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锋
(公主岭市中医院彩超室,吉林 公主岭 136100)
阑尾黏液性疾病(appendiceal mucocele,以下简称AM)是指在阑尾腔内的一种黏液呈胶冻杨累积并伴有扩张倾向的疾病。此病在临床中非常少见,因临床症状不够典型,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acuteappendicitis,以下简称AA),但由于AM的病理分析、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措施都与AA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准确的诊断鉴别对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对AM与AA的临床特征进行鉴别分析,可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彩超室收治的100例阑尾黏液性疾病和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其中,将34例阑尾黏液性疾病(其中肿瘤性黏液疾病15例,非肿瘤性黏液疾病21例)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23~85岁。66例急性阑尾炎(其中包括复杂性阑尾炎15例和非复杂性阑尾炎51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15~65岁。
采用美国LOGIQ P6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为10~13 MHz。检查人员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对阑尾进行加压扫查的方法,并对腰大肌前侧、髂血管和回盲周围区域进行重点观测,盲端的的另外一边与盲肠相连接,当阑尾呈“指状”且不蠕动时,可作为阑尾病灶的判断标准。测量阑尾内部的厚度及最大内径,内壁厚度超过3 mm为增厚,并描述阑尾的形态、内部构造以及囊内壁的情况,进一步观察腹腔内是否有积液以及所显示的血流情况。
根据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阑尾壁最大内径、阑尾内壁情况、入院初期白细胞的计数以及癌胚抗原等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数据包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AM患者一般发病的年龄一般较高,平均年龄为55±16岁,且女性发病者较多,占70.59%(24/34),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占67.65%(23/34),有25例患者做了癌胚抗原,其中有13例增高,占52%,其中包括12肿瘤性黏液患者,和1例非肿瘤性黏液患者,差异显著(P<0.05)。肿瘤性黏液患者的最大内径明显大于肺肿瘤性黏液患者,多成“管状”或“茄子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肿瘤性黏液患者中阑尾内壁增厚者较多,占85.29%(29/34),且呈“洋葱皮”样变化;实验组患者对囊壁的超声诊断中仅测及到少许血流信号;有2例患者可测及腹腔积液。
实验组患者发病年龄(55±16岁)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33.5±13岁),P<0.05;最大内径(22.1±15.3)明显大于对照组(14.5±10.9)(P<0.05);白细胞计数上实验组正常23例,异常11例;而对照组正常18例,异常48例,差异显著(P<0.05);癌胚抗原上,实验组(25例),异常者为13例,对照组(16例),异常0例,差异显著(P<0.05);阑尾内壁情况:实验组(34例)中全部显象清晰,但有7例伴有钙化、8例伴有结节;实验组(66例)中仅有49例显象清晰,但无一例发生钙化及结节现象,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超声鉴别诊断可以清晰的判断出两组病症的不同临床特征,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降低了误诊的风险,提升了治疗效果但,对非肿瘤性粘液疾病及非复杂性阑尾炎的鉴别还有待提升。
综上所述,准确的术前鉴别诊断可以为主治医师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