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盛
地处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山川毓秀,民物丰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徽雕艺术就是徽州的先民们为后人留下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明清时代,徽州众多的雕刻能手便活跃于雕刻艺林,以他们的勤劳智慧,在金石、碑刻、版画、墨模、琢砚、嵌漆、竹刻,乃至建筑雕饰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尤其是木雕、砖雕、石雕这三朵奇葩显得更加灿烂夺目。
在徽州的古道窄巷里,置身天井目及之处,几乎遍施雕刻,楼上楼下月梁、额枋、斗拱、雀替、梁驼、平盘斗、榫饰、钩挂,隔扇窗格心、裙板、条环板、莲花门、窗格,窗栏板、栏杆、轩顶、楼沿护板、挂络等无不雕花缀朵,琳琅满目,甚至在床、榻、椅、柜、桌、案几上都精雕细刻,美不胜收。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莫不使人叹为观止。木雕与民居相依相存,既是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古民居艺术价值的高度概括。
徽州砖雕作为建筑装饰,遍及徽州城乡的民居旧宅,其门楼、门罩、飞檐和柱子基础上,都有雕刻精美的砖雕装饰品。明代砖雕以浮雕为主,间以减地浅刻和阴刻线,风格古朴。到清代时,砖雕艺术日臻成熟,多综合使用圆雕、透雕、浮雕技巧,所表现的画面也日趋繁复,层次也很丰富,很有地方特色。
具有2200多年的“古黟”之地,山上多产“黟县青”大理石。这种青石,饱经云雾沐浴,石质坚硬细密,是石雕的天然佳材。现存完好的徽州古民居石雕,大都取材于这种石料。这种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将石料雕刻成艺术形象的传统技艺,为我们研究、借鉴和学习前人的文化艺术成果,提供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尤其是文房四宝之一的歙砚,更使文人黑客爱不释手。
竹雕工艺可分为根雕、竹节雕和贴黄雕。竹根雕是利用竹根的形状、节疤和较厚的竹根节壁进行雕刻,技法以圆雕和立体雕为主,多为具有雕刻特征的人物、花乌、山水摆件。竹节雕是先将竹节制成臂捆、笔筒、香筒、茶叶筒等器物,然后在这些器物的壁上作深浮雕和镂空雕。留青雕是在竹材皮层上雕制装饰纹样,又叫浅刻、皮雕。这种利用竹材表面音色皮层与竹肌在质地,颜色上的差异来表现空间变化和刀法韵昧,有着很高的艺术性。
由此可见,徽雕不仅充分表现了其完美的艺术形式,而且还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文化魅力。在美学价值方面,徽派雕刻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都十分清晰地体现了儒学伦理为中心的美学思想,绝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了以仁爱为核心,以忠恕为本,强调“礼”的行为规范,重人性、重人情、重慈爱的美学主张,强调美的伦理性本质,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的自然融合。徽雕艺术所具有的这种以儒学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是形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本质精神。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一呈坎就有这方面的充分表现。呈坎古民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五岳朝天的天井院落为单元,设计尽善尽美,使用功能齐全,完全符合徽州人的思想和习俗。特别是明代建筑精雕细刻,结构精巧,多姿多彩,技艺高超,可谓集美主义集大成者。呈坎还拥有大量匾额,享有“古匾之乡”的美誉。这些古匾不仅是徽雕艺术的展现,更是历史的见证,人称“有文字的历史”。呈坎村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完全折射出了徽州乃至中国明清时期政经、文艺、科技的灿烂光辉。
在艺术价值方面,徽雕更值得肯定。就其木雕而言,其内容之丰富,文化内涵之深厚,造型艺术之纯熟,雕刻工艺之精湛,都堪称格调上乘的艺术品。它能存在若干世纪、并为众多的人们所喜爱,本身就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艺术现象。位于呈坎村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贞靖罗东舒先生祠,集建筑、石雕、木雕、彩画之大成,可谓徽雕艺术博物馆,充分展现了徽文化的魅力。
徽雕是历史的遗存,在它身上承载了许多历史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几个世纪中人们的思维、生活和社会习俗等,可以了解历史演化的规律。徽雕的社会教化功能不仅过去发挥了作用,今天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徽雕所展示的深刻的社会内容,不仅体现了儒文化的本质精神,更具有民间传统精神的原始生命力,是凝聚华夏子孙的力量源泉。世人瞩目的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董建华先生演辞中说:“亦需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认同,重视孝顺父母、重視家庭、谦逊厚道、自强不息。”这些内容都是徽雕所竭力表现的。1981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会议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徽雕所表现的孔子思想中尊老敬贤、宽容谦让等东方传统美德,将会给新世纪的人类文明增添一份光彩,成为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
徽者,美好之谓也。徽州顾名思义,即是美好的地方。徽雕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徽文化又可谓之传承中华正统文化的典型。可以说,这就是徽文化的风格和本色。而本色就是力量,相信徽文化必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更加璀灿,更为光彩。endprint