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宝
(兰州成宝中医诊所,甘肃 兰州 730030)
首届全国名中医刘宝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肾脏病大家,也是我们敬爱的恩师。先生教学、科研和临床数十年,学验俱丰,救人无数,带教授徒,甘为人梯。在近10多年来,通过对中医传统8种辨证方法不断剖析、研究和实践,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诊断理论——病位病性辨证法,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和国医大师张大宁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中医学术上的一大创新与发展”,称赞“是一项富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性研究成果”。我有幸跟师学习7年多,现对病位病性辨证法在临床中的学习心得加以总结,分享给各位老师和同道,不妥之处,还望赐教。
中医要生存,就得有话语权,而决定话语权的根本在于疗效。有人称疗效是中医的魂,是中医的命,的确如此。可是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且使得这些个案能够被总结和可重复应用,就得首先从“理法方药”的“理”入手,“理”就是通过传统的“望闻问切”或(和)结合现代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检测,以整体观为指导,对病变原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以及预后和转归加以分析判断得出“证”,证辨别清楚了,才能根据证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组方遣药。理指导法,法从于理,可见“理”(分析症候,辨证)的重要性。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恩师刘宝厚教授提出“病位病性辨证法”,无疑是中医诊断学上的一大创新与发展,可谓及时雨。该辨证法是在继承中医传统的8种辨证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涵盖了传统辨证方法的核心内容,又做到了删繁就简与提纲挈领,对提高辨证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大意义。我在这里分享几个案例,供大家学习探讨:
王某某,男,8岁,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学生,初诊日期:2018年3月9日。
患儿于2年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辗转经刘宝厚教授诊治1年余,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身体亦无任何不适,遂于2017年7月底通知停药观察。1周前因感受风寒,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鼻塞,纳差,乏力,眼睑浮肿,化验尿常规示:蛋白质3+。就诊时:体温38摄氏度。查体:扁桃体Ⅲ度肿大(双),舌质红,苔白,脉浮细数。
分析:风寒袭肺,腠理郁闭,卫阳郁久化热,肺失宣肃,故见发热、咳嗽;咽喉是肺的门户,肺热熏灼,故见咽喉痛;鼻为肺之窍,风寒外束,鼻窍不通故见鼻塞;咳嗽气逆,胃失和降,故见纳差;尿中出现蛋白质,是肾气不固,故见乏力;风邪袭肺,宣降失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风水相搏,故见眼睑浮肿。综上分析,说明病位在表+肺,病性为风+寒+热。
辨证:表寒里热,热雍于肺证。
治则:清热解毒,宣肺利水。
选方:清热健肾汤加减(刘宝厚教授经验方)。
用药: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青风藤15克,石韦15克,白茅根15克,龙葵10克,莪术5克,蝉衣5克,僵蚕10克,元参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10克,金银花15克。水煎2次兑匀,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连服14剂。加服强的松20毫克/天,晨顿服。
二诊(3月23日):寒热消退,不咳嗽,食欲增进,无明显水肿。尿检蛋白质阴性。查体: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舌质红,苔白,脉细。辨证分析:病位在气(肺)、阴(肾),病性属虚、瘀,辨证:肺肾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则:养阴益气,活血化瘀。选方:益气健肾汤加减(刘宝厚教授经验方)。用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生地10克,僵蚕10克,元参10克,穿山龙10克,浙贝母10克,益母草10克。水煎2次兑匀,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连服14剂。激素、双密达莫片和碳酸钙D3同前继服。
