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家伊势专一郎说:日本一切文化皆从中国舶来一言难尽遣唐使(下)

2018-01-13 06:25
北广人物 2018年2期
关键词:遣唐使国子监长安城

盛唐气象

当时的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市,这座城池的建筑规模之大让人震惊。经对唐长安城遗址实测,它面积约有八十四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9.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长安城不仅气势恢宏,更是世界商业、文化的交流、汇集地。据《唐六典》记载,当时西域各国“入居长安者近万家”。679年,波斯王子泥俚斯自长安归国,统率的部属就多达数千人。而长安的那些著名佛寺中如兴善寺、慈恩寺、青龙寺、香积寺等,都居住着外国高僧。

研究遣唐使的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妹尾达彦认为,如此规模的长安城以及如此多样的居民构成,不仅当时的日本没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同样没有。他说,他完全能够想象,井真成等来自遥远岛国的使者,在呼吸着含黄土高原风沙的干燥空气、闻着日本没有的内陆泥土气息走进长安城时,内心是何等震撼。阿倍仲麻吕的心态,或是当时日本遣唐使们面对大唐文化时的写照,他在完成学业后,为继续深造竟决心留在大唐暂不回国。731年,阿倍仲麻吕又升任从七品官门下省左补阙,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这使他经常有接触唐玄宗的机会,他的学识也因此进一步得到了器重。井真成们的落脚点,在专门接待外国使节会客、寄宿的鸿胪馆。鸿胪馆等礼宾机构,都建在皇城南边的一片广大地区上。

据说,这样设计是为了方便访问京城的外国使节,同时也有避免使其与官员接触,防止泄漏政治机密的用意。出皇城的朱雀门后,沿大街向东走一公里,就是留学生学习的国立学校——国子监,遣唐使一行渴望拜谒的孔子庙(文庙),就建在那里。而遣唐使中出类拔萃的仲麻吕、吉备真备、大和长冈等人,或者正在其中学习,或者已经学成回国,正在日本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国际太学

遣唐使们分三种身份,除学问僧之外,还有十八九岁左右的年轻留学生,他们都是日本中层官员子女,且必须学识、样貌都达到才俊的标准,通常要在中国学习二三十年。另一种则是“请益生”,顾名思义,即本身已有学问功底,再赴唐作一年左右的短期考察,以期学问益加精进。他们一般年龄较大。但无论哪种身份,都需在国子监中接受严格而正规的教育。

唐代国子监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各学招生对象不同。据《唐六典》,进入哪一个学部要看家庭出身背景。国子学与太学只招本朝三品以上官员子弟,而东亚留学生们则大多被安排在面向庶人的四门学中。吉备真备就是在四门学中就学。阿倍仲麻吕却是在太学中学习,这或许与其父亲为日本朝中高官有关。

大唐的国子监,学科门类设置及管理手段都已无限接近现代大学:在分科和教学内容方面,不仅有选修课还有公共必修课,儒经分大中小三类,学生可以按规定选择相应的儒经来学习,标准也有不同层次,《孝经》《论语》为公共必修科目,并且各门学科还都有修业年限:《孝经》《论语》共学1年;《公羊传》《谷梁传》各为一年半等。唐代官学还有考核、毕业及奖惩的明确规定。考试分三种:旬考、岁考、毕业考。官学学生在学期间一律享受公费,包括衣服、膳食都由朝廷和地方政府支付。学生考试成绩不佳,有“停公膳”的处罚;学业、品行俱佳者则给予奖励。操行过劣不堪教诲的,科考连续落第或九年在学无成的,违反假期规定不返校或作乐杂戏的,都令其退学。

官学还有放假制度,经常性的为“旬假”,季节性的为“田假”和“授衣假”,田假在阴历五月农忙时,授衣假在阴历九月预备换冬装时,每次各放假一个月,准许学生回家探亲。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学科设置以外,大唐国子监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国际高等学府:东、西方的留学生们混杂在一起学习,阿倍仲麻吕苦学五六年后,竟在与中国学生一起参加的考试中得中进士,被唐玄宗赐名晁衡,做了一阵子太子陪读后,又担任皇帝侍从官的左补阙。吉备真备则在中国住了17年,就学于四门助教赵玄默,深通五经三史、历算、刑律、军制等诸艺。他回国时携带中国典籍一千七百多部,深受圣武天皇器重,官至右大臣。

故国他国

向往大唐文化的同时,遣唐使们同样眷恋故乡。井真成墓志中就有“形既埋于异土,魂庶归于故乡”之语。此前决心留在中国深造的阿倍仲麻吕也不例外,752年在长安等到以藤原清河大使、副使吉备真备为首的日本第10次遣唐使时,同时入唐留学的好友久别重逢,仲麻吕又动思归之念。

第二年,遣唐使事毕将归时,仲麻吕请求同归。这时,仲麻吕自十七岁入唐至今,已经整整37年。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几十年,功勋卓著,家有年迈高堂,于是割爱允求,并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消息传出后,长安朝野人士纷纷送别,依依不舍。素与仲麻吕交好的诗友们,也纷纷挥笔作诗赠别。仲麻吕则以《衔命还国作》诗篇赠答友人: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六月,他们历尽艰险,再次入长安。好友们见到仲麻吕脱险归来,不胜惊喜。此前,日本使团船噩耗传来,李白等人都以为阿倍仲麻吕也已遇难,于是作了《哭晁衡卿》悼念之: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从此,阿倍仲麻吕再也没有回到过他的故乡,安史之乱中他追随唐玄宗入川,又返回长安,后来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大历五年,阿倍仲麻吕终老于长安,时年七十三岁,被唐代宗追赠为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被唐风改变的日本

阿倍仲麻吕到底没能回到故国,井真成也长眠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但无论他们归不归国,大唐文化都因着他们在波涛中的艰难往来,生根东瀛。遣唐使们不仅带回大量的中国文物、书籍和五金百货,也使中国的文学、宗教、典章制度等在日本“生根发芽”,而日本也因此长期处于唐朝主导的东亚体系之中。

出身法律世家的大和长冈,入唐后潜心学习唐律,回国后曾与下道真备共同删定律令二十四条,不仅条例照抄唐朝,连细则和格式都沿袭唐朝。膳大丘在唐长安国子监学经史,归国后被任命为日本大学寮助教,他向天皇奏请尊孔获准,推动了日本儒学的发展。营原娓成入唐学医,回国后被任命为针博士,对日本的医学发展极有贡献……

更深远的影响,则是大唐文化深入到日本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汉字、围棋到饮茶,自传入日本后长期发展已成常人习惯。后来,日本平安朝时书界有名的“三笔”,即空海、桔逸势、嵯峨天皇三人,其中两名都曾到中国留学。美术史家伊势专一郎说:“日本一切文化皆从中国舶来,其绘画也由中国分支而成长,有如支流小川对本流江河。”

《大明宫传奇》中长安城的辉煌景象

《妖猫传》中的阿倍仲麻吕

《吉备大臣入唐记》画卷中吉备和唐朝官吏下棋的画面

猜你喜欢
遣唐使国子监长安城
参观国子监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王冠 国子监里拍片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研究
《古事记》中的创世婚姻研究
浅论日本废止“遣唐使”原因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会议召开
桃核上的长安城
长安城里,一群奇葩
遣唐使废止原因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