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磊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规律性血液透析、合理膳食、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提升血液透析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尿毒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使患者出现抵抗、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加重病情,诱发并发症,进而患者需要进行紧急透析治疗,基于此,为了提高维持性透析质量,使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我院对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诊透析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急诊透析219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且自愿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46.28±4.29)岁,其中1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16例,糖尿病肾病15例,均行维持性血透治疗,每周透析次数1~3次,每次维持4~5 h。
急诊透析患者均表现为胸闷、心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气促、无法平卧、咳嗽、咳粉红色与白色泡沫样痰等症状;其中血压最高值为230/150 mmHg;患者进入急诊室后,进行急诊血常规、电解质检查,透析后行心脏彩超、胸部CT平扫检查。
对急诊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年龄、透析方式、性别、干体重、透析以外的药物治疗情况、生活习惯、家庭资料、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并对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
40例患者共进行急诊透析219次,透析原因:急性左心衰者156次,高血钾63次。结果提示,高血钾症者26例,血清钾水平6.5~9.4 mmol/L;血红蛋白35~112 g/L。30例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均存在尿毒症心肌病患者23例,左房室增大,其中伴发心包少量积液者14例;行胸部CT平扫者12例,提示肺部感染伴发胸腔积液。
血液透析充分性不仅是单次透析效果,也包括患者的整体透析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常通过患者自我管理、血压控制、干体重控制以及是否存在液体超负荷体征等对患者的血液透析情况进行判断。一般透析时间与频率控制在3次/周且>12 h的透析时间较为合理;对急诊透析患者未充分透析原因进行分析可知,患者多因经济压力、家庭支持力量较为薄弱等原因,导致患者的平均透析次数每周不足2次,时间不足8 h,部分患者的经济力量无法支持透析治疗,只有严重并发症放来医院进行透析治疗。
由于患者对于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较少,自我护理方法不当,医护沟通不及时、健康宣教内容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患者存在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未得到纠正,家属监督不力等自我管理能力低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需进行急诊透析。
患者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无法承受透析治疗所需费用,而自行延长透析间隔时间,减少透析次数。
患者由于对血液透析认知存在误区,且边远地区对于肾脏疾病的知晓率较低,导致患者发现肾脏疾病时,已经为肾脏衰竭期,且多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就需给予急诊透析治疗。
终末期肾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目前,临床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命,充分的血液透析是保障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不充分的血液透析也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采用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手段,使患者对血液透析开展的必要性与意义加以了解,提高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纳入的40例患者多因透析知识缺乏、个体教育与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偏差,使得常规健康宣教无法真正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效消除,因此,我科室不断对血液透析宣教教育内容与方式进行提升优化,采用口头宣教、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播放宣传短片等形式,使患者对血液透析知识加强了解与掌握,同时对于个别患者开展一对一指导,纠正患者对疾病的不正确认知,同时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患者可充分认知到遵医嘱的重要性,直至患者可理解血液透析重要性,并遵循医嘱行血液透析为止。
[1]陈 卓,蔡翔琼,张 容.品管圈活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7):103-104.
[2]顾 亚,姚海娟.1例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间期频发高钾血症的护理[J].当代护士旬刊,2017(7):164-165.
[3]高 艳,任建伟,康志敏.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未达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2):1093-1095.
[4]邢 鹏,刘思梦,陈孜瑾,等.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衰竭患者行急诊血液透析后转归及危险因素[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7(4):384-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