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依妍,杨 林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ease,SVD)主要是指累积脑小穿支动脉、小动脉直径(40~200 m)、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疾病。这些“终末血管”不能与其他血管形成吻合,发生病变时易导致低灌注和脑白质损害,在深部皮质下白质形成分水岭部分。SVD主要包括皮质下梗死、腔隙性梗死、白质高信号、扩大的周围血管间隙、微出血和脑萎缩等[2]。
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迄今仍未阐明。推测可能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有报道称[3],慢性炎症介导的血管内皮损害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在SV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始于炎症细胞粘附、迁移、浸润、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脑实质的炎症反应以白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激活为特点,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支持细胞,其可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巨噬细胞,而白细胞来源于血管内。脑小血管病受损血管周围聚集的所有炎症细胞都会产生潜在的毒性物质(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等),这些物质可直接损伤脑组织,导致神经细胞水肿、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破坏。炎症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是炎症反应开始的首要步骤和重要过程,炎症细胞进入脑组织中,释放各种炎症因子,产生细胞源性或血管源性水肿,加重脑组织损伤。
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反应的一项重要炎症因子,其参与了脑小血管病的发生。有一项关于CRP与脑小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显示,脑小血管病组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提高[4]。CRP与脑小血管病有一定联系,且可评估患者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这可能因为内皮损伤,微炎症反应参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生,炎症因子存在可能提示有脑小血管病发生,且脑小血管病也会产生缺血、缺氧性改变,将进一步导致组织损伤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促炎性细胞因子是来源于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在内多种细胞的多效性细胞因子。Castellanos M等[5]研究显示腔梗患者IL-6水平更高,且IL-6可作为脑血管病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其在预测疾病发生、评价疾病进展和预后中有重要作用。Boehme等[6]的一项研究发现,IL-1与TNF预示新发的腔梗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其中TNF最高组是其他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2倍。这些研究说明前炎性因子与脑小血管病发生非常相关。
综上所诉,炎症反应及炎症相关因子在脑小血管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与炎症相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提示脑小血管病疾病的炎症因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1]张在强,王拥军.脑小血管病基础研究的争议与启示[J].中国卒中杂志,2013,8(06):423-425.
[2]Wardlaw JM,Smith C,Dichgans M,Mechanisms of sporadic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insights from neuroimaging[J].Lancet Neurol,2013:483-497.
[3]Fu JH,Lu CZ,Hong Z,Dong Q,Wong KS.Relationship between cerebral vasomotor reactivity and white matter lesion in elderly subjects without large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J].Journal of Neuroimaging,2006,16:120-125.
[4]于 琳.C-反应蛋白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0):155-156.
[5]Castellanos M,Castillo J,et al.In fl ammation-Mediated Damage in Progressing Lacunar Infarctions: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J].Stroke,2002,33(4):982-987.
[6]Markus HS,Hunt B,Palmer K,et,al.Markers of Endothelial and Hemost-Atic Activ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Cerebral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Longitudinal Results of the Austrain Stroke Prevention Study[J].Stroke,2005,36(7):141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