心得体会:通过运用病位病性辨证法对该案例进行辨证,精准的把握到初诊病位在肺,病性属风、寒、热,故治以清热解毒,宣肺利水;二诊病位在肺和肾,病性属虚、瘀,故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理”不同,故法、方、药也随之不同,但是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相比之下,纯西医治疗动辄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就很被动,往往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反复感染,最终尿蛋白缠绵难消。正所谓:“湿热不除,蛋白难消”(恩师刘宝厚教授语)。
冯某某,男,60岁,退休警察,初诊日期:2017年5月22日。
患者于3年前在单位体检时发现前列腺增生,白昼尿频,尿不净,尿等待,晚上夜尿4-5次,未予重视,自服前列康等药无效。今日乏力明显,遂来求诊。查体:舌质暗红,胖大,有齿痕,苔白根厚,脉沉弦。
分析:肾阳亏虚,膀胱气化无权,故见尿频,尿急。尿不净,尿等待、夜尿增多。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根厚,脉沉弦,都是脾虚湿盛。病位在脾肾,病性属阳虚、瘀斑。
辨证:脾肾阳虚,下焦瘀癥证。
治则:温肾健脾,消癥化瘀。
选方:补阳健肾汤加减(刘宝厚教授经验方)。
用药:生黄芪60克,当归15克,锁阳15克,仙灵脾15克,锁阳15克,女贞子15克,莪术15克,菟丝子15克,川牛膝15克,王不留行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益母草15克,穿山甲5克(捣碎冲服)水煎2次兑匀,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连服14剂。
二诊(6月5日):尿频、尿急、尿不净症状明显减轻,夜尿次数减少到2-3次。查体:舌质暗红,胖大,齿痕,苔白,脉弦。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上方14剂,水煎2次兑匀,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心得体会:该病西医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中医名曰癃闭。运用病位病性辨证,前列腺属于中医“肾”的范畴,尿频、尿急、尿等待以及夜尿增多都是肾气衰退,膀胱气化无权所导致的,舌体胖大有齿痕属脾虚湿气不能运化,综合分析:病位在脾肾,病性属阳虚、瘀斑,故治以温肾健脾,消癥化瘀,疗效果然显著。如果机械的照搬病位(前列腺),而不用传统中医的理论去概括,那么就不会取得如此的神效。
张某,女,35岁,教师,初诊日期:2017年3月10日。
患者月经每每提前2-3天,末次月经3月7日,有血块,经色深黑,经期前后易怒,喜食辛辣刺激物。近3天在暴怒之后出现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纳呆、嗳气,大便不畅。查体: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分析: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气滞则血瘀,故见经血有块,经色深黑;肝经循行于胁肋,气病攻窜,故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气机不利,脾胃通降失调,故见纳呆、嗳气,大便不畅,脉弦。综合分析:病位在肝,胃,病性属气滞。
辨证:肝气犯胃证。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景岳全书》)加减。
用药:柴胡15克,炒白芍12克,陈皮10克,炒枳壳12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炙甘草5克,益母草20克,茯苓20克,炒白术15克。水煎2次兑匀,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连服14剂;
二诊(3月24日):胁肋胀痛明显减退,食欲增进,大便成型,查体: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上方柴胡减量为10克,其他药不变,每付药水煎2次兑匀,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连服14剂;
三诊(4月7日):月经如期而至,再没有提前,经色暗红,无血块,未见明显不适,查体: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上方益母草和茯苓减量为15克,白术减量为10克,其他药不变,每付药水煎2次兑匀,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连服14剂以观后效。
心得体会: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但凡肝经循行的部位比如咽喉部、乳房、胁肋等发病,都要考虑疏肝理气;脾胃的通降也有赖于肝气的生发,所以胃脘胀满、纳呆是肝气犯胃的原因。运用病位病性辩证法,将诸多症状归类在肝气犯胃证内,理法方药,一以贯之,所以疗效确切,医患都十分满意。
正如恩师刘宝厚教授在新作《杏林耕耘拾珍——病位病性辨证精要》一书中写的那样:“我的专业虽然是临床医学,以肾脏病为主,但在门诊和会诊时常常也遇到一些其他系统的疑难杂症,应用此种方法进行辨证,同样确切有效。在病案讨论时,采用病位病性辨证法分析病史,也容易为各级医师理解和接受,”这确实是一种适用于中医内、外、妇、儿科的相对简易并且便于操作的诊断模式,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都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