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所谓道德哲学史上各种经典的伦理思想、伦理学理论和伦理学类型,不仅指西方伦理学的德性、规范、描述和元伦理学等四种类型,以及契约、目的、义务和德性论等四种分析方法,尽管这在当前的伦理学学科原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当代中国应用伦理学的健康发展来说,除了积极汲取西方伦理学的最新成就之外,更应该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根基,特别是要善于继承和发扬儒家“仁者爱人”和道家“道法自然”的道德传统。强调“应用伦理学研究需要道德哲学的支撑”之研究取向,就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应用伦理学研究离不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问题。应用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着重研究和解决的是当代科技、经济、生态、生命等领域中所凸显出的道德问题与伦理困境,是西方伦理学的具体实践,这一切似乎与中国的传统伦理无关。然而,《应用伦理学辞典》对此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通过充分阐发中国传统伦理在当代伦理应用中的地位和功能,走出了应用伦理学“中国化”的关键一步。

例如,在《应用伦理学辞典》中,很多篇目都有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阐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有许多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词条。在经济伦理学、生命(医学)伦理学、教育伦理学、恋爱婚姻家庭伦理学、人口伦理学等篇目中直接就有关于这一领域的中国伦理思想概述性词条。例如,除了诸如天人合一、义利之辨、正义和敬畏等基本概念之外,儒家人口伦理思想词条就概述了以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为代表,也包括后來儒家在人口问题上的道德主张[1]644-645。2.在对许多应用伦理概念的解释中增加了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释文。如在“法律与道德”词条中,编者不仅分别从中外法律思想史和制度史的角度阐述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而且花了很多笔墨发挥中国古代法律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伦理本位特质[1]444。在此,《应用伦理学辞典》采用了分中外两个方面解释的方法,强调了道德与法律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关联性,不仅为人们研究相关伦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有利于当代应用伦理学走上更具中国特色的道路。

通常说来,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似乎是与应用伦理学绝缘的。因为应用伦理学面对的是现代性问题,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面对的则是前现代性问题。但是,由于前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某种交叉,很多当代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问题都可以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获得启示。例如,生态伦理学探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便贯穿于整个中国伦理思想史之中。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及对此的自觉,在探讨当代应用伦理学时,我国很多学者对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展开了研究。例如,何怀宏的《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就从“行为规范”、“支持精神”和“相关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中国儒家生态伦理思想[4]。此外,在《儒家生态哲学的基本原则与理论维度》等论文中,乔清举也致力于儒家生态哲学的研究[5]。蒙培元更提出了“中国哲学是深层次的生态哲学”观点[6]。由此可见,从中国传统伦理中汲取思想资源并尝试解决当代应用伦理的道德困境成为目前伦理学界的一个普遍共识,《应用伦理学辞典》注重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注入当代应用伦理学之中,应该说是其编纂上的一大亮点。

此外,不僅在生态伦理,而且在当代应用伦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领域内,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也十分重要。例如,对于中国传统伦理关注的焦点之一教育伦理,《应用伦理学辞典》这样概括:“首先,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伦理思想的基本主题是对教育目的的价值评价。古代大多数思想家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培养‘圣人、‘贤人或‘君子,即道德上达到完美境界的人……其次,在培养‘道德圣人的教育价值目标之下,占中国古代教育伦理思想主流的儒家学派确定教育的功能在于‘教人伦、‘明人伦,教育的内容则是儒家的道德纲常。再次,古代教育思想家提出了十分丰富的教师道德的理论。”[1]515这三点恰与当代中国教育伦理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密切相关。毋庸讳言,当前中国学校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偏向功利化、片面地强调对人的知识教育,有着将道德教育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等弊端。显然,在克服这些弊端的过程中,与西方合理的教育伦理思想并行不悖,儒家的教育伦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功能。

总之,应用伦理学是当代伦理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和成熟需要经过总结与创新之间的反复砥砺。《应用伦理学辞典》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为我国应用伦理学的学科建设和普及推广做出特殊贡献。特别是就《应用伦理学辞典》的编纂而言,虽然由集体完成,但我们不能否认主编朱贻庭教授的不可替代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尤其是已经高龄,仍然如此努力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值得年轻一代伦理学工作者学习。

参考文献:

[1]朱贻庭,主编.应用伦理学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修订本)[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王正平,主编.应用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何怀宏.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

[5]乔清举.儒家生态哲学的基本原则与理论维度[J].哲学研究,2013(6).

[6]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立项课题:《“图书馆+”视域下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路径建设研究》;2017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图书馆+”思维背景下的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和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7-D-051);2017年长三角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图书情报研究基金:《艺术类高校图书馆融入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建设的路径与机制研究》;上海戏剧学院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课题: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资源整合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机制研究;上海戏剧学院2017年德育课题:艺术类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的机理及其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特性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静特性分析方法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新型气扳机特性介绍
白芽毛叶茶发酵特性初探
考虑流变特性的正常固结土一维固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